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182

第182章 五苓散

(附方:四苓散、猪苓汤。

新增:加味五苓散、茵陈五苓散、春泽汤)

五苓散里茯苓施,白术猪苓与桂枝,更加泽泻清湿热,通利小便多用之。

去桂名为四苓散,利尿之功亦可资。

猪苓汤除桂与术,加滑加胶血淋医,阴亏内热溲涩痛,下利虚烦用皆宜。

加羌去湿除身痛,益以茵陈黄病治,加参一味名春泽,气虚尿秘此方司。

来源:《伤寒论》。

药物:泽泻9克,茯苓、猪苓、白术各9克,桂枝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9克,用白米饮汤或温开水凋服,一日三次,服后多饮温开水。或作汤剂服用。

功效:健脾渗湿,化气利水。

适应证:①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头痛发热,舌苔白润,脉浮。②水肿,小便不利,面白身重,或微有恶寒。③霍乱吐泻,头发热,身体微痛,或水泻,小便不利。④腹中有水气,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

禁忌:津液损伤,阴血亏损,口渴而小便不利者,忌用本方。

方义:本方主治水湿内停,膀胱气化功能减弱,以致口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并有表证未解而头痛发热诸证。所以方用泽泻、猪苓、茯苓通调水道,泻湿利水。用白术健运脾土,燥湿利水。四药同用,具有祛湿利尿的作用。桂枝在本方中,一是取其温通阳气,增强膀胱气化功能,使小便通利;一是取其解除头痛、发热等表证。如外无表证,则应将桂枝改为肉桂,因肉桂化气行水利尿的作用更强。总的说来,本方一方面增强气化功能,一方面利导水湿,所以凡是因水湿内停所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水泻以及脐下动悸诸证,用本方多能收效,尤其是小便不利者,用它无不奏效。

“四苓散”,(《丹溪心法》),即是本方去桂枝,其适应证与五苓散相仿。但由于其所治的小便不利、水肿、水泻诸证,是水湿潴留所致,而气化功能尚好,同时没有头痛、寒热等表证,所以不用桂枝,而只用二苓、白术、泽泻,泻湿利水。正因不用助气化利尿作用的桂枝,所以其通利小便的功用较五苓散为差。

“猪苓汤”(《金匮要略》),是本方去白术、桂枝,加滑石(9克)、阿胶(12克)组成。五苓散证以膀胱气化不利为主,猪苓汤证却属于热胜阴伤,二者的病机实不相同。因此,猪苓汤用阿胶滋阴、退热,滑石清热泻火、利湿行水,更佐用猪苓、茯苓、泽泻配滑石清泻湿热,行水利尿。总的说来,本方功能清热滋阴,渗湿利水。可使小便通利,阴液不伤。适用于:①发热津伤,渴欲饮水,小便不利;②下利六七日,内热阴亏,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③湿热黄疸,口渴,溺赤涩痛;④淋病,小便涩痛带血,舌红而光。

“加味五苓散”(《医学正传》),是本方加入祛湿镇痛的羌活一味,主治五苓散证兼见寒湿身痛的证候。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是本方加入利尿燥湿、清热除黄的茵陈蒿15克。主治湿热蕴遏发黄、小便不利之证。

“春泽汤”(《医宗金鉴》),是本方加人参(或用党参12克煎汤送服五苓散)而成。加参的目的是助气化,生津液。适用于中气虚弱、小便不利或水肿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