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六十大诀笔
10682700000063

第63章 严字诀

——蒋介石是对自己要求极严的人,从他每天的日记中就可以看出,他时常进行自我反省。这样的人对待身边的人也是从严要求,用坚强的意志和近乎偏执的控制欲指挥着周围人的生活。

◎顾念亲情,不违公理是非

在中国这个受到传统的家族观念影响很深的环境里,如果有人公开违背亲情的伦理,肯定会受到众人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但是,任何亲情、任何事情都需要在大众接受的平等公理的心理基础上,不能违背公理是非。这是一种公平的能力和处事方式,也是每一个想要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1949年初,中共把宋子文列为重要战犯。在国民党中,内部的敌手又有理有据地说宋子文侵吞大笔公款,要求他至少交出全部财产中的一半。于是,宋子文于1949年1月24日便辞去了广东省省长职务,带着他的妻子,先走香港,后到巴黎“治病”。国民党在大陆惨败后,宋子文携巨额资产到美国作寓公,对台湾当局若即若离,又曾经几次谢绝回台“归队”,气得蒋介石甚至曾在国民党中扬言要开除他的党籍。但是,他仍然无动于衷,在美国我行我素。以后,甚至还有消息说,宋子文企图在台湾策动政变,要求美国帮他把一批武器运入台湾。这个情报的准确性,虽然尚存疑问,但是,蒋介石那时已是惊弓之鸟,对大舅子也不得不防了。在国民党七大上,蒋介石在所作的报告中把宋子文推出来当罪人,大义灭亲。对大舅子开了刀,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

以亲情、血缘为基础,建立自己的蒋氏王朝,唯亲任私,是蒋氏处事术中的一大特点,但是,他的这些“亲人”们最终使他兵败大陆,逃至孤岛。痛定思痛,蒋介石拿“亲人”大舅子宋子文“开刀”,既是他对大舅子历来不满的爆发,也是一次“大义灭亲”之举。这一举措,有利于内部的团结,一时在岛内影响颇大。

虽然亲情很重要,但是公理是非才是至上,没有任何事情包括大众接受的亲情也不能够违背公理是非,在大众舆论面前,要善于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公平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大众舆论的认可。

◎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严家出好儿,严师出高徒”等历为千古流传的良言隽语。“孟母三迁”、“曾子烹猪”、“陶母骂子”等故事无不成为严于教子的佳话。蒋介石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是以“严”为主。

作为父亲,蒋介石把对蒋经国的关爱放在严格教养,悉心培养,照他所规划的模型铸造上。他对蒋经国兄弟俩的教育,非常严格和认真。即使蒋经国刚刚上本镇的武岭学校时,就给小蒋提出具体的阅读任务,据蒋经国回忆,他年仅10岁,其父要他读《说文解字》,并且指示说:“此书每日认得二字,则三年内必可读完,一生受用不尽矣。”其教子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蒋经国后来去苏联留学,一度曾经笃信共产主义,并声明和父亲决裂。等到他回国后,蒋介石除了用亲情感化外,更责令其反省,要蒋经国写出反省书,让其悔过,并且派人不断地对他进行洗脑。此后,经过不太长的时间,蒋经国从昔日执著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变成反对这一信仰、维护蒋介石统治的干将,直至后来成为蒋家当局的“掌门人”。

蒋介石对外人善于笼络人心,但是对子女却信奉棍棒出孝子。他认为适当的严厉管理是合理的,也有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蒋经国的性格塑造和能力发展,也符合他最初的期望。

◎以严治家

作为领导者,在一个大家族的掌控上,在一个集团的管理上,总是有一套严格的治家方式,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大集团有序地运营下去,让自己的大家族能够世代兴旺。蒋介石也善于以严治天下,对自己的家人和下属也树立严格的纪律,一视同仁、以严治家。

自蒋介石入主黄埔,他就开始了爬上权力顶峰最重要的势力积累阶段。这一阶段中,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蒋为自己努力培养出一支战斗力强、纪律性强的面目一新的“蒋家军”。“严以军纪”,这是蒋介石治军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蒋介石在就任军校校长后对全校师生所作演讲中屡次强调“严以军纪”的主张。在黄埔训练时期,蒋为使军纪切实从严实施,还手订、颁发了一系列军律,发布各种饬令、训令、通令等,并督促切实执行。粗略统计一下,蒋在1924年至1925年两年间先后手订、颁发的有关军纪方面的法令、条例、训令近20项。蒋介石“严以军纪”不但有言,更有行。其后正式制定《革命军连坐法》。这个连坐法的实行,就使全军之中,人人似刀架在项上,互相瞻顾,谁也不能脱身。1925年5月20日,蒋介石对于在东征中违犯军纪的官兵一律从严执法,将在战场上潜逃的排长郭渠川,副排长董国柱,班长杲长胜,士兵黄玉琳、张荣兴等一起处决。蒋介石对于黄埔军校这个大家庭更是爱之深、责之切,这样才有了黄埔军校的长足发展,也培养了坚强的后备军队。

在一个大家族中,不能光有感情的维系,同时也需要纪律的维护。作为领导者,一味地妥协和偏爱只会让自己的大家族陷入一个自满和骄傲的怪圈,甚至再无出头之日。

蒋介石就认为严格治家才是对家族最大的关爱,因为严格才能树立自己家族不败的地位,才能有持久的发展。以严治家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治家之道。所以他经常冷静地思考,善于自省,越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就越严格要求自己的大家族的成员,以期获得更大的进步。

◎一日三省吾身

蒋介石秉持儒家“一日三省吾身”的思想,善于在成功的过程中及时地总结自己犯下的错误和取得的经验教训,以此为平台向着更大的修养前进。

蒋介石不仅认真读道学书,而且也真像道学家一样进行修身。道学家中朱熹一派普遍主张“省、察、克、治”,蒋介石也照此办理。他的日记中常出现“中夜自检过失,反复不能成寐”、“今日仍有几过,慎之!”、“每日之事,自问有欺妄与愧怍之事否,日日以此相课”之类的语句,这表明蒋介石是经常检讨自己的。宋明道学家有所谓“功过格”,做了好事,有了好念头,画红圈;做了坏事,有了坏念头,画黑圈。蒋介石则专记自己的“过失”,较之道学家们还要严格。1920年1月1日,蒋介石决定自当日起,至第二年4月15日止,“除按日记事外,必提叙今日某某诸过未改,良知未致(或良知略现),静敬澹一之功未呈也”。他警惕的过失有暴戾、躁急、夸妄、顽劣、轻浮、侈夸、贪妒、吝啬、淫荒、郁愤、仇恨、机诈、迷惑、客气、卖智、好阔等16种。如果一旦发现有上述过失,就在日记中登录。因此,他的日记对自己的疵病,常有相当坦率甚至是露骨的记载。这种反省、修身对蒋介石的改造效果巨大。在与宋美龄结婚后,除了时常仍难以控制他的脾气之外,他在个人修养方面与其青年时代几乎不可同日而语,赢得了一定的民心。

蒋介石自青年时代就胸怀大志向,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也是希望自己不拘泥于短时间内取得的成就。通过自省的方式,他总结自己在成功路上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犯下的错误,通过自我检讨和自省的方式,让自己从以往中借鉴经验和教训。蒋介石犯过一些错误,但是也取得过一些成绩。他很少因为短暂的成功迷失自己的位置,而是做好准备,为自己的下一步铺路。

能够善于自省,善于自我检讨,这算得上是蒋介石的一大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