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最新家庭育儿百科
10694800000067

第67章 本月宝宝能力开发与训练

宝宝阅读识字训练

书籍是宝宝的快乐伙伴,使宝宝们从书中感知世界,认识和了解生活。从零岁开始,书籍就应该走入宝宝的生活,另外,识字对宝宝来说也很重要。汉字是瑰宝,婴幼儿是探宝的“天才”,只要给予识字环境,使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他们就能像学会口语一样,掌握汉字,进入阅读。爸爸妈妈应该遵循这一真理,及时开发宝宝阅读与识字的能力。

教1岁宝宝学看书

1岁的宝宝就已经具备了看书的能力,在爸爸妈妈的指导和协助之下,他们可以从书中认识图画、颜色,并指出图中所画出的动物和人物。

教宝宝学看书

在宝宝情绪愉快时,爸爸或妈妈要让宝宝坐在自己的怀里,打开一本适合宝宝读的图书,妈妈先打开书中宝宝认识的一种小动物图画,引起宝宝的兴趣,再当着他的面把书合上,说“大熊猫藏起来了,我们把它找出来吧!”妈妈要示范一页一页翻书,一旦翻到,要立刻显出兴奋的样子:“哇,我们找到了!”然后,再合上书,让宝宝模仿你的动作,打开书也找到大熊猫。

起初,宝宝只能打开、合上,但渐渐地就会一次翻好几页。这种训练能培养宝宝对图书的兴趣。

给宝宝买适宜的书

对于1岁的宝宝,可购买书中画有动物、水果、日用品等方面的图画书,每页最好不要超过4幅画,以方便宝宝认图;也可以买一本硬纸壳做的书,或找一本刊物,教宝宝学习自己翻页或找喜欢的画。

让宝宝自己翻书

拿给专供宝宝看的大开本图画书,边讲边帮助宝宝自己翻着看,最后让宝宝自己独立翻书。

爸爸妈妈要观察宝宝是否是从头开始,按顺序地翻看。开始时,宝宝往往不能按顺序翻,每次不只翻一页,但经过练习会逐渐得到提高,这一点要通过从认识简单图形逐渐加以纠正,随着空间知觉的发展,宝宝自然会调整过来。

适合宝宝阅读的几种书

宝宝在3岁之前,所谓的阅读、识字就是让宝宝常常看字、听句和接触书本与画册。

要让宝宝喜欢上阅读,还要给宝宝选对书,只有那些适合的、并能引起宝宝喜欢的画册与图书才能引起宝宝阅读的兴趣。其实,并非要选正经八百、四四方方的书。那些设计巧妙的玩具书,不仅让大人觉得有趣,对宝宝来说更是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适合宝宝的3种书

活泼优美的图画书是儿童图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适宜宝宝进行早期阅读的图书。常见的儿童图画书有3种:

概念书:类似于识字卡片,向宝宝们讲解某个概念,比如大小的概念及数字的概念。

知识书:这是儿童的百科全书,只要宝宝想知道的在这类图书里面全部都有。

故事书:这种书都是儿童题材的小说,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宝宝往往很喜欢。

这3种图书犹如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须营养品,爸爸妈妈选择时都应涉及,做到宝宝的精神营养要均衡,千万不要有偏差。

让宝宝看书时,爸爸妈妈可以把宝宝抱在身上读几页给他听,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而且会让宝宝慢慢地被这些图书所吸引,不久宝宝就会喜欢起书来。

自制手工书

在这个年龄,爸爸妈妈也可以尝试着和宝宝一起做本属于宝宝自己的手工书。书的内容可以是生活的照片,加上大大的文字,或是简单的涂鸦,来吸引宝宝的兴趣。

宝宝社交与认知能力培养

12个月的宝宝,认知智能也更上一层楼,如果你问他“几岁了”,宝宝会竖起食指表示自己“1岁”了。

当你向宝宝要他手中的玩具或食物时,宝宝能理解你的语言,并会给出你要的东西;在妈妈给穿衣服的时候,宝宝知道做伸手伸腿等动作来配合。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应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来培养。

宝宝社交能力培养训练

爸爸妈妈从小培养宝宝与人交往的意识,宝宝长大后拥有良好的人际来往能力,对宝宝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爸爸妈妈是宝宝心中的榜样,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宝宝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爸爸妈妈在家能够注意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和宝宝平等相处,遇事能多为别人着想,宝宝不但会尊重爸爸妈妈,也会懂得克制和谦让,遇事与人商量,养成良好的交往基础。

引导宝宝主动发话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宝宝主动与人说话和模仿发音,积极为宝宝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要让宝宝主动谢人问好:“您好”、“谢谢”等。还要让宝宝学习用“叔叔”、“阿姨”等称呼周围熟悉的人。此外,还要鼓励宝宝模仿大人的表情和声音,当模仿成功时,爸爸妈妈要亲亲宝宝,并做出高兴的表情去鼓励一下。

培养开朗乐观

宝宝在这个时期已经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有与人交往的社会需求和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这时爸爸妈妈应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宝宝一起做游戏,进行情感交流。

此外,爸爸妈妈还应经常带宝宝做外出活动,让宝宝多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接触社会,从中观察学习与人的交往经验。

宝宝认知能力训练小游戏

宝宝的认知发展过程就是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大脑的发育过程,不同年龄的宝宝认知的锻炼有不同的内容,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应根据宝宝的认知发展特点来培养。

