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六十大诀笔
10682700000037

第37章 滑字诀

——蒋介石是个精通滑字诀的人,像是时刻脚踩在冰上。哪里冰层太薄,就滑到安全地带去;哪里有鱼,就滑到哪里去捕猎。这样他才能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同时,又追求最多的利益。

◎精通“变脸”法术

很多政治家根据情况和对象的不同,会在人前人后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他们尽可能地表现出忠义、热情、信任和鼓舞;但是当局面无法挽回,帮忙的人毫无用处的时候,他们又会表现出冷血、凉薄、无情无义的特质。

蒋介石常表现出这样的“变脸”法术。就算遇到再烦心的事,他到了正式场合都会放下一切,从容应付;就算还在内室生着闷气,走到镁光灯前,都会满面春风,神采飞扬;就算对手下还在大发脾气,走到合作者面前,都会满脸笑容,一团和气。熟练更换表情面具,就像是在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衣服一样,都要注重得体、恰当。而他对待学生杜聿明的“变脸”法术更是不留情面。

1948年底打响的淮海战役中,杜聿明回任徐州“副剿总”,实际负责此次战役。在他奔赴前线之前,蒋介石曾召见他,表情沉痛地明告:“这一会战是生死存亡之战,你放下枪,我脱军装。”意思是如果杜聿明有什么意外,他一定会全力营救。师生前途,在此一战。于是杜聿明是抱着深深的感动临危受命,义无反顾。

但是因为战略战术的失误,导致杜聿明所领邱李两兵团困于永城东北,已成孤立无援、坐以待毙的局面。从12月19日到28日,10天中大雪围困,援军无法空投,全军食不果腹。在军心动摇的情况下,蒋介石居然派飞机空投烈士纪念册,意思是杜聿明为国捐躯,死得其所。但另一方面,为了向其他手下表示他珍惜部下和将才,他告诉大家,他派了飞机去接杜聿明。但因为驾驶员并未带蒋介石的手令。没有手令,杜聿明是不敢上飞机的。所以这个做法只是形式上的关怀,是演给别人看的,不容你当真。

蒋介石深知,一个人应该在什么时候换上怎样的面孔对人?这不应该是由个人决定,而是该通过场合和对手判断,说到底,就是由利益操控的。这不是说为了得到好处,要一味示弱,讨好他人。而是在必要的时候表现出自尊、有骨气的姿态,在必要的时候表现出同情弱者的强者姿态,有时候也要坦陈短处,获得更多援助。这样做人,才能从容自如。可见,蒋介石这种变色龙的技巧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让他的确也尝到过甜头。

◎欺软怕硬,惹不起躲得起

和自然社会一样,人类社会同样有弱肉强食的生存本性。这种对强者的畏惧和对弱者的攻击,逐渐转化成集体无意识,深藏在每个人的心目中。

蒋介石就很明白“欺软怕硬”能够保住自己一条命。

1936年,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全国上下激起了极大的反对热潮。身处西安的杨虎城、张学良等爱国将领无法坐视不顾,决定乘蒋介石到西安视察的时候,对蒋介石实行劝说。

没想到蒋介石却已经下定了决心,坚持继续“剿共”的内战,厉行他“匪未肃清绝不言抗日”的主张。杨、张苦谏无效,于是乘蒋介石在洛阳避寿之际,研究了共同对付蒋介石的方针:若蒋坚持不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话,那就采取“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

虽然之前戴笠有收到关于张学良和杨虎城与共产党交往甚密的情报,但是蒋介石和戴笠都认为张学良不可能做出“犯上”的举动,因此没有多加防范,因此错过了反被动为主动的时机。

12月12日凌晨,蒋介石在睡梦中被枪响惊醒,他连忙起身,连假牙都来不及装上,就在贴身侍卫的保护下匆匆忙忙翻墙逃走。在翻墙的时候,他还不慎丢下一只鞋,不敢低头捡,一路往骊山跑去。拂晓时分,张、杨的士兵在搜山时,在一个杂草丛附近的大石头后找到了蒋介石和两个侍卫。

蒋介石被抓到后,虽然还是口气强硬,但是并不敢大肆哄闹,心里也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张、杨不肯松口,而他早已归心似箭。他一面派人和宋美龄等人取得联系,一面放缓口风,表示愿意和张、杨谈判,寻找一个和平解决的方式。最后在共产党的斡旋和西安方面的压力下,被迫接受了六项条件,其中包括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等。

