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怎样读书
10691800000012

第12章 反复提炼,浓缩精华

——浓缩读书法

最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铭记,所珍惜,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藉。

——斯迈尔斯(英国作家)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含金量,世上许多书只有很低的含金量,甚至完全是废矿,可怜那些没有鉴别力的读者辛苦地去开凿,结果一无所获。含金量高的书,第一言之有物,传达了独特的思想或感受;第二文字凝练,赋予了这些思想或感受以最简洁的形式。这样的书自有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使人过目难忘。

在我们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的材料也是如此,要去粗取精,提炼浓缩,找出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内容加以反复推敲、精雕细刻、深入钻研。作家秦牧对此曾有过精辟的见解,他说:“读过的书得择要在心里储藏起来,使它真正成为自己精神上的财富”。这里“择要——储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浓缩”的过程。对阅读材料加以浓缩,就是要处理好一个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重点信息和非重点信息的关系问题。

费尔巴哈说:“托马斯·霍布斯只阅读非常杰出的著作,因此他读的书为数不多,他甚至经常说,如果他像其他学者那样阅读那么多的书籍,他就会与他们一样无知了。”宋代学者黄山谷也有类似见解,他说:“大率学者喜博而常病不精,泛滥百书,不若精于一也。有余力,然后及诸书。则涉猎诸篇,亦得其精。”

浓缩式的读书法和做笔记、摘要、卡片有密切关系。做读书笔记实际上就是一个把阅读材料加以浓缩、提炼的过程。笔记不应该仅仅是原书的简缩本,而应该是经过反复考虑和斟酌挑选出来的重心,核心内容;摘要法是抄读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是把阅读后认为重点的部分。有资料价值的部分记录下来,这样做,既能积累知识,储存资料,还能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卡片法是指用做卡片摘录资料来辅助阅读的一种方法。这些内容应该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在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

浓缩记忆法也是浓缩读书法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把一些复杂的知识进行简化,用具有代表性的字或词改成简练的语句,来进行记忆。浓缩记忆法的关键在于寻找具有代表性的字或词,这些简练的语句能起到提示作用,使记忆的知识像串珠一样被由点带线地回忆起来。

比如,为记历史上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则将概括为“税重、役多、法酷”。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该物质是还原剂;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该物质是氧化剂。”这段话记忆起来很不方便。如果浓缩成“失——氧——还,得——还——氧,”意思是“失电子(的物质)——被氧化了——(该物质即是)氧化剂”这样复杂的氧化——还原规律一经浓缩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掌握。

所说还有一种更广义的浓缩,它表现在选择读物上。前人留下那么多书籍,读遍是不可能的,只能加以精选。

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阐述读诗如何精——《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做诗,黛玉说:“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按照黛玉的讲法去做,果然她做诗有了很大的进步。

浓缩和精选,同博览并不矛盾。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博览解决的是知识广度问题,它是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确定怎样精选,怎样浓缩,从而解决知识的深度问题。读书只有广度而没有深度,人就不能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但是没有广度,也就难有深度。因此,读书的博与精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