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怎样读书
10691800000046

第46章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

——推测读书法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也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吾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丘(中国古代教育家)

所谓推测读书法,顾名思义是指由前文推想后文的一种阅读方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对所阅读书籍或文章的某一关键之处有意识地停顿下来,暂时不读,而是掩卷遐思,沿着作者的思维轨迹去跟踪和探索,然后进行合情合理的假设或联想,去寻求未读过的内容,进而再展卷续读,对照、检验自己的假设与作者是否一致。这就是推测读书法。

由于推测读书法是一种新颖独特的读书方式,因而,就一般青年朋友来说,恐怕不是十分熟悉。它有多大的益处,在我们没有亲身感受体验的时候,大概也都心存疑问。但是,倘若看一看一些中外学者们用这种方法读书的成功经验,我们就可以知道,凡是运用推测读书法读书的人,都从中受益匪浅。

著名电影剧作家夏衍在初学写电影剧本时,运用的就是推测读书法。他拜银幕为师,以电影说明书为教材,每当看一部电影时,先熟悉故事梗概,再通过预测,自己构思电影情节,丰富其内容,赋予人物性格。然后一边看银幕上的影片,一边和自己头脑中构思的电影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别人的长处,从中学习电影艺术的语言,掌握蒙太奇结构手法。

通过这种别出心裁的读书方法,使他的收获特别大。他的影剧著作后来之所以那么丰富,影剧理论之所以那么精湛,与他长期地进行“推测读书”实践是分不开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也是如此。他从年轻时就喜欢这种推测读书法。他读书时爱先看开头和结尾,然后认真推测其中间内容是怎么写出来的。这样想过之后,再看看书是怎么写的。李政道认为,这样阅读既能消化“别人”,又能读出“自己”。

他利用已知条件——标题、开头和结尾,充分调动旧有的知识经验,对中间部分的内容和形式做出假设,并将这种假设在此后的阅读中不断加以验证,从而最终做出结论。假设——验证——结论,是使用推测读书法的必然程序,也是有所发明创造必由之路。李政道的创造思维能力正是得益于他正确恰当地使用了推测读书法。

推测读书法的运用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也受到普遍的重视。

据说,德国大作家歌德在年少时,曾受过专门的推读训练。他母亲天天都给他讲一段故事,就像报纸上每天刊登一段连载小说那样,每讲到关键之处,就“且听下回分解”,停下来不讲了,让歌德自己推测一下以后的故事情节。第二天讲故事之前,歌德的母亲先让歌德说说他对故事情节是怎样设想的,然后她再按照故事的情节继续讲下去。歌德后来在创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的想象和思考能力,与他从小受到的这种良好的推读训练是不无关系的。

心理学家认为:“悬念能促进想象和思考力。”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推测读书法起码有以下几点益处:

首先,推测可以调动读书的积极性,提高读书效益。

推测读书法是一种别开生面、饶有兴趣、引人入胜的读书法。它不是枯燥无味的纯推理活动,而是一个既有推测的广阔天地,又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验证标准的过程。这样读书,有时因与作者思路相同而欣喜;有时为作者别出心裁而拍案叫绝;有时又必须对于不得其解之处探究其正误,因此别有一番情趣。这些都大大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望,从而保证了较佳的读书效果。

其次,推测是联想、创造的基石。

推测是一种由已知探索未知的特殊的思维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必然要伴随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其结果也往往有益于创造发明。

一天晚上,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从书中读到摩擦生电的理论,便放下书找出一根琥珀棒,用羊皮猛烈摩擦。在黑暗的屋里,伴随着摩擦发出轻轻的“啪啪”声,闪现出了微弱的火星。这种情景使富兰克林联想到他正在研究的雷声和闪电。他想:天空中的雷鸣电闪是不是和摩擦生电时产生的声音、火星相同呢?后来,富兰克林通过实践证明了自己推测的正确性。可见,推测伴随着联想和想象,它无疑是创造发明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前提。

读书遇到关键处不妨停下来,想一想,构思一下再读。

这样读书,是一个推测、验证和比较的过程,同时更充满着联想和创造,其效果比一般的读书方式要好多了。

第三,推测读书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保证阅读质量。

每一本书都有粗读和精读之处,运用推测读书法可以帮助我们对此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当拿到一本书的时候,首先对照书目回顾一下,自己过去所读过的书籍中是否有同类的观点和内容,然后想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去构思和撰写这本书。这样一来,对书上凡是已读过的内容和观点,稍即浏览一下即可,而对于新颖独到的不同观点,就应该深入钻研,反复探讨了。这样读,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阅读速度。另外,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书中的要点,明晰作者的思路,并通过推测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保证读书的质量。

推测读书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有文章篇名推测、文章头尾推测、内容提要推测、前后文推测、读全文推测等等。当然,对于各种推测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需要及读者自身的性格来决定,无需固定某一形式,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曾说过:“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免于无形;祸因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之所忽。”这句话对于有效地使用推测读书法,是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但要真正做到见“风起于清萍之末”,便推测出是“大王之雄风”恐怕也不是很容易的。这就需要一个长期反复的实践过程。因此,青年朋友在使用推测读书法时,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逐步提高。

科学的进步取决于科学家们的大胆推测和创造;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得益于使用推测读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