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最新家庭育儿百科
10694800000042

第42章 本月宝宝能力开发与训练

宝宝的体态语言及动作训练

7个月的宝宝,在大动作能力上,能够独坐在床上,并且能持续10分钟左右,无需用手支撑身体。这个时期宝宝已基本会爬,平衡能力也越来越强,逐渐还可以从趴着转变成坐姿;还能用手掌拿东西,会用手指的前半部分和拇指去捡起较小的东西。基本上掌握了简单玩具的功能,并能按要求去做。可以用双手握取东西,并将手中的物体对敲。这时期的宝宝,还能用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高兴时往往手舞足蹈,生气时则捶拳踢腿,难过时还会嚎啕大哭等,因此,肢体语言就成了宝宝在学会词汇表达以前的沟通工具。

耐心地训练宝宝学爬行

在之前的5~6个月时,宝宝就会为爬行做准备了,他会趴在床上,以腹部为中心,向左右挪动身体打转转,渐渐地他会匍匐爬行,但腹部仍贴着床面,四肢不规则地划动,往往不是向前爬而是向后退。到了七八个月时,宝宝就会爬了。在真正会爬时,宝宝是用手和膝盖爬行,头颈抬起,胸腹部离开床面。

爬对宝宝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动作,既能锻炼宝宝全身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能力,又能增强小脑的平衡感,对宝宝日后学习语言和阅读有良好的影响,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帮助宝宝完成爬行动作。

宝宝学爬行的3个阶段

刚开始宝宝学爬有3个阶段:有的宝宝学爬时向后倒着爬;有的宝宝则原地打转,只爬不前进;还有的是在学爬时匍匐向前,不知道用四肢撑起身体;这都是宝宝爬的一个过程,因此,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一定要配合并耐心教宝宝练习爬行。

宝宝爬行训练方法

在教宝宝学爬时,爸爸妈妈可以一个拉着宝宝的双手,另一个推起宝宝的双脚,拉左手的时候推右脚,拉右手的时候推左脚,让宝宝的四肢被动协调起来。这样教导一段时间,等宝宝的四肢协调得非常好以后,他就可以立起来手和膝爬了。

在爬行的练习中,让宝宝的腹部着地也可以训练他的触觉。因为触觉不好的宝宝会出现怕生、黏人的症状。一旦宝宝能将腹部离开床面靠手和膝来爬行时,就可以在他前方放一只滚动的皮球,让他朝着皮球慢慢地爬去,逐渐他会爬得很快。

对于爬行困难的宝宝,可以让他从学趴开始训练,然后爸爸妈妈帮助宝宝学爬行。其实,刚学爬的宝宝都有匍匐前进、转圈或向后倒着爬的现象,这是学爬的一个过程。这时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想要宝宝学会爬,就要下些工夫。

此外,要给宝宝学爬开辟出一块场地,可以在硬板床上,也可以在地板上的地毯上,周围移去不需要的东西,任宝宝在上面自由地“摸爬滚打”。再说,爬对刚学习的宝宝来说是一项很费劲的运动,注意每次训练时间不要太长,根据宝宝的兴趣,花上5~l0分钟就可以了,但每天都要坚持。

科学训练宝宝用手活动

宝宝到7个月大时,手的动作会变得更加灵活,逐渐学会自己拿东西,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特别是食指的能力有很好的发展,如能伸食指进瓶口,掏出里面的东西;会用手伸进盒子里捡起里面的玩具等。

这时宝宝手部动作的能力越来越强,有时爸爸妈妈在喂饭时,他会伸手抓勺子;不想吃时,还会将勺子推开;喜欢把手浸在饭碗里,然后将手放入口中,有趣地“吃”,往往这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很急着说:“哎,太脏了,不要把手放到嘴里!”但是,爸爸妈妈阻止宝宝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因为宝宝的运动发育过程,遵循头尾规律,即从头开始,然后发展至脚,感知觉的发育也是如此。宝宝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一定的动作。

其实,宝宝能用手把东西往嘴里放,这代表他的进步,这意味着他已经为日后自食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也锻炼了手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性。这时,爸爸妈妈应鼓励宝宝这样做,并要采取积极措施,例如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他抓些饼干、水果片类的“指捏食品”,这样不仅可以训练食指的能力,还能摩擦牙床,以缓解长牙时牙床的刺痛。

双手交替玩玩具

爸爸妈妈可以将有柄带响的玩具让宝宝握住,然后,自己手把手摇动玩具,宝宝自己也学会摇动玩具;接下来,再给宝宝两个玩具,让宝宝一手一个玩具,或是摇动或是撞击敲打出声;在给宝宝一手拿一个玩具后,再在宝宝身旁放两件玩具,让宝宝两手交换几个玩具,并教他自己取玩具。

