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幼儿情商与教养0~3岁
10697400000008

第8章 培养方法

0~3个月情商培养

听音乐

妈妈在给孩子喂奶时,将录音机或音响的音量调小,播放一段旋律优美、舒缓的乐曲。

这可以在孩子出生后几天即可进行。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训练听觉、乐感和注意力,陶冶孩子的性情。

但要注意,不要给他听许多不同的曲子,一段音乐可放几次(在一天中),每次十多分钟,过几周再更换曲子。

和宝宝“对话”

孩子清醒时,妈妈可用缓慢、柔和的语调对他说话,也可以给孩子朗读简短的儿歌,哼唱旋律优美的歌曲。

此活动可在孩子出生后20天左右开始进行,其目的是刺激孩子的听觉,帮助他早日开口说话,促进母子间的情感交流。

由于现在推广普通话,所以,对孩子说话,尽量采用普通话。

游戏

看明暗

将一张与书大小差不多的纸对折,将一边涂黑,另一边空白。孩子出生后半个月后即可开始。其方法是将这张纸举到他眼前30cm处前后左右移动,用以观察孩子的眼球是否在黑白两个画面上溜来溜去。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萌发孩子认识物体、寻找物体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孩子触觉刺激。

找声源

为了训练孩子的听力,妈妈可以找一些能发响的玩具逗引孩子,看看孩子是否在能听到声音时就停止玩闹而转向发声处。然后,妈妈慢慢将这些发出声响的玩具向不同方向移动。训练婴儿听觉定向能力。

跟宝宝跳舞

妈妈选择一些轻柔而节奏舒缓的音乐,如一曲华尔兹或一首民谣,放录音或自己哼唱。把宝宝温柔地抱在怀里,轻轻地从一边到另一边摇摆,向前、向后迈着舞步,合着音乐的节拍转身或旋转。你和宝宝的运动,将刺激宝宝的感觉器官和小脑,发展他的听觉、动觉和节奏感。

变戏法

妈妈手执一朵红色的绢花在宝宝眼前放一会儿,突然把花一藏,对宝宝说:“红花花飞走了!”这时宝宝会带着惊奇的表情看着你。然后把花拿出来在宝宝眼前晃晃,说:“红花花又回来了!”这时宝宝会很高兴,手脚也跟着动起来。反复几次后,当把花藏起来时,宝宝就会做出寻找的表现。

游戏时用一红一白两朵绢花。先藏一朵,再藏一朵,然后两朵同时藏起来。每次藏花时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和表现。

看脸

父母俯身面对孩子微笑,让其注视自己的脸。之后,将脸移向一侧,轻唤孩子姓名,训练孩子的视线随着父母的脸转动。

这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视觉,同时促进母子的情感联结。

4~6个月情商培养

逗笑

笑对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很有益处。妈妈可以一边对孩子念儿歌,一边用伸出的食指有节奏地轻轻点逗孩子,但不要触脸,逗他发出笑声即可。

拼装玩具

把一只拼装的小狗放在宝宝面前,拆散,又装好,再拆散,再装好。然后给宝宝玩一会。拆散,再给宝宝,让他自己试着拼装,宝宝会竭尽全力拼装小狗,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装好,大人就手把手帮宝宝把小狗装好,并且学着“汪汪汪——”叫,宝宝会在胜利中高兴得手舞足蹈的。

