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167

第167章 益元汤

益元艾附与干姜,麦味知连参草将,姜枣葱煎入童便,内寒外热名戴阳。

来源:《伤寒六书》。

药物:附子9克,干姜5克,艾叶5~9克,黄连4克,知母9克,人参6~9克, 麦冬10克,五味子6~9克,甘草3克,葱白四茎,生姜五片,大枣4枚。

用法:药煎成后加入童尿半盏,冷服。

功效:温补回阳,救逆固脱。

适应证:内真寒外假热,面赤身热,烦躁闷乱不安,饮水不入,脉虚大无根。

方义:本方适用于戴阳证。所谓“戴阳”,是指虚阳浮越于上,面现赤色而言。这是由于体虚阴寒内盛,虚阳被格拒于上所致。这种证候若不急救回阳,顷刻之间便有阳脱之危。

所以本方用四逆加人参汤为主,以收摄无根之火而回阳,用生脉散以生脉益气而固脱。黄连、知母二味,是为假热而设,即所谓“热因寒用”反佐之意。葱白、童便通阳滋阴,可协助四逆收摄外越之虚阳,以根于阴。用姜、枣为引,意亦取其调和阴阳。

在临床使用本方时,辨清假热和真热,实为重要。如果把本方误用于真热证,便有药入即毙之虞。本方证之“面赤身热、躁烦闷乱不安”等现象,都是貌似热证,而实际上是属于无根之虚火。其辨别的要点:真热脉大有力,假热脉大无根;真热烦躁、口渴须饮冷水,假热躁烦则饮水不入;并且前者多出现在热病峰极期,而后者多出现在大病晚期。只要掌握了这些主要特点,辨证清楚,就可保万无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