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快乐心灵的亲情故事
10697500000036

第36章 弟弟

◎文/伦敦雾

忘记在哪里看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说兄弟姐妹是上帝赐予你的礼物。因为父母不可能陪你到老,夫妻可能形同陌路,只有兄弟姐妹才可以一生与你相伴。

去年姗姗给过生日的哥哥写了一篇文章,我看后倍受感动。今年,弟弟的生日也要到了,我想,是否也应该写在BLOG里,做个小小的纪念和总结呢?

第一次听到我要有个小弟弟时,我已经8岁了。一天,姥姥对我说:“你要有个小弟弟啦!你的爸爸、妈妈都不会再喜欢你了。”我当时就信以为真,而且也不找父母去论证。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弟弟的“仇恨”。妈妈的肚子渐渐大了,别人会打趣地问:“你希望要个小弟弟还是小妹妹?”我说:“当然是小妹妹了,小妹妹又干净又听话。”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脑子里涌现出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的形象,像个洋娃娃。不知为什么,我对未来弟弟即将的出现充满了不满和不安。

那时爸爸刚刚回国,在北郊的农场劳动。假期的时候我去那里玩,看到了麦田、猪圈和许多有趣的事。有一天在食堂里,大名鼎鼎的唐闻生问我:“你要有个小弟弟了,你高兴吗?”我回答:“我正在为这件事发愁呢!”引得周围大人们一阵大笑。我却没有觉得丝毫的有趣。

弟弟终于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地出现了。听爸爸从医院跑回来说,生了,是个小弟弟。我心里也有些兴奋与好奇。期待着去医院看,因为听我的表哥说,医院里会躺着一排排的小娃娃。

弟弟和妈妈回家了。我兴奋地去看他,哎呀,真够丑陋的,红红的脸,皱皱巴巴的,像个小老头儿。他的小手使劲攥着,用力地大声哭泣。爸爸妈妈手忙脚乱地照顾他,喂奶,换尿布什么的。我心想,你们生过小孩,应该很有经验啊?

我见到弟弟后,对他的莫名妒忌和敌意就都消失了。毕竟,在那么幼小的婴儿面前,我也没有感觉自己失去了什么。

时间过得很快,弟弟上幼儿园了。我记得那时电视里播放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弟弟喜欢看,我就每周三晚上去接他。有一天,下雨了,弟弟在幼儿园等着我,老师让他洗澡,他说:“姐姐一会儿会来接我的。”就眼巴巴地等着。终究,我没有去。他很失望。这件事是他长大后对我提起的,当时我全都不记得了。听到这些,我心里却对多年前发生的事有些愧疚。

上中学时,一到假期,同学们会互相串门或者结伴郊游。每当这时,幼儿园也放假,弟弟就回家,我心里烦透了,觉得为了他都耽误自己玩了。每当这时,就觉得当个姐姐也没什么好的。好朋友青豆来我们家玩,住几天。白天在家无聊,把一个丝绸的床单给弟弟披在头上,把毛巾缠在他腰间,打扮成小姑娘的样子,我们乐得前仰后合,弟弟却毫不知情,在床上载歌载舞:金孔雀,穿花衣……

弟弟从小就爱哭,我想也许是我的眼泪都给他了吧!看到《西游记》里孙悟空被唐僧冤枉,他的大眼睛里浸满泪水,长睫毛上也挂着泪珠。他从小就被所有的人称赞漂亮,我虽然有些自惭形秽,但是也很为他感到骄傲。

上大学时,我带他去学校玩,有个男同学说,一看眼睛就知道是你弟弟。我心中窃喜:“难道我的眼睛也有那么好看吗?”

随着上大学、工作、结婚,我离开家了。越走越远,和弟弟也不像以前那么朝夕相处了。毕竟,我们之间隔着九年的岁月,生活都太不相同了。

在他考高中的那年,由于与爸爸发生激烈冲突,他离家出走一夜。第二天晚上,他独自跑到我的家里来,当晚还住在家里。那时,他正处在青春期的孤独和烦恼中,我和他之间似乎也难以交流。

我刚刚工作的那些年,所在的机构每逢五一、十一都组织去郊区或外地旅游。我的家属一般都是两个,弟弟和我去过承德、北戴河、石家庄、金海湖……也用中学生的眼睛看到了我工作环境中的人和事。

到他考大学那年,我对他报考志愿非常热衷。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专心致志地研究高考填报志愿手册,因为我设想他能考取一类,但是很难在北京考上好大学。而且,我心中觉得去外地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裨益。最终,选择了中南大学,号称湖南省的“小清华”。对他来说,最为宝贵的,是在长沙生活、学习四年,接触了南方文化和众多高素质的学子,对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对平衡北京文化中对性格发展的不利因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记得弟弟上大一时,我常常给他写信,那时还不习惯用电子邮件,都是手写在稿纸上的。他说同学们都很羡慕他经常接到家信,也惊奇于他和姐姐关系的亲密。

伴随着他的成长,我们之间的沟通就越发深入,他具备一个好听众所有的耐心、敏感、客观以及领悟力。我先生有时往家里打电话长时间占线,他就猜到又是和弟弟聊上了。

我有时想,是不是他的思想太受我的影响了。这是好是坏呢?

忘记在哪里看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说兄弟姐妹是上帝赐予你的礼物。因为父母不可能陪你到老,夫妻可能形同陌路,只有兄弟姐妹才可以一生与你相伴。他(她)了解你童年的情形,知道你恋爱的秘密,明白你的喜怒哀乐,是你最忠实的同盟军和无条件的拉拉队。

在很多工作环境中,同事或上司都说,一看你就是当姐姐的。我反思自己的性格,有弟弟之前,我其实就是个真正的独生女,在家里是第三代的老大。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叔叔的所有疼爱全部倾注在我的身上。我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当有了弟弟后,我的很多要求和愿望都被搁置之后,失落和无奈一定是有的。而且慢慢还要充当父母的帮手和管教者的角色。也许,独立和自信是在那时培养的?因为从来没有考虑过能够指望谁,而只能提供帮助别人的角色?

每个人都不是在一个真空环境下诞生的,抛开遗传基因不算,生长的家庭环境,个人所处的历史阶段、时代背景、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的浸淫,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而不是一个纯粹的真空人。这时,家庭中的排行与所担负的责任,一定会在每个人成长中打下烙印。这些是历史造就的,是谁也无法割裂和摆脱的。

家里人和弟弟都认为我给他很大帮助。其实,我心里却觉得他的存在对于我的性格和后天的成长有了莫大的影响和帮助。也许,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就是因为有了一个弟弟的存在吧!

姗姗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赞颂兄妹的感情,认为天下最合理的排序就是兄妹关系。我却觉得最好的亲情是姐弟感情。这些都是基于自己成长的感受,很难分清对错和好坏。不过,这些情况都说明,有了兄弟姐妹,会让生命更加完善。这些也许是独生子女难以体会的吧?

弟弟开玩笑地说,由于我没有孩子,所以把剩余的母爱给了他。我在想,是由于目睹和经历了弟弟的成长过程,让我失去对生养孩子的神秘感和憧憬呢?还是的确我对他的关心和帮助有很多母性的东西在里面?

人生中很多事情是没有答案的,也许在不断探寻和发现的过程中,人生才充满了乐趣和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