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古代发明与发现
10700200000168

第168章 指南针

公元前300年的战国末年,我们聪明的祖先已经发现了磁石具有吸铁的能力,并且已经开始大量开采使用磁石。

祖先利用磁石的特性,发明了“司南”,这是指南针的雏形。“司南”是把磁石磨成长柄的勺子形,放在一个分成24个方向的铜盘上,“勺子”底很滑,铜盘也很滑,使“勺子”旋转,停止时,勺柄指着的方向便是南方,勺头指的方向就是北方。这是指南针的鼻祖。

但是,天然磁石在强烈的震动和高温下,容易失去磁性,加上使用“司南”还需铜盘等许多辅助设备,很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又对“司南”进行了改造。到了11世纪后,人们又发现了铁在天然磁石上摩擦后,也可以产生磁力,而且比天然磁石稳定,于是便制作了人造磁铁。

后来,有人用人造磁铁制造了“指南鱼”、“指南人”等形状各异的用于辨别方向的指南器具。宋朝科学家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几种“指南针”的构造,但这些“指南针”还存在缺点。后来,人们不断总结经验,对指南针进行改革。磁勺子由粗变细,逐渐改进成为一根针,磁针针尖指南,针尾指北,由此来确定方向,指南针便由此诞生了。后来,指南针的形状越来越完善,于是就出现了像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指南针。

指南针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使人们无论是在浩瀚无边的大海,还是在高深莫测的天空,都可以辨别方向,不至于迷路。在现代生活中,指南针有着广泛的用途,它主要用于航海、航空、军事、地质勘测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