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086

第86章 黄芩汤

(附方:芍药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芍药甘草汤)

黄芩汤用甘芍并,二阳合利枣加烹;此方遂为治痢祖,后人加味或更名。

再加生姜与半夏,前症兼呕此能平。

单用芍药与甘草,散逆止痛能和营。

来源:《伤寒论》。

药物:黄芩6~9克,芍药9克,炙甘草4.5克,大枣(劈)6枚。

用法:水煎分两次服。

功效:和脾清肠。

适应证:泄泻或下痢脓血,身热不恶寒,心下痞,腹痛,口苦,舌红少苔,脉弦而数。

禁忌:脾虚寒性腹泻不宜用。

方义:黄芩清泄里热,芍药泄肝敛阴,二药合为治痢、止腹痛、退热的要药;甘草、大枣,和脾补虚,且甘草并能解毒,二药都有利于治痢。四药综合起来,是治疗热痢腹痛的一张要方。后世很多治痢的方剂都是从它演变而来,所以说:“此方遂为治痢祖”。如“黄芩芍药汤”(《活人书》),即本方去大枣而成。

“芍药汤”(《保命集》),是黄芩汤去大枣,加行气破结、去积泻热的木香6克、槟榔6克、大黄6克、黄连6克、当归6克、官桂2克而成。前四药行气破结,导滞泄热,后二药一和血,一反佐,以缓大黄、黄连之苦寒。适用于下痢脓血稠黏、腹痛拒按、里急后重、大便不爽之实证。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伤寒论》),是黄芩汤加降逆止呕的半夏9克、生姜3片而成。

适用于黄芩汤症兼有呕吐痰水之证。

“芍药甘草汤”(《伤寒论》),单用芍药9克,甘草6克,散逆和营,舒挛急,止腹痛。

适用于胃气不和腹中痛,并治误发汗后脚挛急不伸之证。亦可用于坐骨神经痛,但白芍需重用至30~4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