叫名儿

用相同的语调叫孩子的名字和其他人的名字,直到孩子听到后有反应为止。若孩子无反应,则不断重复。

这是为了训练孩子对特定语言的反应,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谁。

唱儿歌

每天孩子睡觉时,妈妈可以低声地给孩子吟诵儿歌。

宝宝疲倦了,

我把摇篮摇。

宝宝整天玩,

累得要睡觉。

会唱歌的母亲,还可以轻轻哼唱摇篮曲给孩子听。

小宝宝,快睡觉。

不要吵,不要闹,

妈妈给你摇一摇。

小月亮,挂树梢。

花儿睡,鸟不叫,

小宝宝你快睡觉。

认识日常物品

随着宝宝的成长,宝宝变得朝气十足起来,早晨,他们不会赖在床上不起来,而是清醒后马上起床,好像新的一天有很多事情等待他去做似的。的确,由于感知觉的发展和对身体控制能力的提高,面对这丰富多彩的世界,你的小宝宝需要你倾注更多的爱和时间,陪他读一读周围的世界这部活“书”。原来,你是随机地见到什么就对他说什么,干什么就讲什么。现在,你要有计划地教宝宝认识他周围的日常事物了。宝宝最先学会认的是在眼前变化的东西,如能发光的、音调高的或会动的东西,像灯、收录机、机动玩具、猫等。认物一般分两个步骤:一是听物品名称后学会注视,二是学会用手指。开始你指给他东西看时,他可能东张西望,但你要吸引他的注意力,坚持下去,每天至少5~6次。通常学会认第一种东西是用15~20天,学会认第二种东西用12~18天,学会认第三种东西用10~16天,也有1~2天就学会认识一件东西的。这要看你是否敏锐地发现他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宝宝越感兴趣的东西,认得就越快。要一件一件地学,不要同时认好几件东西,以免延长学习时间。只要教的得法,宝宝5个半月时,就能认灯,6个月能认其他2~3种物品。7~8个月时,如果你问:“鼻子呢?”他就会笑咪咪地指着自己的小鼻子。一般孩子,常在会走以后才学认五官,而此时开始教育几乎超前了半年,非常利于孩子的情商提高。

看小朋友玩

父母应创造条件,让孩子经常看到其他小朋友玩耍,并告诉孩子:“看,这是小哥哥,小姐姐,他们在踢毽子玩。”

这是为了尽早让孩子接触与他年龄相近的小朋友,有利于发展他的智力,并发展他同其他小朋友的同伴关系。

7~9个月情商培养

骑大马

让孩子面对妈妈,骑在妈妈膝头,妈妈双腿有节奏地上下颠动,一边颠一边说:

骑大马,呱哒哒,

一跑跑到外婆家,

见了外婆问声好,

外婆对我笑哈哈。

这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节奏感,激发孩子欢乐的情绪。

挑绳子

妈妈把孩子抱在桌前,桌上放着两根绳子,一根系着玩具,一根没有,让孩子自己选择。反复实验,孩子即可分辨出哪根绳子有玩具,哪根没有,并很快把玩具拉过来玩。

这是为了初步训练孩子分辨事物的能力及判断力。

摇摇晃晃

让孩子仰卧在长方形的小被上,父母分别拉住小被的四个角,把被子提到离床30~40cm高,然后父母同方向地缓缓地左右摇晃,并说“摇摇晃晃”,半分钟左右,把孩子放下,休息一会儿,再继续摇。

这是为了训练孩子的勇气,激发他的愉悦情绪,锻炼他的平衡能力。

碰碰头

妈妈把孩子抱在怀里,面对婴儿,用额头轻轻触及孩子额部,并呼着他的名字,说“碰碰头”,重复几次之后,当妈妈的头稍稍向前时,孩子就会主动倾向妈妈的额部,显出欢乐的情绪。

这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语言、动作的协调能力及增进母子感情。

讲故事

可给孩子购买一些构图简单、色彩鲜艳、故事情节单一、内容有趣的婴儿画册。

在孩子有兴趣时,指点画册上的图像,并用缓慢的普通话讲给他听,同一故事应反复地讲述。

这是为了促进其语言发展与智力开发,启发孩子的整体领悟能力,培养孩子爱听故事、对图书感兴趣的习惯。

弯腰拾物

让孩子一手扶着栏杆站稳,在他面前放一样他喜欢的玩具,引导孩子弯下腰,用不扶栏杆的手去捡起脚前放的玩具。

如孩子一时把腰弯不下去,可让孩子脸朝玩具背靠妈妈站在床上,用双手抱住孩子腰部,让孩子弯腰捡起玩具,再直起身来。

同时,在孩子弯腰时,妈妈对孩子说:“拿拿,拿拿。”

