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幼儿情商与教养0~3岁
10697400000020

第20章 注意事项

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责任感来自父母的态度和技巧。在态度方面,包括要让孩子完全由他自己去体会他的感情;在技巧方面,包括具有采用为孩子所接受的方式说服孩子克制情绪的能力。这两点要求要能同时做到,非常难,几乎可以说是难到了极点。原因是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在教我们对付“情绪”的时候,没办法教得很适当。他们不知道如何克服强烈的情绪,只是在面对孩子的暴烈情绪时,采取否定、躲避、压制或讨好的态度。他们所用的语言对事实毫无帮助:

否定的表达

你并不是真心要这么说。我知道你爱弟弟。

躲避的表达

你怎么会是这样儿的人?这不是你,是魔鬼使你这么做的。

压制的表达

如果你再说一次“恨”,我就要好好地揍你一顿。好孩子不该这样儿。

讨好的态度

你不是真的恨小弟。可能你不喜欢他。当然你会有这种感觉。这一类的表达方式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情绪如同洪流,不能阻止,只能疏导。强烈的情绪有如黄河发了大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也不能跟它理论,或拖延不决。如果打算不去管它,那就等于是养虎为患。我们必须承认它的存在,了解它所具有的力量。以重视的态度和“改道”的巧妙方法来对付它。情绪一旦被导入了河道,就可能激发我们的生存意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明和快乐。

正确对待孩子的抗拒行为

孩子1岁半以前一直都很乖,逗他说话,或给他玩具,他都能做出灵活的反应,给父母很大的快乐。随着孩子长大却很不“听话”了,好像故意对着干,你让他吃饭,他偏偏不吃,却要玩小车;让这样,他偏那样,弄得大人很生气,有时着急了,恨不得揍他一顿。

出现这种抗拒行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时的宝宝已开始初步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有时候甚至不接受成人的劝阻,孩子明明知道是成人不同意的行为,这时候只要转移孩子注意力也许就能很有效地对付孩子的抗拒行为:孩子要玩一个脏东西,你可以给他一个新鲜的玩具取而代之,或开始一项有趣的游戏,这样比简单地禁止玩脏东西的效果要好得多。

如何对待孩子的抗拒行为,这里提以下几点建议:

适当地赞扬孩子的行为,如“你搭的塔真大”等。当然,这种赞扬应该准确、真诚,避免过分的言辞。

不要提问或发布命令。你的任务只是观察,说出你的所见,而不是去控制或指导孩子。

当孩子开始调皮时,应警告或提醒他,这是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最佳办法。

用表扬或欣赏来肯定好的行为,以此塑造积极的行为,对孩子故意吸引你注意的行为不要去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