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108

第108章 痢泻散

(新增)

痢泻散虽裨史方,多种泻痢此能匡,苍乌杏草同羌活,炒用还需生熟黄①。

来源:《镜花缘》。

词解:①黄;指大黄,也即庄黄,因产于甘肃庄浪县的质量最好而得名。

药物:苍术(米泔水浸)30克,生大黄(炒)、熟大黄(炒)各20克,杏仁(去皮尖与油)、羌活(炒)各20克,川乌(去皮面包煨透)、甘草(炒)各15克。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瓶贮备用。成人泄泻每服2克,以米汤调服。赤白痢每服3~4克,但赤痢宜用灯心草三尺煎汤调服,白痢宜用生姜3片煎汤调服;赤白兼见者,并用灯心草、生姜煎汤调服。小儿减半,四岁以下用四分之一,幼儿再减。一日二次。

功效:健脾燥湿,泻热通滞,温里散寒,止痛安中。

适应证:①各种泄泻。②痢疾,便下赤白黏液,里急后重,日下数十次者。

禁忌:孕妇忌服,久痢下稀淡血水者亦忌。

方义:本方出于章回小说《镜花缘》,原名“治水泻赤白痢方”,是一张治疗泄泻、痢疾的验方。泄泻与痢疾,新起多属热、属实,久病则为寒、为虚。热实者宜清泄导滞,虚寒者则应温中培调。本方主要适用于热实型泻痢,但虚寒型体质不太虚弱者,也可应用。方中苍术健脾燥湿,祛风辟浊。大黄生用苦寒,专于下行,能深入血分,泻热通肠,荡涤积垢;熟则性缓,能导湿热从前阴而出,并有收敛止涩的功用。川乌性温,温养脏腑,破除积滞,散寒止痛,与大黄配合,一温一寒,相须相使,不但可治热实之证,并可用于寒实之证,是本方中之主药。此外,杏仁降气润燥,有利消积;羌活搜风祛湿解表,协同川乌,增强止痛作用。至于甘草,则功在协调诸药,解毒缓急。各药配合,既能泻热导滞,润燥消积,又能祛风解表,健脾运中,散寒止痛,所以各型泻痢,都可应用。但体质过分虚弱的久泻、久痢,必须结合辨证,佐以汤剂为宜。

本方曾经编者历年试用,证明治疗泻痢的效果良好,且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