这是为了训练孩子“听懂话”,把词和动作结合起来。

取娃娃

妈妈先当着孩子的面,用纸把一个娃娃包起来,然后问孩子:“娃娃到哪儿去了?”孩子就会翻弄纸,把纸撕破,寻找娃娃。

然后,妈妈用另一张纸把娃娃包好,又慢慢打开纸包,把娃娃拿出来。多次重复这一动作,给孩子看,最后让孩子学会不撕破纸,就能取出娃娃。

这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孩子手的活动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

讲故事

妈妈可以指着一个小朋友,给孩子讲有关这个小朋友的故事,比如这个小朋友不哭不闹、不尿床的故事,尽管这个小朋友没有这些事实,但妈妈可以编故事,用以作为孩子的榜样。

在早期开发孩子智力的方法中,给孩子讲故事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无论孩子是否能够听懂,妈妈一有时间都应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听,培养孩子爱听故事。如果这时有的孩子实在不肯听故事,妈妈也不必急躁,可以过一段时间后再试试。

10~12个月情商培养

学叫人

晚饭后,父母可以出去散步,一边教孩子学会叫“爸爸”、“妈妈”。父母的发音一定要清晰而缓慢。

这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讲故事

讲故事既可启发孩子的想像,训练他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孩子的情感世界,增进母子感情。当然这样的故事必须适应孩子,不能太长,也不能是恐怖、打斗、迷信的故事,最好是智慧、幽默、亲情的小故事,这样对孩子非常有利。

踢皮球

地上放一只皮球,妈妈站在孩子身后,用双手扶住孩子的腋下,引导他往前走,去追踢地上的皮球。

这是为了促进孩子腿部骨骼、肌肉的发育,激发孩子走路的兴趣。

认识“1”

平时在给宝宝吃零食时,就应训练他用竖起食指表示“1”的方式,如宝宝能准确做到这一点,就要对他赞赏,以加强训练效应。以后凡是给他食物时都要让他先竖起食指表示要一块,才将一块食物给他。还可问宝宝:“你几岁了?”教他竖起食指表示自己“1岁”。

这是为了发展数的概念。

坐翘板

妈妈坐在椅子上,把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让孩子坐在妈妈翘起的那条腿上,上下颠动,就像翘翘板一样。

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愉快的情绪。

玩娃娃

给宝宝取来眼睛能自由开合的布娃娃和一方手帕,并告诉宝宝“娃娃”想睡觉了,然后妈妈哄他睡觉。让宝宝学会把手帕盖在孩子身上拍一拍。过一会儿再给宝宝小碗和小勺,告诉他:“娃娃该起床吃饭了。”让他把娃娃抱起来坐着,用小勺喂娃娃“吃饭”。

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社会情感,学习关心同伴。

教儿歌、识数

一只小鸟叫喳喳

一只小鸟叫喳喳

两只青蛙叫呱呱

三只小猪哼哼哼

四匹小马呱哒哒

五个娃娃笑哈哈

分吃一个大西瓜

(提示:教宝宝各种小动物的叫声)

数数数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头,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

十个手指头。

唱儿歌

豆角青衣细又长,

丝瓜身穿绿衣裳,

茄子高高打灯笼,

萝卜地下捉迷藏,

辣椒长着尖尖嘴,

南瓜越老皮越黄。

走进大自然

带宝宝到户外或公园散步、郊游时,引导他观察自然界,如天上的飞鸟、地上的家禽等。带他拾各种各样的石子、树叶、松果等等。让他观察你用野花野草编一只小花篮。还可做一个小风车,让他拿在手上,在微风的吹拂下,旋转起来,使他看到大自然的力量,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13~15个月情商培养

牵线走

让孩子在平坦的地面站好,用一根长约有1.5米,粗细适宜的绳套套在孩子手上,家长牵住绳的一端,面背孩子向后退,孩子就会跟着向前走。

这是为了克服孩子初学走路的胆怯心理,增加他的安全感,培养其独立性。

小脚踢一踢

在床栏上摆上许多各种各样的玩具,让孩子用脚去触动床栏上的小玩具,父母对他说:“小脚丫,踢一踢。”

