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262

第262章 桑螵蛸散

桑螵蛸散治便数,参苓龙骨同龟壳,菖蒲远志及当归,补肾宁心健忘却。

来源:《本草衍义》。

药物:桑螵蛸(盐水炒)、远志、石菖蒲(盐炒)、龙骨(煅) 、人参、龟板(酥炙)、茯神、当归各等份。

用法:为末,夜卧以人参汤调下6~9克。

功效:补气安神,益肾固下。

适应证:心肾两亏,小溲频数,心神恍惚,健忘失眠,腰酸腿软乏力。

方义;小便频数的成因,大致有二:一属湿热下注,一属下元不固。大凡湿热下注者,其小便必短而赤涩;下元不固者,则见小便通畅或余沥不尽,甚或不能自禁。本方为下元亏虚(肾虚)而小便频数,并有心神恍惚、健忘等证而设。所以方用桑螵蛸补肾固精,配合收涩的龙骨专治小溲频数;用远志通肾气上达于心,茯苓降心气下降交于肾,二药交通心肾,得安魂的龙骨相伍,并有较好的安神作用;此外,更用龟板滋补肾阴。合之成为益肾固下安神之剂。

以“桑螵蛸散”为名者,古有多方。如《古今医统》桑螵蛸散,组方为桑螵蛸9克(微炒),韭子18克(微炒),上为末,每服6克,空心温酒送下,治虚劳梦遗。《妇人良方》桑螵蛸散,以桑螵蛸30枚(炒),鹿茸、牡蛎粉、甘草各18克,黄芪5克组成,上为末,食前姜汤调3克服,治妇人虚冷,小便数。《济生方》桑螵蛸散以桑螵蛸12枚(炙)为细末,每服6克,食前米饮调服,治妊娠小便不禁,等等。在临证时应注意鉴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