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怎样读书
10691800000068

第68章 营造出入自如的知识“容器”

——框架式读书法

一个好的方法可能比热情更为重要。

——格拉宁(前苏联)

房屋有框架,桥梁有框架,书橱有框架……。读书也有框架。可能有人说:读书学习需要的是热情,难道还需要什么框架吗?

其实,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不同学科都有一个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内在逻辑联系,都是由一定的知识结构序列所组成,并呈现一定的带有规律性的框架形式。

我们在学习中会遇到大量的知识,光凭一股热情是无法掌握这些知识的。因此,要求读书过程中用一种方法,将随时遇到的内容,分别纳入到对应的“框架”之内。这样做,不但能加强理解,有利记忆,而且能使思路明确,层次结构鲜明。用这种方法读书就叫做“框架式”读书法。

框架式读书法具有一定的优点:首先,在繁花纷呈,丰富多彩的浩瀚书海中,蕴藏着无穷的知识。而要把这些知识变成自己有用的东西,没有一定的方法是无从谈起的。利用框架形式,把诸多内容都各个“对号入座”,形成一定的规律,这样就很方便记忆。

其次,用这种方法读书,能层次分明,抓住重点,不仅记忆时间长,而且对提高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说,框架式读书法是一种便于记忆、用时方便的读书方法。它不仅适用于在校生,也适用于自学者。

杨红是北京一所普通中学的学生。她在读书时就有过很深的体会,尤其对英语的学习体会更深。她说过:初学英语时,在书上似乎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句子,还有那么多单词,简直让你头疼。后来,我采用了框架式方法,在分析句子时,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规律,并把它们归为五个基本句型。这样,每当读到任何一个新的句子时,都可以从记忆中选择一个可称为“框架”的东西相对应。这使本来很难记住的英语很快就记住了。

“框架读书法”在英语学习中显示出了其优越性。无论是谁,只要能充分掌握五个基本句型,再通过十二种变换方式,就能分辨出千差万别的句子,并找到相应的“框架”。

杨红使用框架式读书法,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找到了学习英语的规律和记忆单词的办法,而且还加强了理解和记忆,最终从一名“普高”学生成为北京地区的高考状元。

框架式读书法,不仅对外语很有帮助,对别的学科也很有效果。比如,我们读任何一本书或一个新句子时,都可以从记忆中选择出一个“框架”,或将有关的学问通过条理分析,归纳成一个个“框架”,以便在读书过程中随时找到合适的对应内容。

有一个朋友,他的业余爱好就是读小说。可是每当问他小说中讲的是什么时,他往往只能回答一些大概的情况:人物或某个细节。于是,有人向他推荐了框架式读书法,并与他一起制作了一个框架:

背景

主题

情节

结局

特色

人物

地点

时间

过了一段时间,我和他又碰面了,当问他最近又读了什么好小说,他兴致勃勃地把最近读的小说从背景、人物、情节、主题思想以至写作手法,都进行了全面的评论。最后他说:“我按照这个方法,在读小说时,把有关的内容填入这个框架,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书时,还要制定出合理的,与总结规律相结合的“框架”,这点也很重要。这种方法常常应用在教科书上,其原因就是因为这种框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的适应性。

当你想记住一本书的全部内容时,不妨注意一下书的目录。因为好的目录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知识框架,对你掌握书中内容很有帮助。

我们记住了这一本书的逻辑结构,在读别的书时,就能运用它在别的书里找到相对应的“框架”,以作比较,补充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例如,我们学习古代汉语,不妨先把王力先生的通俗本作为“框架”,然后再读其他著作。又如在学习中国现代文学时,可以下面内容为例做出框架:

背景

内容

性质

原因

结果

时间、人物或社团

有关政治事件

无论读哪方面的书,只要按照规律,制定出合适的框架,就可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整本书中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框架式读书法是取得读书效果的一种好方法。

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了一个个知识“框架”后,又经常采用整体记忆的办法回忆一下这一个个框架的知识究竟有多少,那么,每学到一点新知识,就能自觉地投入到这个“框架”里去,使框架里不断增加新的信息。

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如果能不断向这个“框架”投入新的信息,并经常在头脑中呈现这个“框架”,整理信息,调整信息的位置,就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读书效果。

框架式读书法就如同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交后出现的方框,每个方框中都包含着其特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