这是为了发展孩子的触觉,增长他们的愉悦情绪。

小花鸡学捉虫子

鸡妈妈在草地上教小白鸡、小黑鸡、小花鸡捉虫子。

小白鸡、小黑鸡都好好学。

小花鸡说:“这不用学。”就玩去了。

第二天,小白鸡、小黑鸡都能捉到虫子了,小花鸡却捉不到,小花鸡哭了起来。

鸡妈妈说:“你要好好学,才能捉到虫子的。”小花鸡不哭了,认真跟鸡妈妈学捉虫。

小花鸡捉到虫子啦!

鸡妈妈、小白鸡、小黑鸡都高兴地笑了。

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学什么都要认真,不好好学,什么都学不会。

打花巴掌

把孩子抱在怀里,握住他的两个小手掌,轻轻拍,边拍边念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

一个小孩子儿坐飞机。

你拍二,我拍二,

二个小孩儿梳小辫。

你拍三,我拍三,

三个小孩儿爬高山。

你拍四,我拍四,

四个小孩儿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

五个小孩儿跳花舞。

认餐具

饭后收拾碗筷时,可向孩子提问如下:

“哪个是饭碗?”

“哪个是水杯?”

“筷子在哪里?”

“盒子在什么地方?”

……

以此,让孩子回答提问,并进一步加深记忆。

另外,还可以教孩子有关的一些儿歌:

圆圆口,花花碗,

又装饭,又装菜。

水杯

小水杯,洗干净,

用它喝水不生病。

筷子

筷子筷子细又长,

爱吃菜饭爱喝汤

汤勺

小汤勺,尾巴长,

不吃菜,爱喝汤。

盘子

盘儿圆,盘儿大,

盘里盛个大龙虾。

这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活动能力,并丰富他的知识。

16~18个月情商培养

坐飞机

让孩子骑到爸爸的肩上,抓住孩子双手说:“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请乘客坐好。”爸爸慢慢站起,在地上转一两圈,然后说:“到站了,请乘客下机。”让孩子下来。

这是为了让孩子体验合作运动的欢乐。

识字

第一组:一——one

你拍一,我拍一,每天早睡早早起。

二——two

你拍二,我拍二,饭前便后要洗手。

三——three

你拍三,我拍三,指甲长了马上剪。

第二组:姐——oldersister

姐姐

比宝宝大的女孩子叫姐姐。

妹——youngersister

妹妹

比宝宝小的女孩子叫妹妹。

男——man

爸爸是男的,叔叔、哥哥、弟弟也是男的。

女——woman

妈妈是女的,阿姨、姐姐、妹妹也是女的。

爷——grandfather

爷爷老爷爷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奶——grandmother

奶奶牛奶

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宝宝每天都要喝牛奶。

叔——uncle

叔叔

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别的小朋友的爸爸也可以叫叔叔。

涂涂画画

给宝宝取来蜡笔和图画纸,大人可示范用蜡笔在纸上画些简单的图画引起宝宝涂画的兴趣。然后让宝宝拿蜡笔,随意涂涂画画。但注意不要让宝宝把蜡笔往嘴里放。

这是为了锻炼孩子手指动作和色彩感知。

汽车比赛

准备两辆玩具小汽车,爸爸和孩子各拿一个,在平坦的地上或桌面上进行比赛。爸爸发出口令:“预备——开始!”一起将汽车推出去,谁的汽车跑得远谁赢。

这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竞赛活动。

儿歌

眼睛长在哪里好

眼睛长在额头好

眼高手低就骄傲

眼睛长在后脑勺

光明前程看不到

眼睛长在头顶上

目空一切更不好

眼睛长在老地方

五官端正多俊俏

小小羊

小小羊,乖娃娃

吃起草来不独霸

一会儿叫“妹妹”

一会儿叫“妈妈”

(提示:妈妈边念儿歌边在宝宝头上比划。)

长和短

什么长?鼻子长,

大象鼻子最最长。

什么短?尾巴短,

兔子尾巴最最短。

数葫芦

葫芦架,挂葫芦,

大虎小虎抬头数。

大虎数有三个大葫芦,

小虎数有两个小葫芦。

大虎小虎一起数,

大葫芦,小葫芦,

一二三四五,

葫芦架上挂着五个圆葫芦。

问答歌

谁的尾巴长?

