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最新家庭育儿百科
10694800000062

第62章 本月宝宝能力开发与训练

鼓励宝宝迈出第一步

学会行走是宝宝大运动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宝宝从床上运动发展到地面运动——学会走路,这是他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宝宝学会了走路,就意味着他的活动范围、接触范围以及视力范围广泛多了,增加了对脑细胞的刺激,对宝宝智力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当宝宝到了该走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大胆让宝宝锻炼独立走路的能力。

宝宝学走路的4个阶段

10个月的宝宝,是学习走路的最佳时期,这时爸爸妈妈若想让宝宝早一天迈开人生的步伐,就要合理地引导与训练。

直立行走是宝宝大运动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从会爬、会坐、能扶站到双腿直立行走,宝宝经历了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

宝宝从8~9个月会爬、会坐、能扶站开始,就为站立行走作了准备。到了11个月时,就可以拉住宝宝的双手或单手,让他向前迈步。若时机成熟时,就可以设置一个诱导宝宝独立迈步的环境。

当宝宝对竖直站立熟悉之后,他会试验性地迈出一小步,当然开始时还需要学会“借力”,这时宝宝会了解,如果双手抓住什么东西来保持平衡,走起来要容易得多。因此,让宝宝学走路,爸爸妈妈最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宝宝的自信心。

一旦自信心确立起来,宝宝就会自主松开扶东西的手,完全自由地迈步。

宝宝学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开始迈步以前,需要做不少的准备工作,更不要忽略学步必需的4阶段,为宝宝迈出第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4个阶段还需要爸爸妈妈仔细观察与把握:

单手扶物

当宝宝能单手扶物,或是能够离开支撑物独自站立时,就意味着宝宝已经具备了独自站稳的能力。

蹲下起来

当宝宝能够单手,最好是双手离开支撑物,蹲下捡起玩具很可以顺利地再站起来,并且能够保持身体平衡时,就说明已经到了宝宝学走路的最佳时期。因为宝宝如果学走路,需要腿部肌肉具有足够的力量,这样蹲下站起,正是锻炼走路的最好办法。

扶持迈步

妈妈离开宝宝一段距离,用玩具吸引宝宝迈步。这时,宝宝常会用手抓牢家具的边缘、扶着墙壁或推着小椅子,或是让其他人拉着一只手,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

独自行动

慢慢地,爸爸妈妈会发现,当宝宝确定他没有危险时,就会大胆地把身体的重量都放在双脚上,开始摆脱一切束缚,迈出他在这个世界上完全属于自己的第一步。

让宝宝勇敢迈出第一步

宝宝开始蹒跚学步是可喜的事情。这时,爸爸妈妈不要怕宝宝摔倒,要鼓励他大胆地进行尝试。

行走是靠两条腿交替向前迈进,每走一步都需要变换重心才能步伐稳健。宝宝初学走路,往往就是在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来协调行走的步伐。宝宝一般在10个月后,经过扶栏的站立已能扶着床栏横着走了,到了11个月时,这个动作就基本掌握得很好了,可以开始实际的走路训练了。

学步应当顺应宝宝的发育水平和能力,循序渐进。爸爸妈妈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怕宝宝摔跤、磕碰,而久久不敢放手,以至于影响宝宝正常的成长发育。

该出手时,就出手

让宝宝学走路,爸爸妈妈应该大胆地放手,从以下方法培养宝宝迈步能力。

在学站时,宝宝可能不放开爸爸或妈妈的手或者哭着让大人帮忙,因为他自己不敢坐下去。这时,先别急着抱他或扶他坐下,此时宝宝需要的是你来告诉他如何弯曲膝盖,这是学习站立继而学习走路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这时,爸爸或妈妈可以跪在宝宝的前面,伸出双手拉住他的手,鼓励他迈步,朝你走来。

也可以站在宝宝后面,用双手扶住他的腋窝处,跟着他一起走。开始时,宝宝或许需要你用力扶住,之后你只需用一点点力,宝宝就能自己往前走了。

学走路也意味着摔跤和受伤的机会增多了,爸爸妈妈要为宝宝准备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减少他磕碰的机会,并且尽量让宝宝在你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而且随时做好“救援”准备。

蹒跚练习

妈妈可拉住宝宝的双手或一只手让他学迈步,也可在宝宝的后方扶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向前走。

锻炼一个阶段后,宝宝慢慢就能开始独立的尝试,妈妈可站在宝宝面前,鼓励宝宝向前走。

开始的时候,宝宝可能会步态蹒跚,向前倾着,跌跌撞撞扑向妈妈的怀中,收不住脚,这是很正常的表现,因为重心还没有掌握好。

这时妈妈要继续帮助他练习,让宝宝大胆地走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熟能生巧,宝宝会越走越稳,越走越远,用不多长时间,就能独立行走了。

