书城亲子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
10700500000067

第67章 女儿,做人不可以太张扬

北大女生是一群有思想、有内涵的女生。她们就如天使、精灵一般地闪现着自己的美妙与光彩,但是她们有时看上去又有点“傻”,而这也正是她们的聪明所在,因为她们已深刻地理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道理,深知学会韬光养晦、收敛锋芒才是最聪明的为人处世之道。在生活中父母要告诉女儿,做人不可以太张扬,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可以试着装装傻,不要自己承载太多的欲望,懂得知足长乐,这样可以保护好自己,不会锋芒太露,不会树敌太多,不会招人忌恨,自己也会活得轻松快乐。

北大女生总是低调做人。她们显示出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文化、一种优秀女人必需的品格。如果女儿没有这样一种品格,过于张狂,就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好用而易折断,终将会以悲剧收场,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因而父母要教育女儿不要太过张扬,不要让他人觉得自己太危险。

现在很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强求女儿是一个“乖女生”,给了她很大的民主,不压抑她的个性发展。对女儿张扬个性的培养没有错,但是父母在教育女儿要把握好一个度。

在全年级卫生评比中,因为一男生的个人行为给班级扣了分。老师也批评了男孩错误的行为,事后班上几个小女生“合伙”打了男孩一顿。班主任知道后,感叹道:“现在的女孩子太不像话了,为啥这样‘野’呢?”

从家庭教育来说,父母对独生女儿的教育“匠心独具”,只要有机会就让女儿高调亮相,展示自己张扬个性。而对儿子的教育,往往就是“不要淘、不要闹”,久而久之,男生越来越腼腆,女生越来越张扬。父母在教育女孩张扬个性的同时,应把握好一个“度”。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而不是全靠经验,父母不能片面地理解某一教育理念。教育女儿张扬个性本没错,但父母必须给女儿框定一个范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更应该“张扬”的是谦虚、自爱、尊重别人这些美德。

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张扬,滔滔江水将会使大堤决堤;过于张扬,好人也会变得疯狂。父母让女儿不张扬,要从小培养她的良好性格。父母要告诉女儿什么叫做不张扬。不张扬就要自我约束,将个性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而不是固步自封。父母还要告诉女儿为什么做人要不张扬。

(1))张扬来自一种心理幻觉。凡是比较喜欢张扬的人,容易自我膨胀,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如果自己再取得了一点成绩,更会认为自己了不起。父母要告诉女儿过分地张扬会让她自大起来,看不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了。父母要告诉女儿,把心态放低,做人要学会“减法”。

(2)张扬是一种不自信。父母要告诉女儿做人应该更本色,过分张扬是一种虚假的繁荣。从表面上看,张扬者好像不可一世,处处在显示自己的优越,甚至张扬者自己都会认为很了不起,技高一筹,但如果能真正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人们便会发现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

父母要培养女儿谦虚的性格,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要自吹自擂。有的人惟恐他人没发现,埋没了自己的才能。女生成为这样的人,肯定会遭到他人的厌恶,而不是敬佩。而那些真正自信的人,就是有了巨大的成就,也总会觉得自己的成绩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真正的成功者是不会把自己的出类拔萃挂在嘴上。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应该少做些浮夸事,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3)过度的张扬会使女生失去威信。如果总是过分地张扬,从心理上说,她是不自信的,且把一些不足挂齿的东西幻觉化。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常常会炫耀或者夸大自己的成绩,以强调自己在某方面上的优势。父母要告诉女儿:无论取得怎样优异的成绩也不要在他人面前夸夸其谈,否则会让她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实际上,人们是最讨厌那些张扬的人。因为,人与人相处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奇特的接受心理现象:一个人多些谦虚,少些张扬,他人会对他报以尊敬。如果一个人自我感觉太好,自我炫耀多于实事求是,他人便会对他报以不屑。一个人是否得到他人的尊重,不仅仅要看他所取得的成绩,还要看他的人品。

父母培养了女儿不过分张扬的个性,就是让女儿学会了为人处世的原则。示人以弱乃生存竞争的大谋略,低姿态是收服人心的资本。人不能太张扬,张扬实际上是一种狂妄。太张扬的人容易招人嫉妒,招人白眼,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张扬”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也是一种人格魅力。即使女儿已经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父母要让女儿以平常心做人,以进取心做事。每个人真的应该做到遇喜不行于色,遇哀不忧伤于心,宽容平淡才是真。父母让女儿不要过分地张扬,她才能够遇事不喧闹、不娇揉、不造作、不惺惺作态、不卷入是非、不招人妒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走向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这既是做人与做事的标准,也是做人与做事的诀窍。社会是一个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免不了会与人相处。让女儿不要给自己招引麻烦,结合自己的实际,掌握做人做事的准绳,方能平坦顺利地走好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