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古代发明与发现
10700200000197

第197章 造纸术

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物品,是人们交流信息、传播文化、发展科学的有力工具和材料。人们无论是看书、写字、画画、读报等都要与纸接触。在工农业生产中,纸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材料。这种重要的物品,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发明创造出来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世界人类文明做出的一项巨大贡献。

自从有了人类以后,地球上就出现了各种文字,纸这种物品最初就是为了书写记事而发明出来的。在发明纸以前,中国人写字主要是用龟壳、兽骨、石头、竹简、丝帛等具有平面的材料。但这些材料有的造价昂贵,有的十分笨重,不宜于人们书写。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感觉到了这些书写材料都不能随心如意,于是就开始迫切地希望得到一种容易制造、价格便宜的新型书写材料。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人们终于发现了用麻布头、破绳、旧鱼网等废旧材料可以制成一种植物纤维的纸。关于这种纸的起源,《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是东汉时期的蔡伦于汉和帝永元十七年(105)发明的。

但是,据现代的考古学家研究,中国早在蔡伦发明纸之前,就已经有了植物纤维纸。1933年,科学家们在新疆罗布淖尔汉烽燧遗址中出土了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时期的麻纸,这个发现,比蔡伦造纸早了一个多世纪。1986年,科学家在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绘有地图的麻纸,这是目前人们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距今2100多年。1990年,考古学者又在敦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了30多张植物纤维纸,其中有3张纸上有文字。这些实物,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至迟在西汉时期以前,就已经开始使用植物纤维纸写字了。而距此200余年后的东汉时期的蔡伦,则把这种纸推广到了民间,并发现了用树皮可以造出质量比较好的纸。因此,蔡伦在造纸上的贡献仍是不可磨灭的。

公元2世纪以后,纸在中国已经成了竹简、布帛等书写材料的竞争者。公元3世纪至4世纪以后,纸已基本上成为中国惟一的书写材料了。公元6世纪到10世纪,中国人已经发明出了各种各样的纸。其中要数竹纸的质量最好,因为竹子本身就质地坚硬。但竹子不好处理,因此从一些史料记录来看,竹纸出现在晋朝是不太可能的。竹纸应出现在唐朝时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而欧洲却直到18世纪以后,才有竹纸。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在公元7世纪时,就已传入朝鲜,又由朝鲜传到了日本,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阿拉伯人从中国人那里学会造纸术后,就用中国人发明的造纸的器具,建立了造纸厂,并向欧洲各国出售。因此,不久以后,欧洲人也学会了造纸技术。

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8世纪这2000多年间,中国的造纸技术始终居于世界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