变换重心

教宝宝学走路,首先要教他学会变换身体重心。因为人的行走是用两条腿交替向前迈步的,每迈出一步都需要变换重心。

先让宝宝靠墙站立好,妈妈退后两步,伸开双手鼓励他:“宝宝走过来,走到妈妈这儿来。”当宝宝第一次迈步时,需向前迎一下,避免在第一次尝试时就摔倒;以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了。如果宝宝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就可以逐渐加大距离,并对宝宝每次的成功都给予鼓励。通过以上训练,宝宝很快就能掌握两腿交替向前迈步时的重心移动,用不了多长时间宝宝就会走路了。

言语鼓励

当宝宝可以独立行走,但只能迈出几步时,爸爸妈妈要随时调整作为扶持物的家具、栏杆间的距离,逐渐延长宝宝行走的距离。

当宝宝可以放开手脚迈步走时,给他准备小皮球或可以发出声响的拖拉玩具以鼓励宝宝多走,用增加难度、设置障碍物的方法提高宝宝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让宝宝走得更好、更稳。

宝宝牙牙学语与视听觉训练

这个月宝宝的语言能力可能会有突飞猛进的变化,能够有意识地发出单字的音,可以含含糊糊地讲话了,听上去像在交谈似的;并且能有意识地表示一个特定的意思或动作,如“要”表示要什么东西。

在视觉上,如果给宝宝一本动物画书,宝宝能够准确地找出对应的动物;在听觉发育上,宝宝能够在听了一段音乐之后,模仿其中的一些音。

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对11个月的宝宝,爸爸妈妈要给他创造说话的条件,如果宝宝仍用表情、手势或动作提出要求,爸爸妈妈就不要理睬他,要拒绝他,使他不得不使用语言。如果宝宝发音不准,要及时纠正,帮他讲清楚,不要笑话他,否则他会不愿或不敢再说话。

根据这个阶段宝宝语言发育的特点,爸爸妈妈应该采用激发的方式来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培养语言美

这个时期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听见骂人的话也会模仿,由于这时宝宝的头脑中还没有是非观念,他并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因此,当宝宝第一次骂人时,爸爸妈妈就必须严肃地制止和纠正,让宝宝知道骂人是错误的。千万不要因为宝宝可爱,认为说出骂人的话也挺好玩,就怂恿他。这样,宝宝会把骂人的事当作好玩的事来干,养成坏习惯。

说出来再给

作为爸爸妈妈,你一直等待的这一幸福时刻的就要到来——宝宝终于能主动叫“爸爸、妈妈”了。

但是,要想宝宝早说话,爸爸妈妈就必须下工夫对宝宝说话,要尽可能地同他说简短的话,并要结合宝宝认识的亲人、身体部分、食物、玩具以及配合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教给宝宝。

当宝宝指着他想要的东西向爸爸或妈妈伸手时,这时就要鼓励宝宝把指着的东西发出声音来,并教他把打手势与发音结合,到最后用词代替手势,这样再把宝宝想要的东西递给他。

经过多次努力的训练,宝宝掌握的词汇就会越来越多,语言能力也就开始越来越强。

学回答

在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的时候,还要让宝宝学会回答。平时爸爸妈妈叫宝宝的名字时,宝宝会转头去看看是谁在叫自己,这时爸爸妈妈要帮助宝宝回答:“哎”。有时宝宝看到大人之间互相呼唤时也会回答“哎”,所以宝宝也学会用“哎”作答。

若爸爸妈妈能经常叫宝宝的名字,让他多次作答,以后凡是有人叫他的名字,他都会出声做答。

培养宝宝语言理解能力

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先教宝宝对语言理解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语言发育的第二阶段,是理解及信息存储阶段,在这个阶段宝宝能逐步理解简单的词意,如“灯关了”“灯亮”,配合动作给予语言指导——情景教育。

反复强化练习

身边的人:爷爷、奶奶、姐姐、弟弟、妹妹,物:桌、椅、电话、电灯、电视、电风扇。身上五官,都要反复复习、巩固,以强化其记忆,以加深词意的理解。

培养语言兴趣

在逐渐培养宝宝说话能力外,还要注意给宝宝说话的机会,以激发宝宝说话的兴趣。对宝宝动作所表示的意思不要立刻去办,让他把行为语言变成开口说话。

宝宝的听觉能力训练

11个月的宝宝,不但视力有了变化,听力发育也越来越好。宝宝现在已经会听名称指物,当被问到宝宝熟悉的东西或图片时,会用小手去指了。

宝宝成长11个月之后,在听力上能够听了一段音乐之后模仿其中的一些声音;并且在听了动物的叫声以后,也可以模仿动物的叫声。

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应根据这个阶段宝宝听觉发育的特点,来开发宝宝的听觉发育。

