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159

第159章 大建中汤

(新增)

大建中汤人参姜,蜀椒煎好入饴糖,腹中寒气冲皮起,呕吐频仍痛莫当。

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蜀椒6克,干姜6~7克,人参5克,饴糖60克。

用法:水煎温服,—二小时后饮粥少许,温腹避寒。

功效:温中祛寒,补虚益胃,杀虫止痛。

适应证: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蛔动上冲皮起,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口不渴,怯冷,苔白腻,质淡或紫黯,脉弦迟或沉细。

禁忌:胸腹作痛非真虚寒者,不宜应用。

方义:本方是温中止痛、扶正祛邪的一张名方,凡因中阳不振、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而致脘腹绞痛,攻筑上下,手不可触近,呕逆清水,不能进食,或因脾胃虚寒,而蛔动不安,少腹剧痛等症,服之即能寒散痛定。方中蜀椒、干姜温中散寒,以除腹痛;人参、饴糖扶正安中,而培正元。本方主药为蜀椒。《本草求真》说:“川椒辛热纯阳,无处不达。能上入于肺,发汗散寒;中入于脾,暖胃燥湿消食;下入命门,补火治气上逆。凡因火衰寒痼,而见阴衰溲数、阴汗精泄,并齿动摇,目暗,经滞症瘕,蛔痛鬼蛀血毒者,服此辛热纯阳,无不奏效。”,,,4.小建中汤

(新增)(附方: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气,阳虚劳损起沉疴。

黄芪建中补不足,表虚身痛效无过。

来源:《伤寒论》,又名虚劳小建中汤。

药物:桂枝(去皮)、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芍药18克,饴糖30克。

用法:水煎去渣,入饴糖烊化,分三次服,日3次。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适应证: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或虚劳萎黄,小便自利;或伤寒腹中急痛,或心悸而烦者。

方义:本方系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方中饴糖合桂枝,甘温相得,温中补虚;饴糖、甘草合芍药,苦甘相须,和里缓急;又以生姜之辛温,大枣之甘温,辛甘相合,健脾胃而和营卫。全方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效。

目前本方多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而见脾虚寒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