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157

第157章 理中汤(丸)

(附方:附子理中汤)

理中汤主振脾阳,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肠鸣兼腹痛,或加附子扶阳良。

来源:《伤寒论》。

药物:人参5克,干姜(炮)6克,甘草(炙)3克,白术(土炒)9克。

用法:水煎分两次服。如作丸剂,四药研末,蜜和丸,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

功效:补气益脾,温中祛寒。

适应证:素体脾胃阳虚,外感寒邪,胸满呕吐,下利便溏,腹痛作胀,饮食不香,手足不温,舌淡苔白。

方义:本方又名人参汤。因为它能够振奋脾阳,治理中焦脾胃阳虚寒盛,所以又叫做理中汤。本方所适应的主症是呕吐、下利、腹痛、胀满。其成因是中焦虚寒。虚寒者治宜温补,所以用人参补中益气,合白术更能健脾益胃,《长沙药解》说:“人参补中气,中气健运,则升降复其原职,清浊归其本位,上下之呕泄皆止,心腹之痞胀惧消。仲景理中汤、丸,用之以消痞痛而止呕泄,握其中枢以运四旁也。”干姜温散胃中寒气,得白术则能除满止呕;甘草和中,并可助参、术补气健脾。脾阳得振,健运复常,吐利腹痛诸症就自然消除了。

“附子理中汤”(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本方加附子组成。附子回阳的力量本很强盛,得干姜辛温之助,便成为回阳救逆的要药。凡是理中汤证阳虚较甚,下利不止、脉微、厥逆者,用此方可奏捷效。《万病回春》中“附子理中汤”的药物、功效,与此方有别。

如理中汤证腹痛较重,可加木香以行气止痛,呕吐较甚,可减少白术用量,加入姜汁、半夏以止呕;兼有表证而恶寒发热的,可加桂枝(桂枝人参汤)以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