山鸡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兔子尾巴短。

谁的尾巴最好看?

孔雀尾巴最好看。

谁的尾巴尖?

猴子尾巴尖。

谁的尾巴扁?

绵羊尾巴扁。

谁的尾巴往上卷?

小狗尾巴往上卷。

逛动物园

利用节假日带宝宝去动物园,认识几种真正的动物,告诉宝宝每种动物的名称、特征、习性。然后请宝宝讲出动物园见到哪些动物?它们爱吃什么?

这是为了使孩子学说动物名称,认识动物。

做馒头

把孩子的手洗干净,然后将揉好的面团端出来,教孩子做小馒头,随孩子任意捏成什么形状。然后将“小馒头”蒸出来,孩子看见自己的劳动成果,会异常兴奋和得意。

19~21个月情商培养

滚圆筒

取一只圆铁筒,放进一些钮扣、木珠、玻璃球、塑料片、小积木等,盖好放倒。爸爸一边用手拨动铁筒,使其滚来滚去发出声响,一边对孩子说:“咦,是什么声音?”“哪来的声音?”“里面是什么?”当孩子想看时,爸爸就打开圆筒,把东西一样样倒出来,倒出一样讲一样,“噢!是球!”、是积木,“是钮扣”等,让孩子一一辨认。

这是为了让孩子学习辨认和命名常见物体。

发重叠音

结合孩子的生活,教孩子学发重叠音,如:“宝宝、乖乖、妈妈、抱抱、帽帽、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如孩子情绪好时,可边逗孩子边说:“宝宝在哪儿?”“宝宝在这儿!”宝宝干什么呢?“宝宝在玩呢!”

这是为了让孩子练习发音、学会称呼。

讲故事

找一些图画简单、色彩鲜艳的图书和宝宝一起翻看,边看边给宝宝讲图书上的故事。宝宝对故事百听不厌,当宝宝对故事熟悉后,可以就书中的情节,提出问题让宝宝回答。

这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抛气球

给孩子准备两个色彩鲜艳的气球,和孩子一起玩抛气球。边抛边念儿歌:“红气球,红气球,轻轻一抛天上游。”

这是为了训练孩子语言摹仿能力,认识颜色。

问答

平时应多和宝宝进行语言交谈。一岁半以后,宝宝逐渐由说单一词句过渡到学说短句,这时应多问宝宝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宝宝用短句回答,如“妈妈叫什么名字?”“爸爸上哪儿去了?”等,如果宝宝答不出,或回答的不完整时,要用完整的句子再说一遍,让宝宝重复。一问一答,既能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又能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这是为了练习孩子的对话能力。

摹仿小动物

随儿歌节奏,学各种动物的动作。如:

小鸟小鸟高高飞,飞呀飞呀飞上天。

小鱼小鱼水中游,又摇尾巴又点头。

小鸡小鸡叽叽叽,快到这里来吃米。

学数数

在日常生活中,教宝宝进行数数练习,如给宝宝吃水果时,先让孩子数数共有几个苹果,有几口人,一人吃一个够不够分。吃饭时让宝宝数数碗、筷子、椅子、人数,看看够不够。类似练习很多,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对这类问题给予注意。

这是为了让孩子理解简单的数的含义。

喂小动物

可给孩子买一只小鸟、小兔或几条小金鱼,让孩子观察其特征,并让他给小动物喂食物。

这是为了让孩子了解小动物。

理解对应关系

找一些图片(如鞋、图书、摩托车、帽子、饮料、皮包、童车、玩具等)看看哪些是宝宝用的?哪些是爸爸妈妈用的?类似的还可以用一些相关物体的图片,如眼镜、书(报纸)、碗、勺子、扫帚、簸箕等,放乱后让宝宝找出对应关系。

