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小学时期要培养的50个好习惯
10695900000016

第16章 制定计划

计划的制定比计划本身更为重要

――戴尔?麦康基

有个名叫约翰?戈达德的美国人,当他15岁的时候,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单,他把这份清单叫做“生命的清单”。在这份排列有序的清单中,他罗列了自己所要攻克的127个具体目标。比如,探索尼罗河、攀登喜马拉雅山、读完莎士比亚的著作、写一本书等。在44年后,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按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了其中的106个目标,并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电影制片人和演说家。

计划像一座桥,连结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想要去的地方。没有计划,实现目标往往可能是一句空话。计划对于人生来说相当重要,没有计划的人生杂乱无章,如果在计划上失败了,那么在执行上注定也会失败。未来不是现实,未来的事情往往很少能确定。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各种情况的变化使得计划更加重要。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制订计划的好习惯。长此以往,不仅能培养良好的做事方法,还能培养孩子做事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女儿伊丽莎白问父亲:“爸爸,你说我10年后会干什么?”

洛克菲勒略一沉思,微笑着说:“伊丽莎白,对于现在的你来说,10年以后还是遥远的未来,但可以计划一下10年以后的你做什么工作才感到幸福、满足。在作这样长期打算的时候,可先制作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表,然后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经过讨论后,再对每个职业订出参观现场的计划。我在乐观地想,这个计划完成的时候,你会对未来充满信心,并满怀新的希望。一定能够引导出某种正确的结论来。”

“伊丽莎白,你有信心了吗?况且你是那么优秀。”洛克菲勒对伊丽莎白说道。“我想我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真谢谢爸爸、妈妈!”伊丽莎白灿烂地一笑。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首先要有工作的计划,可能是一天的、一个月的、一年的、甚至于一生的,也就是说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然后,教会孩子依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按照重要和紧迫程度对事情进行分类,采用这种分类方法可以使孩子在计划的基础上明晰自己的工作目标;然后逐一的完成工作。这是一种很好的把握自己的时间、做事情高效的方法。但要注意一点,制定计划的时间不能过长,要合乎时宜,否则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15年前,比尔已经决定自己要做一个电脑程序员,比尔开始一一查找学校,甚至包括英国的一些学校。他尽可能地到那些学校同学校的师生交谈。很快他对每个学校和它们的课程设置积累了大量的信息。他也开始积累所有有关公司需求和行业走向的信息。规划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每一所学校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比尔一一审查。他觉得放弃每一种可能性都是可惜的。

在得到每一个新信息和考虑新因素时,比尔都要通盘考虑他的行动计划,花几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对它所需要的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调整和评估。比尔想找到成为电脑程序员的最好办法,整个1年他都在考虑。然后是整个2年、3年、4年……

比尔当然认识到,要成为一个电脑程序员,他需要将目标分成几个必须采取的步骤。比尔失误之处在于:他把这些行为划分为太小的单元。受要挑选最好的计划的标准所驱使,比尔忙于收集和分析堆积如山的信息和可能性之中。比尔最终形成的计划将是全面、清楚和天衣无缝的,这当然不错,但也有可能到他做出选择时,电脑将过时。比尔在过多的细节中迷失了,因为如此细致、周密的计划可能会造成需要和实现的大量延误。

计划的目的是将你的行为引向某个具体的结果。但是,因为没人确切地知道未来,最详细的计划会很容易变得不合时宜。世界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意外结果的存在:比尔选择的学校改变了入学要求;他计划从师的老师退休;他发觉他对电脑已失去兴趣……由于对他所追求的未来的可能性进行无尽的细分,将使他在一条不再与他现状相符的道路上走下去。因此制订计划也要有一定的方法。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制定计划,在计划上注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可以列短期计划,也可以列长期计划。计划最好在家长的建议下让孩子自己制订,家长监督执行。这样在计划的同时,能够保证孩子对计划的兴趣,也能够让孩子坚持执行。

制订计划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以家长这样做:

1.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即对自己目前的学习水平应有自知之明。学习计划不是学习目的,它只是学习的一种打算,一种安排,以此来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

2.要有明确的目标。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水平,掌握那些知识等,这些都是在制定学习计划前应该明确的。

3.长短结合。长远目标和短期安排要相互结合好。应先制定长远计划,据此确定短期安排,来促使长远计划的实现。

4.合理安排。计划不能定得太满,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可根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适当调整。

5.措施要有力。计划一旦确定,则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去执行,可制定计划落实情况的自我检查表,监督自己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