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最该读的经典地理故事
10684800000043

第43章 会发光的土地

在河南周口市扶沟县,有一块会在夜晚发出亮光的土地,引来无数好奇的人们观看。

这块奇怪的土地本来不为人所知,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当地的一个修路工人发现了。2006年11月的一个夜晚,天色漆黑一片。这位修路工人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准备收工回家。当他经过一片麦田中间的一条小路时,发现路边一道窄窄的壕沟正隐隐现出蓝色的光芒。

一开始,修路工还以为是自己太疲劳,看花了眼。可当他揉了揉眼,定睛细瞧,那亮光依然存在,几分钟后,亮光才渐渐隐没了。修路工好奇地拿起手中的铁锹,轻轻地铲动壕沟里的土壤,只见那亮光又悄悄地浮现出来。这亮光时隐时现,每次能维持几分钟之久。

修路工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于是接下来的两天,他每天都来这里观察,发现那片土地在白天没有任何异常的地方,但是到了夜里,草丛、壕沟里就会出现星星点点的光芒,有的较亮,有的较暗,面积大概有二三十平方米之多。用铁锹翻开表面的土壤,向下深挖,下面的土层也会发光。要是把那泥土捧在手中细看,又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

修路工把这件事告诉了其他人,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不知道土地发光的原因。修路工一开始怀疑土地下面可能埋藏着珍贵的文物,于是他把情况反映到了当地的一个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带着专门的工具做了一番实地勘察,却得到了一个让修路工失望的答案:土地之下埋藏文物的可能性很小。这片土壤可能是因为含有某种矿物质,才会在夜间发光,这种现象很平常。不过,这个答案很难让修路工感到满意,他认为这片土地肯定不一般。后来,一些地质学家化验了土壤成分后,发现这块土地中并不含有云母粉、磷等发光矿物质。这更坚定了修路工的想法,至今他仍在寻找着土地发光的答案。

生物学家通过检测样土发现,让土地发光的是一种很特别的蚯蚓。这种蚯蚓只有米粒大小,平时缩成一团,加上颜色与土壤接近,所以不易被人们发现。这种蚯蚓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或是受到某种刺激时,就会分泌出一种带荧光的物质,让土壤看上去好像在发光一样。由于这种分泌物在空气中会氧化消失,所以就会出现光亮一会儿便逐渐暗下去的情况。

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很多会发光的生物。除了我们熟知的萤火虫外,一些蚯蚓、蜗牛、海洋生物等都会发光。故事中发光的土地就是蚯蚓发光的一个例子,在美国也有一种长达45厘米的发光蚯蚓,这种蚯蚓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会分泌出闪烁着蓝光的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