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全国工业书记会议之前,为扭转钢铁生产被动局面,冶金部召开了“八大钢座谈会”(1975年2月18日至3月11日)。鞍钢、武钢、包钢、太钢、本钢、首钢、攀钢、马钢八大企业,占全国钢产量的50%,铁产量的65%。1975年1、2月份全国产钢288万吨、铁304万吨,比计划欠产钢95万吨,铁86万吨。其中八大钢欠产钢63.6万吨,铁85.6万吨。抓好八大钢对完成全年计划具有决定作用。八大钢座谈会分析了钢铁欠产的情况和“上得慢”的原因,增强了“三月份赶上来,二季度要大上”的决心,逐个分析了领导班子的状况,提出了解决办法,明确了措施。会后,各大钢铁企业都有一定进展,太钢尤为明显,但很不平衡。整个钢铁工业没有改变欠产的状况,日产量7万吨都突破不了,老是在6.5万—6.6万吨之间。其中鞍山、武汉两大钢铁企业欠产最为严重,要完成年产2600万吨的计划,5月起日产量必须达到7.9万—8万吨。而钢铁如果上不去,什么都被拖住,农机、军工、基建,统统都谈不上。
在3月25日的国务院会议上,邓小平指出:“下一步中心是要解决钢的问题。”为把钢铁工业促上去,从5月8日起在北京召开了钢铁工业座谈会。有12个省、市、自治区管工业的书记、十大钢厂负责人和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参加。李先念、谷牧主持会议,尖锐地提出,钢铁工业上不去,将会出现一个三年小徘徊,一定要通过整顿,认真解决好几家大企业的领导班子问题,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千方百计把钢铁促上去,坚决完成今年生产2600万吨钢的计划。
5月21日,邓小平在国务院会议上就钢铁整顿发表了意见。29日,邓小平在钢铁工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充分运用徐州和整个铁路整顿的经验来指导钢铁整顿以及其他行业的整顿。针对钢铁工业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把钢铁生产搞上去,当前第一位要解决的是领导班子问题。要建立一个强的、敢字当头的、有能力的领导班子。要找一些不怕打倒的人进领导班子。要使领导班子一不软,二不懒,三不散。他强调“要下决心搞好反派性的斗争”,“拿中央文件跟群众直接见面,使中央精神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婆姨娃娃都知道,把广大群众同派性斗争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这次讲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把毛泽东1974年8月到12月对国内问题所作的三项重要指示联系在一起,作为今后各项工作的总纲。他说:毛主席最近有三条重要指示,一条是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要反修防修,再一条是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还有一条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就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纲。这三条重要指示,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分割的,一条都不能忘记。在这之前,中央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都提了这三项指示,但还没有把它们联结在一起,也没有提到“纲”的高度。从邓小平这次讲话开始,“三项指示为纲”成为与“左”倾错误和“四人帮”斗争的著名口号。
通过钢铁工业座谈会讨论,冶金部向中央作出《关于迅速把钢铁工业搞上去的报告》。报告指出,要下大力量抓好关系全局的鞍、武、包、太等12个大钢厂和邯邢、海南两个铁矿。要整顿问题多的重点钢铁企业的领导班子,坚决调离派性严重的领导干部和头头。要放手发动群众,落实具体措施,整顿企业秩序,狠抓矿山、轧钢两个薄弱环节。6月4日,中共中央13号文件转发这个报告,并作了《关于努力完成今年钢铁生产计划的批示》,肯定了一批生产情况好的钢铁厂和矿山,指出欠产多的主要是鞍、武、包、太等几个大厂,而其中太原钢铁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批示提出“思想政治路线是不是端正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不是建立起来了”、“资产阶级派性是不是克服了”、“党的政策是不是真正落实了”等“七个是不是”,要求生产上不去的企业领导人认真对照检查。批示要求几个大钢铁企业所在的辽宁、湖北、内蒙古、山西、四川党委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动手,解决这些单位的问题,“不要久拖不决,贻误大局”。要求完成计划的企业争取多超产,欠产的企业要千方百计完成计划,并限定各地、各企业把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于6月中旬上报中央。
为了扎扎实实地把钢铁生产搞上去,在会议期间,有关各部逐项落实了石油、电力、煤炭供应、维修配件制造供应和运输保障等外部条件。鞍钢、武钢、包钢等企业都向中央写了有具体措施的保证书(《保证完成今年钢铁生产计划的报告》)。会后,由国家计委、建委、冶金部、煤炭部、铁道部等10个单位派出负责人组成“保钢小组”,以加强领导,大力协同,发动群众,按质、按量、按品种、按合同,确保全年钢铁计划任务的实现。各地积极贯彻钢铁会议精神,6月中旬,钢平均日产达到7.2万吨。7月高温,产量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不过,由于鞍钢、武钢两家日欠钢产量仍有3000吨,一时未能做到变欠产为还账。但总的说来,钢铁整顿的成效也是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