培养宝宝的听力,爸爸妈妈可以播放一些儿童乐曲,提供一个优美、温柔和宁静的音乐环境,提高宝宝对音乐歌曲的理解。

宝宝的视觉能力训练

这个时期是宝宝视觉的色彩期,这时宝宝能准确分辨红、绿、黄、蓝四色。这时宝宝除了睡眠外,都在积极地运用视觉器官观察周围环境,这时宝宝视觉器官运动不够协调、灵活,绝大多数宝宝的视力呈远视型。有时,当宝宝注意观察某一事物时,常会出现一只眼偏左,一只眼偏右或两眼对在一起的情况。

很多爸爸妈妈会认为自己宝宝只要能看见物体便是正常的了,殊不知,“对眼”“斜眼”等视觉障碍均由于家长后天不注意对宝宝视觉培养造成的。因此,为丰富宝宝视觉感受,悬挂在宝宝床前的玩具应常变换位置,玩具应是体积稍大些且最好是伴有声响的。

左、右眼协调,防止对视与斜视

防止对视与斜视,就要让左右眼相互协调。对此,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宝宝最喜欢的玩具与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通过不停地变换这一玩具出现的位置,训练宝宝迅速改变视觉方位,协调左、右眼的灵活运转。

指图特点部分

给宝宝一本动物图画书,让宝宝注意观察各种动物的特点,反复学习数次后,可以问“大象什么最长啊?”“大熊猫的眼睛呢?”让宝宝一一指出作答。

在训练时,内容每次不宜过多,从一个开始练习,时间1~2分钟即可,时间不宜太长而且必须是宝宝感兴趣的东西,不能强迫指认。

通过观察、对比,提高宝宝视力、认知及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宝宝情绪个性与生活习惯培养

这时宝宝的心理发育有了很大的变化,其情绪与个性与以往不同。这时,宝宝能意识到他的行为能使你高兴或不安;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因为他已经因妈妈抱其他小朋友而“不高兴”了。在生活习惯与行为准则上,也渐渐向良好的方面发展,并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模式。

宝宝为何喜欢扔东西

这时宝宝能把放到他手中的东西一次又一次地扔到地上,并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感。同时,他也将这种扔东西行为当作一项“科学实验”,看看东西被自己扔出去后,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这时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在旁不停地帮他拾起来给他,宝宝会扔得更欢,扔得更高兴,他认为这是一种可以两个人玩的游戏,而且乐此不疲。如果爸爸妈妈想结束这种现象,那最好的办法是将宝宝放到干净的地板上玩,让他自己扔,自己拾。另外,爸爸妈妈还可以教育宝宝什么可扔着玩,什么不可以扔。将宝宝的扔物兴趣正确地引导到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去。比如,将玩具扔进玩具箱或和大人一起玩扔皮球、扔废纸进纸篓等。

一般而言,过了这一阶段,宝宝就能逐渐学会了正确玩玩具、翻看图书,宝宝的兴趣和注意力会逐渐转移到其他许多更有趣的活动中,扔东西、撕纸片的行为就会自然消失了。

宝宝的生活规律训练

培养宝宝有规律的生活,就要从吃、睡与玩开始。这时宝宝学会了扶东西站着或迈步行走,所以白天的活动范围会扩大很多,这时,爸爸妈妈要调整好生活规律,辅食、洗澡、睡觉的时间要固定。

饮食

对于宝宝的饮食,一天三餐中的两餐可以和之前一样进行,逐渐再把其中一次喂奶的时间改成辅食。但在辅食之间的间隔要有3~4个小时,吃饭时间一定要保证固定。

睡觉

对于宝宝的休息,晚上的睡眠时间长短渐渐固定下来,午睡每天1~2次为宜。另外,晚上宝宝闹觉的现象会增多。在宝宝难以入睡的时候,要注意给他调整白天的睡觉时间。一天的合计睡眠时间应该保持在11~13小时就可以了。

外出散步

多带宝宝外出散步是很有好处的。随着身体成长和大脑的发育,宝宝在心理方面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身体会变得更加结实,所以可以享受一些时间更长的外出散步了。但是,爸爸妈妈最好还是要把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还可以带宝宝到小朋友很多的地方感受一下团体生活。

洗澡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的宝宝会在洗澡的时候玩得很开心。洗澡时间应尽量控制在20分钟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