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自然科学史十二讲
10691200000021

第21章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意义

18世纪中期以来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技术革命,使西欧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即进入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时期。这个时期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先进国家中取得普遍胜利,资本主义向上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欧美各国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资产阶级专政在这些国家建立起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得了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迅速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日益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了。

第一,蒸汽技术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远古以来,人类只能直接利用热能(火)来煮食,取暖,烧制陶器,熔炼金属等,仅局限于运用热能本身。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则是人类第一次实现了把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成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中强大的物质力量。同时,蒸汽动力的广泛运用,带动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的飞跃发展。例如,产业革命最早发生的英国,成了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的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空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770—1840年的70年中,英国工人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

第二,产业革命是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的革命。它是技术的根本变革,同时又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工厂制度完全改变了工人的地位,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手工工场工人大都还同农村保有密切联系,并且还有可能占有一些简单工具而成为小生产者,个别的甚至上升为小业主。但是,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度完全割断了工人同农村的联系,他们被驱赶到大城市中,变成了以出卖劳动力为主的雇佣劳动者。同时,机器使在工场手工业时期靠高超手艺而在生产中占据较高地位的熟练工人,只好成为和一般工人一样的机器附属物。因此,工厂制度的确立,使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度在工业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第三,蒸汽技术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从资本主义关系产生时起就已存在,但它在机器大生产发展起来后,才充分暴露出来,并使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成为不可避免。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1825年发生在英国,这次危机,是产业革命所引起的盲目扩大生产和劳动人民贫困化的结果。这次危机过去之后,英国大约每隔十年就发生一次危机,而且一次比一次深刻。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的破坏和浪费,给劳动人民带来大量失业、工资下降等灾难性的痛苦。因此,产业革命的完成不仅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凯歌前进的时期,也使它的内部矛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加尖锐的阶段。

第四,蒸汽技术革命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起来。无产阶级是和新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无产阶级队伍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不断发展壮大。资产阶级依靠先进技术,从工人身上榨取大量剩余价值,而且工业革命每前进一步,剥削就加深一步。与此同时,工人阶级也在实践中得到—次又一次的锻炼和提高,并逐渐从自发阶级转变为自觉阶级,和资产阶级展开日益尖锐的斗争,作为资产阶级奴役对象的无产阶级,现在成了埋葬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正如恩格斯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创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造成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特别是在欧洲,由于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绝大多数人则一无所有,起初是资产阶级获得了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后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发生阶级斗争,这一阶级斗争,只能以资产阶级的崩溃和一切阶级对立的消灭而告终”。可见,工业革命一方面奠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资本主义制度被消灭准备了条件。

产业革命直接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开始了科学和大工业紧密结合的新时期。以机器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必须不断地革新技术才能使资本家保持竞争能力,而这就不能单纯依靠熟练劳动,必须更多地依赖于科学的应用。为了满足对动力日益增长的需要,提高蒸汽机的效率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蒸汽机的发明和利用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创造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纺织业和农业中提出的合成染料、合成肥料等问题,促进了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发展。农业资本主义化的过程相应地带动了农学和生物学的发展。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积累了大量材料,促进了地质学和生物进化论的建立。

十六七世纪,近代科学在少数杰出的人物手中诞生了,但很少为公众所了解。18世纪虽然在科学知识体系的建树方面不如上一个世纪,但它通过多种渠道使科学为社会中坚力量所认识,从而在社会活动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下一个世纪科学的全面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牛顿力学在18世纪被法国数学家们发展成分析力学、理论力学等,用以解决越来越复杂的力学问题。分析力学以虚位移原理、达朗贝尔原理、最小作用原理、拉格朗日方程等普遍性原理替代牛顿定律,以“能量”和“功”等标量函数代替力和动量这样的几何矢量,引入广义坐标,化欧氏几何问题为纯代数问题,能够处理多质点、多约束、非直角坐标系等复杂的力学问题。18世纪力学的主要应用也许应属天体力学。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借助分析力学的数学工具,集摄动法解决三体问题之大成,把牛顿以来的太阳系学理论推向一个高峰,其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证明了太阳系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