这是为了让孩子初步理解物与人、物与物的关联。

捉泡泡

父母用塑料管吹出许多肥皂泡,让孩子跑着捉泡泡。

这是为了孩子训练全身活动,引起愉快情绪。

郊游

风和日丽的时候带宝宝到户外郊游,可去动物园或公园,让宝宝看看花草树木、山水、动物等,既让宝宝在玩中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宝宝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这是为了使孩子开阔眼界。

踩气球

爸爸、妈妈、孩子两只脚脖子上各拴一个气球,然后三个人尽力去踩别人的气球,同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气球别被踩破。开始父母可互相踩一个气球,给孩子做示范,然后让孩子踩爆另两个。最后让孩子脚脖子留一个气球,表扬他是个小小“胜利者”。

22~24个月情商培养

玩皮球

边与孩子玩皮球,边教孩子唱儿歌:“大皮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皮球跳得高,宝宝身体好。”边玩边学,孩子有兴趣也易学。反复练习后,要求孩子背1~2句儿歌。

这是为了让孩子在玩中学习拍球和儿歌。

复述句子

可选内容简单,但富有情节的小故事如拔萝卜作为复述内容。先给孩子讲几遍故事内容,然后再教孩子复述句子。复述时,你说出一句(3~5个字),让孩子摹仿一句。渐渐地让孩子自己把句子复述出来。

这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画圆圈

教孩子画圆圈,不论画得圆不圆,只要接口相连,就算成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取得的成绩。

看图说话

找一些婴儿画报,给宝宝讲故事,并提出宝宝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让宝宝回答。如你把别人的玩具带回家应该怎么办?你向别人借玩具,别人不借怎么办?别人给东西吃,你该怎么办?等等。

这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宝宝讲故事

让宝宝讲一个故事(可以是以前宝宝经常听的故事,如果中途宝宝卡壳了,可稍作提示。待宝宝讲完,要拍手表扬他。

老鹰抓小鸡

爸爸当老鹰,孩子当小鸡,妈妈当母鸡。老鹰想抓住小鸡,小鸡拚命躲老鹰,母鸡想方设法保护小鸡。

这个游戏做起来,一家人其乐融融。

选物取物

把宝宝非常喜欢的玩具放在用手够不着的地方,然后在他手边放一个一尺长的棍子,一根铅笔,一把梳子,教宝宝选一个工具把玩具拿到手。如宝宝不会选择,可教孩子把备选工具一一试用。

学刷牙

给孩子准备一只儿童牙刷,每天早晚教孩子干刷牙齿,为以后刷牙做准备。

孩子用的牙刷必须柔软,以免伤着牙龈。牙刷每次用后,必须消毒,每半个月换一次。

25~30个月情商培养

孩子自己吃

吃饭时让孩子自己拿勺子,坐在妈妈旁边同成人一起吃饭。妈妈可以帮助孩子盛菜、盛饭,但是不可以喂。鼓励孩子会用勺子,称赞饭菜的好味道,以促进积极的情绪。每次少盛一些,使孩子不用帮助自己就能够吃完,鼓励添饭。孩子同成人一起用餐,如果离开桌子就要批评。大家都吃完饭后就要收拾桌子,要求孩子要同成人一起快快吃饭。如果孩子不吃,没有其他原因,只是等待别人来喂时,妈妈坚决不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助习惯。盘中的好东西按人分份,不让孩子独占。

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的自理能力。

自我介绍

宝宝先要学会说自己的姓名,这要教导宝宝说出自己的姓和名,同时学会说出爸爸和妈妈的姓名。宝宝喜欢用手指表示自己几岁,这时应当用口说出自己几岁。如果讲话顺利,还可以进一步要求宝宝说出自己是“女孩”还是“男孩”。这时宝宝只能记住自己的性别,并不懂得区分性别。

