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小学时期要培养的50个好习惯
10695900000008

第8章 爱心

我发现生活是件激动人心的事,尤其是帮助人做事时更是如此。

――海伦――凯勒

很多时候,一些人不愿意帮助别人。甚至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不希望别人处境比自己好,不希望别人比自己成功,不希望别人比自己幸福。好似有人的处境比自己好,自己的处境就不好;有人比自己成功,自己就不算成功;有人比自己幸福,自己就不幸福。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有的人甚至会干出伤天害理、损人利己的事情来压制别人,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

但是,人们在处处“惟我独尊”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社会独立存在,他人的幸福与不幸、成功与失败、富有与贫穷、健康与疾病与自己息息相关。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同快乐地生活。

雷锋七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建国后由党和人民送入学校读书。高小毕业后参加建设国家的工作。1960年参加人民解放军,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很多时候,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其实也在帮助自己。

有个寡妇去找牧师,她自怜自艾,因为感恩节时她将孤独一人。牧师说:“我给你开一个药方。”他写下一对年迈贫穷夫妇的姓名和地址递给她。“这些人比你可怜的多。”牧师直率地说,“去帮他们做点事。”这位妇女咕哝着离开了。但第二天他真叫了辆出租车找到了那个地址。这对老夫妇住在极狭小的公寓里。他们身体虚弱得连饭都没法做。于是她决定为他们准备节日晚餐。等下周再次见到牧师时,这位妇女走路的步伐都带劲。“我好长时间没做过火鸡了,但我买到了所有的火鸡配菜,五点钟就起床烹调,这是多年来我过的最好的感恩节。”

在《人类寻找生活的意义》一书中,弗兰科尔博士写了她在纳粹集中营三年的生活经验。他回忆道,即使在那种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仍有人穿过牢房去安慰他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分给别人。这种人为数可能不多,但他们可以证明: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被剥夺,除了一件事:愿意帮助别人的积极态度。乐于助人,是构成当今世界高素质人才非常重要的品质要素。培养孩子从小乐于帮助他人的美德,对孩子今后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有爱心的习惯呢?

1.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

2.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会一蹴而就。

3.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助人意识和行为。如自身要做好榜样、表率作用,教育孩子帮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把玩具让给弟弟、妹妹,为灾区的小朋友捐衣物……这样家里和学校密切配合、互相支持保证了教育的连贯性、一致性,共同发挥合力效应,有效地提高了孩子的自身意识,也逐步提高了孩子助人行为的自觉性、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