这个训练可以培养宝宝小手的灵活性,并进一步提高抓握能力。在训练宝宝手部灵活能力时应注意:

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玩具,要经常洗刷,保持干净,以免因不卫生而引起肠道疾病。

为宝宝买软、硬度不同的玩具,让宝宝通过抓握和捏各种玩具,体会不同质地物品的手感,让他的探索活动顺利发展。

不要给宝宝买有危险的玩具,如上漆的积木、有尖锐角或锐利边的玩具汽车等,宝宝的玩具不应过小,直径应大于2厘米。

另外,还要注意这个月龄的宝宝喜欢用拇指、食指捏小物品,还喜欢将小物品放进嘴里或耳洞里。因此,爸爸妈妈应多陪伴在宝宝身旁,做指捏练习,避免他吞食小物品或将小物品塞入身体的孔、穴中。

用全掌拨弄小碗

爸爸妈妈可以教宝宝拨弄小碗。用全掌拨弄小碗,能使宝宝的整个手指都弯曲,并作拨弄和搔抓动作;也可用拇指和其他手指一起拨弄小碗。这个训练,可以使宝宝的小手更灵活。

宝宝精细动作训练小游戏

7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很熟练地做一些精细的小动作,为了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玩一些小游戏。

自给自足

将一些小点心、小糖果等放在玻璃罐里,首先妈妈告诉宝宝怎样把它们拾起来再放下,怎样拾起来放进另一只手。然后妈妈伸出手,并把手张开,看看宝宝是否会拾起一个小点心放进你的手里。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小手的灵活程度,训练宝宝自主地获取食物的能力。

扔球游戏

宝宝看到球会先抓起来,这个时候妈妈也抓一个球,将其丢出去,在宝宝面前多次示范,直到宝宝也有意识地将小球抛出为止。

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宝宝扔掷东西的技能。

捡玩具

妈妈准备一些小玩具,放在宝宝面前,让宝宝用手去拾,开始时加以指导。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使宝宝用拇指与食指对捏拾细小物品,这一精细动作可以锻炼宝宝手眼协调能力,有利于促进大脑功能的发展。

盖盖子

许多宝宝都喜欢玩锅碗瓢盆等一些炊事用具,这时爸爸妈妈可教他如何盖盖子。在宝宝能盖好一个盖子后,再给他另一个不同大小的盖子,看宝宝是否知道在瓶上应盖哪一个盖子。还可以把小玩具或零食放在锅中,以便宝宝掀开盖时,能得到一个惊喜。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为宝宝以后学会自立打下基础,还可以增进母子感情。

宝宝的认知与社交能力训练

7个月的宝宝在与人交往方面,“怕生”的行为非常明显,对一些陌生的人或事都会显出很恐惧的心理。其实,这是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大进步,爸爸妈妈应当多训练宝宝的社交与认知能力。

宝宝认知能力训练

宝宝在7个月时,认知能力会有很大的飞跃,爸爸妈妈不可错过开发的时机。

7个月的宝宝,其认知能力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眼不见,心还在想。

如果你手中拿着一个很有趣的玩具,宝宝就会兴奋地想伸出手去抓,但这时如果有什么东西挡住了宝宝的视线,那么玩具虽然在宝宝的视野里消失了,可宝宝却会突然试着拍打挡住他视线的东西,并用力要挪开它或压低它,而要努力想拿到这个看不见的玩具。

从这个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宝宝已经“眼不见,心却在想”,他会表现出想去寻找见到过又被隐藏起来的物体,因为他已经意识到“看不见的东西”依然存在。

颜色感知练习

让宝宝多看各种颜色的图画、玩具及物品,并告诉宝宝物体的名称和颜色,这可使宝宝对颜色认知的发展过程大大提前。

方位听觉训练

用玩具声吸引宝宝寻找前后左右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的发声源,以刺激宝宝方位感觉能力的发展。每日训练2~3次,每次3~5分钟。

宝宝社交能力训练

7个月的宝宝,在愉快时能主动与大人交往,并且会发出类似“爸爸、妈妈”的叫声,以引起大人与他交往或对他注意。见到爸爸妈妈或其他经常照料他的人时,宝宝会主动要求抱抱,然而,对于陌生人的反应则有明显的害怕、焦虑、哭闹等行为。

这时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宝宝的生活交往与认知能力。下面的方法可以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寻找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或其他经常照看宝宝的人可以多与宝宝玩藏猫猫游戏,当他东看西瞅地找到你时,他会非常的开心,这样就能增强他社交的能力与信心。