这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我介绍。

穿背心和套头衫

先找出一件前面有动物图案的背心或套头衫,让孩子识别前后,看清领口前面比后面低些,将两手伸到袖口或背心的袖洞内,双手举起,将衣服的领洞套在头上,用手帮助使衣服穿过头而穿上。这种学习最适宜从夏季开始,一来夏天衣服简单,二来夏天暖和,孩子动作再慢也不至于着凉。夏天让孩子学会自己穿上衣服和松紧带裤子就行了,到秋天时渐渐增加衣服也就成为渐渐学习的过程,那时自己穿衣也就不觉得太困难了。

这是为了培养孩子自己穿衣服的自理能力。

早上和晚上

做父母的应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对宝宝说:“宝宝早上好。”接着还可以说:“宝宝,早上阳光很好,我们出去看看太阳公公。”要打开窗户和窗帘,使宝宝享受新鲜空气,白天可以出去玩,也可在家中玩,白天天很亮,不必开灯。到了晚上要向宝宝介绍:“天黑了,外面什么也看不见了,要开灯才看得见,咱们快吃晚饭,好洗澡睡觉。”教宝宝能分清早上和晚上,并让宝宝学习说“晚安”才闭上眼睛。此时妈妈应留在宝宝身边,因为他会睁开眼睛看看,如果妈妈还在,他才能安心入睡,不妨多道几回“晚安”,要教他将词汇学熟练了。

这是为了让孩子初步学习时间概念,分清早上(白天)和晚上。

学洗脸

每天早晨的清洗步骤都是宝宝要学习的课题。萌出20个乳齿的孩子要学习刷牙,然后将手洗干净,学习将毛巾拧干,先洗双侧眼角,用毛巾的尖端将鼻子内的脏物擦出来。再将毛巾洗净,清洗双侧耳廓耳背,然后洗净脸颊和颈部。家长可以一面示范一面检查,看看是否各部位都洗干净了,最后将毛巾洗净挂好。幼儿可以不必用香皂洗脸,以免香皂进入眼睛而发生刺激,使孩子害怕而躲避洗脸。当孩子做得很好时,父母可亲吻他以示赞赏。

这是为了练习孩子自我料理、保持个人整洁的习惯。

猜声音

在孩子学会安静之后,让屋子安静下来,大家闭上眼睛,家中每一个人说一句话,让孩子猜猜是谁在说话。说话的人可以随意摹仿老人、小孩或别人的说话习惯,看看孩子能否猜出是谁在讲话。轮流的次序以传递娃娃或传球来决定,谁手中有此物就可以表演让别人来猜。由于每个人都可以表演,每个人都参与分辨,所以游戏会越来越有趣;或者学动物叫猜猜是什么动物,谁在表演,使游戏逐渐升级深化。

这是为了让孩子分辨声音。

耳语传话

妈妈在孩子耳边说一句话,让孩子跑到爸爸身边,告诉他妈妈刚才说什么,由爸爸将话再讲出来,看看孩子是否将话听懂了,并能正确地将话传出。耳语是一种特有的方式,它声音低,不让他人听见,而只能靠听觉去理解,不能同时看眼神和动作,孩子很喜欢耳语,因为它有一种不让别人知道的神秘感。然而,由于孩子尚处于语言的学习阶段,光靠听觉,没有其他辅助方法要听懂耳语是有一定的难度。开始时先说一个物名或两三个字的短句,让孩子第一次传话成功,增强信心以后再渐渐加长句子,并增加难度。

这是为了训练孩子听懂耳语,传话正确。

31~36个月情商培养

自己洗脚

孩子长大了,会自己洗脸、洗手,也应当学习自己洗脚。在洗脚之前应当将拖鞋和干净袜子放好,将肥皂放在顺手之处,再去准备盆、毛巾和温度适宜的水。母亲口头指导脱去鞋袜,将脚放入盆中,用肥皂将脚趾缝、脚背、脚后跟都洗干净,用毛巾擦干,穿上干净袜和拖鞋。鼓励孩子自己将水倒掉,用干净水把盆清洗净,把毛巾和肥皂放回原处,再将鞋袜收拾好。

