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163

第163章 四逆汤

四逆汤中姜附草,三阴厥逆太阳沉①,或益姜葱参芍桔,通阳复脉力能任。

来源:《伤寒论》。

词解:①太阳沉:指太阳病初起即现沉脉。

药物:制附子6~9克,干姜3~5克,甘草(炙)3~5克。

用法:水煎分两次服。

功效:温中逐寒,回阳救逆。

适应证:①热病病入三阴,身体疼痛,腹痛,下利清谷,口中不渴,四肢厥冷,或出汗不止,脉沉而迟。②外感初起,身痛,恶寒甚,不发热,四肢逆冷,脉沉细弱,即所谓“太阳脉沉”。③下利清谷,久久不止,或急性霍乱吐泻,下利不止,失水过多,而见四肢发冷,脉微细弱,舌苔白滑者。

方义:四逆汤是主治阳气式微而致四肢厥逆的要方。其适应证有的出现在热性病后期的三阴阶段,因为病热严重,正不胜邪所致;有的出现在误治以后,因为大吐、大下或大汗导致阳气大虚而成;有的出现外感初起,由于患者阳气素虚,一经病邪的侵袭,阳气即不能敌邪而消沉(歌中太阳沉即指此);有的出现在霍乱大吐大泻之后,由于阴液丧失过多,阳无以附,以致阳气式微而起。但其病机总不外阴盛阳微,或阳气似脱。阳微者,治宜回阳救急。

所以方用附子、干姜相辅相成,回阳救逆。不过附子着重振奋周身之阳,主治恶寒,四肢厥冷,汗出不止,脉沉细微;干姜着重温中逐寒,主治胃肠虚寒,呕吐下利。甘草一药,不但能够缓和姜、附之烈性,而且具有滋补之功,以协姜、附回阳固脱。假使上述证候并见面赤格阳于上的,可加葱白(即白通汤加甘草),以驱阴通阳;腹痛甚者,可加芍药,以和阴止痛,并缓姜、附之辛燥;利止而脉沉微不显的,可加人参(即四逆加人参汤),以补气复脉;呕吐重者,可加生姜,以散逆止呕;咽痛者,可加桔梗,以清利咽喉。总之,在临床之际,必须洞察病情,随症应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