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279

第279章 四妙勇安汤(新增)

四妙勇安治脱疽,银玄归草合用宜,清热解毒又止痛,热毒脱疽可用之。

来源:《验方新编》。

药物:玄参、金银花各27克,当归18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适应证:热毒型脱疽,证见患肢皮肤黯红而肿,溃烂疼痛,脓水淋漓,烦热口渴,舌红脉数。

方义: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玄参滋阴清热;当归活血和营;甘草和中解毒。四药配伍,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散瘀,是治疗脱疽的良方。

§§第二十章 妇科之剂

妇科之剂,就是治疗妇女经、带、胎、产等方面疾患的方剂。

妇女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性,有很多疾病异于男性。因此专立妇科一章,对其常见病证的治疗用方,做简要介绍。

月经病,是妇女最常见的疾病。月经前期、后期,经量过多、过少,以及经期腹痛等证候,都属于这个范围。古人有“经调则百病不生”之说,因此,调经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一环。在调经的治疗上,应该掌握一个原则,就是首先要辨别月经病的标本关系。假使属于原发性月经不调的,应先予调经;如若属于继发性月经不调,即因其他病证导致的,则治病必求其本,找出原发疾病。同时,在调经时,一般不宜用过寒、过热及大辛、大散之药,以免戕伐脾胃,耗伤气血,影响恢复。至于其具体治疗,大致说来,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分别选用适宜的方剂。例如,血少虚寒而致月经过多或淋漓漏下不断者,可用胶艾汤,以补血调经;阴虚血热,冲任不固而致崩中漏下者,可用固经丸,以清火退热,滋补阴液;瘀血停滞,月经不行,体质壮实者,可用抵当丸,以破血通瘀,等等。这都是辨证施方的举例。

带下病,其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湿热下注和体虚带脉不能约束。一般说来,在证候上,带下色黄而质稠,有腥臭之气, 体质壮实者,属于湿热下注;带下色白而稀,无腥臭,形体消瘦,倦怠乏力,腰膝酸痛等,属于体虚脾弱、带脉不能约束所致。在治疗上因体虚脾弱、带脉失束者,当予补益收摄固带,如阳虚而下元不固者,可用威喜丸(见收涩剂),以固涩止带;气血两虚较甚者,则宜用龟鹿二仙胶(见补益剂),以大补精髓,而止带下。若因湿热下注者,当予清利湿热,如肝经湿热炽盛者,宜用龙胆泻肝汤(见泻火剂),以清泄湿热,则带下自止;湿热而稍偏虚者,则宜用固本丸,则带下自止;湿热而稍偏虚者,则宜用治浊固本丸(见收涩剂),以清利湿热,固肾强脾。

妊娠病,包涵较广,主要的有妊娠恶阻、胎动不安、流产、子肿、子痫等证。在治疗上,应该特别注意保胎。但是,根据证情,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是最根本的原则,治其病即寓保胎之意,《内经》所说的"有故无殒"就是这个道理。妊娠六合汤即根据这个精神而设。此外,例如妊娠恶阻、呕吐不思食,可用安胃饮,以和胃降逆;胎动不安者,可用保产无忧方,以安胎保产;气血两虚,习惯流产者,可用泰山磐石饮,以益气补肾安胎;房劳伤损而有小产预兆者,可用安胎饮子,以清热固胎;妊娠子肿,全身肿胀者,可用白术散,以健脾利水;妊娠子痫,突然昏倒,抽搐发痉者,可用羚羊角散,以平肝息风,养血安神。

产后病,一般说来多属虚寒之证,因为产时气血耗损,产后百脉空虚,所以在治疗上有“产后宜温”的说法,但是我们不能认为“产后必虚”,因产后也有热、实之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考虑产妇特殊体质的前提下,进行辨证论治。也就是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克伐、损伤气血的药物。在辨证选方方面,例如生产后恶露不行、瘀血停滞所引起的腹痛诸证,可用黑神散或失笑散,以消瘀行血;产后气血虚损或外感风寒而致昏晕不省人事者,可用清魂散,以补养气血,疏散风邪;产后气血不和,热扰血分者,可用交加散,以调气和血,滋阴清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