让孩子自己洗脚,一来学习自理,二来可理解让大人低头弯腰去照料自己的辛劳。尤其是不应当让老妈妈老爷爷低头弯腰去照料自己,因为这会使年老的人倍感辛劳。

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穿脱有扣子的衣服

在帮助布娃娃穿衣服的基础上,学习自己穿上前面开口有扣子的衣服。让孩子先套上一只袖子,将另一胳臂向后伸入另一袖内,然后将衣服拉正。孩子往往不会结领口的扣子,让他先从衣服下方两边对齐,结上最下方的扣子,逐个往上结。领口的扣子可由妈妈帮助结上。

学习时衣服应宽大些,避免穿后面结扣子的衣服。

这是为了让孩子练习自己穿脱衣服的能力。

该记住的

自从孩子会作自我介绍以来,认识的事物也在渐渐增加,介绍就会更详细,孩子通过家庭相册知道爸爸在什么单位做什么工作。平时这种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万一遇到走失、拐骗、火警、水灾等意外情况时,孩子能自己说清楚父母姓名、单位和家庭住址。可以帮助找到失散的亲人和家庭。只要孩子学会了背诵儿歌和唐诗,就有能力背诵父母姓名、单位和家庭住址。会复述3~4位数的两岁半以后的儿童就应当经常接受这种教育。由于地址不容易背诵,或者父母职业孩子不懂得,所以要经常重复才能记住。

这是为了让孩子能详细介绍与自己有关的情况。

洗手绢

孩子很喜欢玩水,也喜欢玩肥皂,可让他用肥皂将自己的手绢洗干净,用水漂净再晾晒在自己够得着的地方。嘱咐他要自己留心察看,自己将晾干的手绢收好。会洗手绢之后,下一步是洗自己的袜子,看看孩子能否将袜子洗净。

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学接抛球

在两岁之后,孩子先学会接滚过来的球。经过常常做户外运动,也会接从远方扔过来先着地后反跳的球。由于球先落地,已经得到缓冲,再接球时已作好准备,所以较容易接住。现在孩子可以再进一步学习直接抛来的球。

开始练习时,二人距离越近越容易接住。抛球也是限于直接抛到孩子预备好的双手当中,使孩子马上接住。这种练习逐渐增多,孩子的技巧熟练之后,距离可渐渐增加,可以达到一米左右。而且球的落点可以在孩子的肩和膝之内,使孩子有时要将双手抬高,有时要略为弯腰才将球接住。

这是为了锻炼孩子的体格和协调动作的能力。

学当助手

妈妈在收拾衣服、房间时不要忘了叫宝宝来帮忙,通常情况下,宝宝会对此抱有十足的兴趣而充当小助手。孩子会高兴地来到妈妈身边,一面干一面听妈妈讲述有趣的事情,不经意间练习了手指的技能。

爸爸干活时也要请孩子来当助手,递工具、固定要连接的物品等。经常当助手的孩子在无意中会学到不少本领。如经常帮父亲研墨的孩子很快学会一手好书法,经常帮母亲绕毛线的孩子很早就学会编织,经常帮姐姐穿针的孩子很快学会缝补、钉扣。

常当助手还会干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事。如美国西部有个4岁的女孩经常同爸爸坐在拖拉机里干活,某天爸爸修理机器时,突然被推进器钩住衣服,危在旦夕,这时女孩想到拉黄杆是停机,立即拉住黄杆,使爸爸免除了生命危险。我国天津一名7岁的男孩与同伴在空楼房上玩,不小心使电线碰撞走火,马上有火灾之患。孩子惊叫之时,突然想到拉闸停电,使楼房避免了一场火灾。这些常识是孩子经常在当助手时听父母教导才学会的。孩子从小当父母的助手,能知道许多细节,但只有去做才能真正体会。

这是为了使孩子学习帮助成人干活,以便将来掌握更多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