游戏时,爸爸妈妈可以抱着宝宝,这时妈妈用一块手绢遮住自己的脸,并逗引他说:“宝宝,妈妈在哪儿?”接着露出笑脸,重复多次后教他用手去拉妈妈的手或脸上的手绢。逐渐训练到他可以用手绢遮住自己的脸,互相捉迷藏。

帮宝宝走出怕生的心理

宝宝长到7个月大时,“怕生”的现象比以前更多了,面对不熟悉的人会感到不安和恐惧,害怕陌生人靠近他或抱他,总是紧紧地抱着爸爸妈妈不放。

对宝宝的“怕生”行为,有些爸爸妈妈会觉得奇怪,宝宝以前见到陌生人,还会朝陌生人笑,喜欢看着陌生人,怎么到了这半岁多的时候反而会怕生呢,是不是退步了?其实不是的,“怕生”是宝宝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说明宝宝已能敏锐地辨认出熟人和陌生人。

宝宝怕生,爸爸妈妈就要多注意、多鼓励、多调教,让宝宝渐渐走出怕生的心理。

对客人怕生

如果家里来了宝宝不熟悉的客人,不要将宝宝立刻介绍给客人,不然会造成宝宝心理上的压力和不安全感,他会因为紧张和害怕出现哭闹。妈妈应把宝宝抱在怀里,先让大人们交谈,让宝宝有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熟悉,渐渐地他的恐惧心理消退后,宝宝就会高兴地和客人交往。如果宝宝出现了又哭又闹的行为,就要立即抱他离远一些,过一会儿再让宝宝接近客人。

过分依恋爸爸妈妈

伴随着怕生的行为,宝宝还会出现对爸爸妈妈的过分依恋。这时期爸爸妈妈要尽量陪伴宝宝,不要长期离开自己的宝宝,在对爸爸妈妈依恋的基础上,宝宝会渐渐建立起对环境的信任感,发展起更复杂的社会性情感、性格和能力,巩固早期建立的亲子关系。

宝宝怕生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教养方式有关,如果平时爸爸妈妈能经常带宝宝出去接触外界,多和陌生人交往,经常给他摆弄新奇的玩具,那么怕生的程度就会轻一些,持续的时间也会短些。

对环境怕生

宝宝除了怕生人,还会出现对新环境的惧怕,这时候爸爸妈妈也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独自一人处在新环境里,要陪伴他直到他熟悉以后再离开,让他对新环境有一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

训练宝宝的语言与视、听觉能力

通常,7个月的宝宝在语言上能发出“大大、妈妈”等双唇音,能模仿咳嗽声、舌头“喀喀”声或咂舌声。并且能对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发音,如对熟悉的人发出声音的多少、力量和与陌生人时相比有明显的区别。

宝宝语言能力训练

宝宝7个月大时,会从单纯地玩自己的声音转而模仿来自外界听到的声音,并会使用自己母语范围内的音素来表现,所以虽是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玩具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全模仿得一模一样。不过,到了这个阶段,宝宝很少会发出自己生活中不存在的语言或声音了,而是发出一些很熟悉的音节,并且模仿咳嗽声、舌头咔嗒声或咂舌音,还经常对熟悉的人发音。

爸爸妈妈说的话语,是宝宝最爱模仿的,这种模仿发生在宝宝还不能正确发音的时候。所以,宝宝会学大人说话的节奏、韵律或整体感觉,用自己容易说出的语音不断地重复。因此,爸爸妈妈可以多与宝宝说话,以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增强母子对话

此时的宝宝,常常会主动与他人搭话,这时无论是妈妈还是家里其他亲人,都应当尽量创造条件与宝宝交流和“对话”,为宝宝创造良好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条件。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宝宝的交往能力也会增强。

宝宝视、听觉发展与训练

7个月的宝宝,视觉发育的范围会越来越广,听觉发育也越来越灵敏,这时爸爸妈妈务必要做好对宝宝视、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时宝宝的听觉越来越灵敏,能确定声音发出的方向,能区别语言的意义,能辨别各种声音,对严厉和和蔼的声调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宝宝的视、听觉与语言是同时发展的。宝宝从听大人的语音到学会分辨,再发出与听到的声音相似的语音,同时以听觉、视觉来认识外界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再把现象和语音联系起来,才得以学会使用语言。因此,培养宝宝的视、听觉能力还需要从多沟通、多交流开始。

听音乐和儿歌

在上一个月训练的基础上,爸爸妈妈可以继续播放一些儿童乐曲,以提高宝宝对音乐歌曲的语言理解能力。通过训练听觉,培养注意力和愉快情绪,也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扩大视觉范围

随着宝宝坐、爬动作的发展,行动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他能灵活地转动上半身,上下左右地环视,注视环境中一切感兴趣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