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古代发明与发现
10700200000038

第38章 “0”

“0”表示“什么也没有”,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它。这个好像是一个非常不足为奇的数字,在现代,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明白它的含义。但是,它的发明和使用,在数学史上却是费了一番周折的。

远古的时候,由猿进化而来的人,由于智力不发达,没有发明数字,所以计数很困难。他们靠打猎为生,如果打回来的猎物没有一个明确的数表示,那么肯定会引出许多的麻烦。所以。他们发明了“结绳记数”的方法,就是用一根树枝或者植物的茎和藤,数一个猎物,就系一个结,以此来计数。然而,如果猎人在这天什么猎物也没有打到,他们又如何计数呢?人们迫切需要“零”这个数字的问世。但是,当时却没有发现能代表“什么也没有”的空位符号。

我国古代使用“0”这个字符,最早见于《诗经》上,它的古义是“暴风雨末了的小雨滴”或是“暴风雨过后留在物体上的球状雨滴”,意思是说:“0”像大雨过后落在物体止面的雨滴一样,但在这里显然并没有现在我们所说的“零”的意思。

据考证,“0”这个符号表示“没有”和应用到社会中,是从我国古书中缺字用符号代替演变而来。至今,我国在整理出版一些文献资料档案中遇到缺字时,仍用这个符号代替,表示空缺的意思。后来,古人使用文字记载“零”,表示什么也没有,也用来代替。在古代,人们用毛笔写时,写得一快,方块就难以规则,变成了按照顺时针画的圆圈“0”,“0”也就如此诞生了。到了距今1700多年前,魏晋数学家刘徽注《九章算术》中,已经把“0”作为一个数字写得很清楚。有了“0”这个表示空位的符号后,数学计数就变得方便、简捷多了。

在世界上较早使用“零”这个概念的还有古印度,他们在《太阳手册》里用“·”表示空位。直到400多年前,欧洲才逐渐采用中国的划圆圈办法,但他们是按逆时针方向画“0”。因此,世界上公认中国是“0”的故乡。中国发明和使用“0”,对世界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