学认颜色

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也可以通过颜色来训练。可以先让宝宝认红色,如红色的瓶盖,告诉宝宝这是红色的,下次再问“红色”,宝宝会毫不犹豫地指向瓶盖。再告诉他球也是红的,宝宝往往会睁大眼睛表示怀疑,这时可再取2~3个红色玩具放在一起,肯定地说这些也是“红色”的。由于颜色是一种较抽象的概念,要给时间让宝宝慢慢理解,学会第一种颜色常需3~4个月。颜色要慢慢认,千万别着急,千万不要同时介绍两种颜色,否则更易混淆。

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宝宝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对同类物体的认知能力。

宝宝心理健康与生活自理训练

1周岁的宝宝自我意识增强,开始要自己吃饭,自己拿着杯子喝水。现在的宝宝一般很听话,讨人喜欢,愿意听大人指令帮你拿东西,以求得赞许,对亲人特别是对爸爸妈妈的依恋也增强了。

这个时期,当宝宝做了某件事引起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大笑或夸奖时,他会很得意地一遍遍重复这个动作,以引起别人的高兴。

关注宝宝心理健康的发展

满周岁的宝宝感情更加丰富,这时宝宝已经初步建立害怕、生气、喜爱、妒忌等感情,并且已经能够意识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爸爸妈妈是宝宝身心发展的启蒙园丁,可以说也是宝宝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双重护士”。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切不可只注重宝宝的身体生长,而忽视了宝宝心理的健康发展。爸爸妈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建立正确的生活制度

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是相互促进的,尤其在婴儿时期更为突出。因此,作为爸爸妈妈应当根据宝宝的年龄特征,对宝宝一昼夜的各种活动和休息形式作出合理的安排,并且准时交替,使宝宝有规律地生活,并且让宝宝的生理需要得到尽可能充分的满足,让宝宝自由活动不受束缚,从而能经常处于快乐状态,使心理得以正常地发展。

培养良好的情感和情绪爸爸妈妈的抚爱、家庭

的温暖,能培养宝宝良好的情感和情绪。但是这种抚爱不能是溺爱,不是无限制地满足一切需要。比如,对1岁的宝宝来说,不能一哭就喂奶,一哭就抱着,以免养成宝宝用哭来取得需要满足的不良习惯。

此外,也不能对宝宝进行不合理的逗引与戏弄,以免宝宝过度兴奋而导致神经发育不良。爸爸妈妈还要注意对宝宝的态度,若是有冷淡、歧视等态度,则会导致宝宝的情绪处于压抑状态。

要多鼓励、多表扬

宝宝分辨是非的能力是在后天学得的,而爸爸妈妈的是非观念和处理态度对宝宝心理发展影响极大。因此,爸爸妈妈对宝宝的良好行为和点滴进步,要充分肯定和鼓励;对不好的行为则应予以及时制止。比如宝宝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的宝宝玩,爸爸妈妈就应当加以称赞;当宝宝抢夺别人玩具时,要制止他。是非分明,态度要慈爱,使宝宝养成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小朋友的习惯,并让宝宝知道对与错。

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

宝宝的心理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爸爸妈妈应当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以充分满足宝宝发展感知力的需要。

爸爸妈妈可以准备一些彩色画册和玩具娃娃,供宝宝玩耍;或带宝宝到庭院、公园,接触自然景色。更重要的是,爸爸妈妈多和宝宝讲话,可以激发起宝宝与人交往的需要和说话的积极性。

自信心理来自爸爸妈妈无条件的爱

要让宝宝建立起自信心理,第一步便是爸爸妈妈无条件的爱。

帮助宝宝建立自信,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应该避免说一些恐吓的话,不要在宝宝不乖时严厉责备,而是应该管教与教育。否则,就会使宝宝以为他必须达到爸爸妈妈的要求,才会有价值。这样一来就会降低宝宝的自信心。因此,只有爸爸妈妈无条件的爱才能为宝宝树立起自信,也为宝宝的人生创造一个好的开始。

友好的社会交往

培养宝宝心理健康,爸爸妈妈还要鼓励和支持宝宝多和小朋友接近,坐在一起活动、玩耍;或者是参加一些成人社交活动,要多和爸爸妈妈以外的成人接近。这样,可以丰富宝宝的生活,开拓思路,培养交往能力,使宝宝逐渐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以避免羞怯、自卑、孤僻等心理产生。想让宝宝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爸爸妈妈就要给宝宝的心理发展创造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

如何教育任性的宝宝

1周岁的宝宝已经有很强的任性行为,一有不满意之处就会发脾气,哭闹不停,有的宝宝发起火来,还会动小手打人。

遇到宝宝任性情况,大人首先要耐心劝阻。如果宝宝不肯罢休,爸爸妈妈可以采取冷处理,让宝宝自己去哭一阵,待发泄完毕后,再和他讲清道理。爸爸妈妈可以用以下几个小办法:

转移注意力

在宝宝任性发脾气时,爸爸妈妈也可以说:“你听,那边是什么声音,快去看看。”把宝宝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以摆脱眼前的困境。

暂时回避

有时让宝宝先哭闹一会也好,就当做呼吸操和运动体操,它既可以增加肺活量,又可增加血液循环,还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宝宝的生长和发育。

其实,大哭大闹往往是1岁左右宝宝逼迫大人“就范”的主要手段。如果宝宝一哭,就无条件地满足他的任何要求,就会使宝宝认为只要自己一发脾气,一切都会如愿以偿。因此,爸爸妈妈切不能因为宝宝一哭闹就轻易迁就,要耐心等待宝宝冷静下来,然后再予以教育,但也要切忌用“武力”来解决。

正确引导

在宝宝任性时,爸爸妈妈要引导宝宝的个性向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宝宝不好的行为爸爸妈妈要明确表示禁止。对于宝宝好的行为,爸爸妈妈要加以鼓励,加强与宝宝的交流,保持愉快的家庭气氛,使宝宝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