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059

第59章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大黄厚朴饶①,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②。

来源:《伤寒论》。

词解:①饶:这里可作“备”字解,②急下阳明有数条:是指仲景书中有好多条原文,专门讨论阳明病运用大承气汤的急下标准。

药物:大黄9~12克(后下),川厚朴(炙,去皮)9~12克,枳实(炙)9~12克,元明粉(冲)9克。

用法;水煎分两次服。如服后得大便,就停止后服。

功效:泻热攻结,荡涤肠胃积滞。

适应证:①外感热病,表证已解,邪热入里,与肠胃中的糟粕结成燥实,证见腹部胀满,硬痛拒按,大便不通,或频转矢气,潮热自汗,烦躁谵语,小便利,舌苔黄厚或焦黄燥裂,脉沉实或滑数有力,甚则可见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气急不安。②热病,里有燥实;以致热厥,神志昏愦不清,扬手掷足、烦躁渴饮,大便不通,小便黄赤,头汗出,脉滑实。③下利清水,心下坚硬或痛,口舌干燥,脉滑数或滑实有力。④痉病,角弓反张,手足抽搐,口噤齘齿,胸满腹痛,拒按,脉弦劲数。

方义:本方所适应的证候,简括起来不外“痞、满、燥、实”四字。痞,是指胸脘痞塞、硬坚。满,是指腹胁急满、腹胀。燥,是指大便燥结坚硬,口干舌燥。实,是指宿食与热邪结滞肠中,腹痛,大便不通。究其原因,痞、满是因为肠中宿食停滞,肠胃运化不良,陈气蓄积、结滞所致;燥、实是由于肠中津液被热邪消烁,热实积滞所致。所以,方用大黄攻积泻热,荡涤积滞,以通便缓解腹中实痛;用芒硝软坚润燥,以缓解肠中热结、屎结,配同大黄泻下;用枳实破结行气,导滞消痞;用厚朴宽中下气,除满解胀。四药配合,前二者着重于攻积泻热,驱除燥屎,以使热实去而阴液存;后二者着重于破结行气,排除肠中蓄积的气体,以使气结散而痞满消。至于四药的用量多少,在临床上必须根据痞、满、燥、实四者的轻重程度而定。

上列本方四种适应证,前二种证候,症状典型、明显,容易辨认;后两种证候,不但热实之象表露不明,且比较少见。因此,我们对于后两种证候的病理机制,必须加以了解。第三种证候,下利清水,是因为肠中热实积结较甚,胃肠尽力排除热实所产生的一种假象。“热结旁流”,简要地描述了它的病理机制。这种证候在下利清水的同时,必有脘腹硬痛拒按,口舌干燥,脉滑实有力,甚或有谵语、目中不了了等热实现象。对这种假象下利而本属里实的疾患,采用大承气汤急下,就是《内经》所谓“通因通用”之意。本方近世常用于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早期单纯性阑尾炎和阑尾脓肿)、精神分裂症而伴便秘者,以及某些热性病过程中出现的高热、神昏谵语、惊厥而见有阳明腑实等证候者。

至于痉病,这里是指《金匮要略》所谓“刚痉”的一种。它是由于阳明热实内结,消灼阴津,以使筋失濡养所致,所以必须采用本方泻热存阴,痉病才能缓解。但假如仅见发痉而没有阳明燥实的征象,绝对不可误投本方。

此外.本方泻下的作用特别猛峻,用之得当,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用失其宜,便会造成医疗事故。所以在临床时千万不可轻投,必须审证确实,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