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298

第298章 抱龙丸

(附方:琥珀抱龙丸、牛黄抱龙丸)

抱龙星麝竺雄黄,加入辰砂痰热尝;琥珀抱龙星草枳,薯苓参竺箔朱香;牛黄抱龙星辰蝎,苓竺腰黄珀麝姜;明眼三方凭选择,急惊风发保平康。

来源:《卫生宝鉴》。

药物:胆南星36克,雄黄、辰砂(水飞)各5克,天竺黄9克,麝香1克。

用法:共研为极细末,煮甘草膏和丸,如皂角子大,金箔或朱砂为衣,薄荷汤下。周岁内每服半丸,一二岁者服1丸,三四岁者服2丸。

功效:化痰镇惊,通窍安神。

适应证:小儿感受温邪,痰热内壅,肤热昏睡,痰鸣气粗,惊厥抽搐之急惊实证。

禁忌:脾胃虚寒之慢惊忌服。

方义:方用天竺黄、胆南星治痰热上壅,麝香开窍,雄黄、辰砂镇心清肝,解毒安神,合而为化痰镇痉、通窍安神之剂。用于小儿急惊实证,痰热内阻,神昏痉厥,痰鸣气粗之候,最为适合。

“琥珀抱龙丸”(《幼科发挥》),用琥珀、人参、天竺黄、茯苓、檀香各45克,生甘草90克,炒枳壳、炒枳实,胆南星各30克,朱砂(水飞)15克,淮山药500克。各研细末,和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阴干。每服1~2丸,百日内小儿服半丸,薄荷汤下。本方是在上方基础上加了补益之品,因此适宜于小儿急惊而体质虚弱、痰多、惊惕不安者,是扶正祛邪相结合的方剂。

“牛黄抱龙丸”(《医学入门》原方无琥珀),是抱龙丸加牛黄、琥珀、赤茯苓、全蝎、僵蚕。其性力最峻,不特有安神、通窍、涤痰之功,而且具有祛风、解毒、镇痉之效;不仅常用于小儿痰迷心窍、手足搐搦、谵语狂乱之急惊,还可用治大人温邪化热、痰热内闭,以及中风痰迷或癫狂神乱等证。小儿每服1~2丸,大人每服4~5丸,钩藤汤下。

以上三方皆名抱龙丸,由于组成药物的增减不同,其功效除化痰开窍、息风安神之外,也随之而有所变化,临床应斟酌病情,选择应用。

3.小儿万病回春丹回春丹用附雄黄,冰麝羌防蛇蝎襄。

朱贝竺黄天胆共,犀黄蚕草钩藤良。

来源:广东验方。

药物:制白附、雄黄、羌活、防风、天麻、炒僵蚕、全蝎(酒洗)、朱砂(水飞)各9克,川贝母、天竺黄各30克,胆南星60克,犀牛黄3克,冰片、麝香4 5克,蛇含石(煅)24克。

用法;各研取净末和匀,再用钩藤60克、甘草30克,煎浓汤去渣,加白蜜适量(炼热烊化)泛丸,分做400粒(如花椒大),每粒约干重0.18克,每蜡丸装5粒。周岁以下服1~2粒,二三岁服3粒,四五岁服4~5粒,十岁左右服5~6粒,都用钩藤6克、薄荷1.7克煎汤送丸。如周岁以内幼儿,可将此丹化开一粒,搽乳头上吮下。或用2粒,研末敷脐。

功效:息风镇惊,化痰开窍。

适应证:急惊风发搐瘛疭,伤寒邪热,斑疹烦躁,痰喘气急,五痫痰厥等证。

方义:此丹为治小儿急惊、五痫痰厥的常用方剂,有息风镇惊、化痰开窍之功。至于慢惊乃属于脾胃虚寒之正常进行,本方应予慎用。方用白附子、全蝎、天麻、僵蚕、羌活、防风、钩藤以祛风;胆南星、川贝母、天竺黄以化痰;犀牛黄一味,不仅为清热化痰的要药,同时与钩藤、全蝎、僵蚕、雄黄等共奏解毒、镇痉之功;蛇含石性冷,治小儿惊痫,与朱砂相伍以镇心安神;麝香开窍,甘草和中解毒,冰片搜风治痫。故合而有息风镇惊、化痰开窍之效,而以息风、祛风见长,退热作用较逊,用于风动痉厥而兼见痰壅气促者最宜,但仅适用于重症、急病,一般初起之邪热惊搐,不宜用之太早,以免引邪内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