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职业疾病须警惕
10695300000030

第30章 如何预防劳动疾病的发生?

可以采取下列措施预防劳动疾患的发生:

(1)采取正确的作业姿势。改变不良的工作体位,尽量设立将屈曲、倾斜的体位改为端正的体位,把卧位改为立位,如将躺卧在地面上修理改为站在地沟内修理,既便于操作,又减少上肢的紧张;立位改坐位,以避免个别器官、部位受压引起骨骼的持久变化;站姿或坐姿下工作,也要注意使身体各部位处于自然状态,避免倾斜或过度弯曲,生产容许时可适当变换操作姿势。

(2)作业人员的培训与选择。对劳动者进行良好的职业培训,使劳动者熟练掌握有关知识、操作规程及技巧、紧急情况的处理。根据不同的作业,安排体质适合的人去做。

(3)改善人机界面。工作台的高度、工件的放置位置、显示器和控制器(键盘)的高度,应根据性别、身高等情况设置,以适应不同的人使用和操作。坐姿作业的椅子应具有高低和旋转调节功能,同时具有合适的脚部支撑,以利于作业人员保持良好的姿势。

(4)减少负重作业。针对男、女推、拉、装、卸和抬举重物的重量标准,并严格执行,这对避免劳动过程中所致的损伤颇为重要。生产中采取机械化、自动化,尽可能减少和减轻负重作业。

(5)减少压迫与摩擦。身体与工具或其他物体接触部位因摩擦和压迫可致手、脚胼胝或胼胝化;可致腕、膝发生滑囊炎;长期使用手控制器可引起掌挛缩病。应使用合适的工具或控制品,其抓握部位的外形和材料要适合手的特点,软硬适度,导热性不强,避免局部受力过大。经常产生摩擦或需要反复运动的部位应采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6)改善作业环境。加强设备装置的维护与保养,防止跑冒滴漏。存在有毒有害的岗位应搞好尘、毒害的治理,使其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车间控制(操作)室内的温度、湿度、照度和色彩应达到舒适,以利于劳动者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7)合理安排劳动和工间休息。劳动定额、劳动节奏、轮班作业的时间与顺序都应安排得合理合适。重体力劳动工间休息次数相对多一些,采取安静休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脑力劳动和轻体力劳动的工间休息一般上、下午各安排一次即可。采取工间操、保健操等积极休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