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076

第76章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①。

来源:《伤寒论》。

词解;①少阳百病此为宗:意指治疗少阳病的许多方剂,都是从此方演变而来。

药物:柴胡9~12克,黄芩6克,制半夏9克,人参5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劈)6枚。

用法;煎分两次服。

功效:和解少阳,益气扶正。

适应证:①少阳热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呕逆,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头痛,舌苔薄白,脉弦而数。②妇女月经不调,每逢经前或经期,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若干呕,头痛目胀。③疟疾、痨病。寒热往来;原因不明的周期性的寒热往来。

禁忌:内寒便难及肝阳素旺的患者不宜使用。

方义:本方又叫三禁汤,是因为它所主的证候,—禁发汗,二禁泻下,三禁催吐而得名。方用柴胡解少阳之表邪,黄芩清少阳之里热,二药配合,解除寒热往来、口苦咽干,为本方中的要药。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主治心烦呕逆,并助柴胡疏解胸胁郁结苦满。人参、甘草,补正和中,使邪散不得复转入里。大枣配生姜不但能助半夏和胃止呕,更有调和营卫、协助柴胡解表的作用。从各药的功用看来,可知本方除具有清热解表的作用外,还具有和里(主要和胃)、补虚、疏解胸胁郁结的作用。本方临床应用的范围虽广,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是它适应的四个主证,且只要见到其中一二症,便可应用。小柴胡证是由于“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所致。因而它的疗愈机制,则是和里解表,以直到“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的目的。正因为这个缘故,有些小柴胡汤证患者,由于正气较虚,服本方后,往往见到“蒸蒸而振”,恶寒发热,“汗出而解”的正邪相争的现象。这在临床时必须预告病家,以免惊慌和误解。

本方临床应用极广,如各种急性热性病,发热数日,寒热往来,咳嗽、纳呆、口苦、胸胁苦满、苔薄白或腻老,用抗生素效果不著的热性疾病;胸部疾病,如支气管炎、喘息、肺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有发热、咳嗽、胸胁苦满等;由肝、胆、胃部疾病而引起的呕吐、便秘、纳呆等,均可应用。

本方如用治疟疾,加酒炒常山9克,煨草果3克,则效果更好。同时,夹湿痰的,可加厚朴3克,槟榔6克,苍术6克,青皮3克;体虚阴伤的,可加青蒿6克,鳖甲12克。据报道,用小柴胡汤合代赭旋覆汤加减,—升一降,治疗妊娠恶阻,取得比较满意疗效。《中医精华浅说》载,有人用小柴胡汤治疗肺癌肺切除后,胸中大量积液,胸胁胀满疼痛,胸中窒塞,呼吸不利,不能平卧,用本方加葶苈子、白芥子、苏子,半月后液气胸消失,随访5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