蒋介石降低姿态,为自己寻找到了一条出路。可是他离开以后,又立刻扣押了张学良,再命令戴笠去诱捕杨虎城,直到他们都被关押起来,才解了自己的心头恨。

可见蒋介石非常了解“生物链”的规则,也把这作为他的官场策略之一。

◎坏得让人措手不及

许多谋略家让人感到望而生畏,不只是因为他们心狠手辣,更是因为他们的鬼点子层出不穷,总能在他人思量不到之处开拓出整治人的法子。这种让人感到措手不及,应接不暇的诡谲和毒辣,成就了谋略家的事业,也铸就了一世的骂名。

厚黑学家凡是想在短期内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都会采取一些故弄玄虚,放烟幕弹的做法,让敌人摸不透、看不清自己的战略意图,然后突然避其锐气,攻其不备,最后一举得手,达到震撼性的效果,从而对对方产生恫吓力。

蒋介石在他的一生,总是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毒辣行为。在他长袍马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下,深藏着一副厚黑学家的黑心肠。

西安事变后,西安事变的另一个发起人杨虎城,被迫辞去西北军的职务,前往欧洲“考察”。在七七事变后,他满怀抗日救国之心,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带着夫人谢葆贞和儿子返国。

但是,他怎么料想得到蒋介石对他的仇恨是深入骨髓,不允许他有翻身的机会。他抵达香港后,便先去武汉,随即被军统特务头子戴笠骗去南昌,然后软禁在百花洲熊式辉的一所别墅里。1938年春,蒋介石又命令把杨虎城全家转移到贵州息烽阳朗坝的看守所。此后,杨虎城在蒋介石的监牢里永远失去了自由。

杨虎城一关就是11年。1949年8月,在与中共较量中已经惨败的蒋介石从台湾来到了重庆,已经四面楚歌的他决定逃往台湾。当毛人凤向蒋介石请求杨虎城如何处理,是否要解送台湾时,蒋介石毫不考虑地回复说:“留了他做什么?早就应该杀了!”

但是,狡猾的蒋介石最后叮咛毛人凤,应当把杨虎城押解回重庆秘密进行,不能让外面人知道,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在中美合作所内松林坡戴公祠内,杨虎城父子、秘书宋绮云夫妇和杨、宋两家的两个女孩,都被刽子手用屠刀残酷地杀害了。一代爱国将领杨虎城就这样死在了蒋介石的特务手下。

蒋介石这令人发指的手法必受后人永久的指责。他也将使自己永远无法得到内心的安宁。当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件事会给自己的良心带来怎样的负担。

◎嘴上抹蜜,油滑黏人

交友历来是中国人所重视的问题之一。传统伦理观念认为,朋友关系是兄弟关系的延伸,大而化之,便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豪言壮语。而对朋友的理解,古人认为,友为笃爱,“同师曰朋,同志曰友”,朋友之爱以志同道合为根本。而其日常表现则是孟子所说的“朋友有信”。一些品行正直的人,是宁愿伤害自己也不愿伤害朋友的。蒋介石就常利用这一点,四处换帖子,拜把兄弟,三教九流都纳入“兄弟”之中。他正是利用“结义”的手段拉帮结派,形成势力,在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要想用言语讨好别人,就一定要抓住别人的弱点。蒋介石看出,李宗仁是个心存忠厚,具有妇人之仁的人,可以拉住他为自己效力。于是就努力和他攀关系。北伐军到达长沙时,蒋介石贴着脸与李宗仁唱了一出“桃园结义”的戏。

在北伐前后,由于多次接触和共同的奋斗目标,蒋介石和李宗仁逐渐相互视为知己。蒋介石到长沙后,决定寻找时机实施他的“换帖”计划。

一日,两人聊得正投机时,蒋介石取出一份红纸写的兰谱来,让李宗仁收下。李宗仁坚辞不收,蒋介石连连劝说:“你不要客气,你人好,你很能干……”最后,硬把他的兰谱塞入李宗仁的军服口袋里,并一再叮嘱李宗仁也写一份给他。

辞出之后,李宗仁拿出蒋介石写的兰谱一看,上面除一般兰谱上所共有的生辰八字和一般如兄如弟的一类例有的文字之外,还有蒋介石自己所撰的四句誓词。文曰:

“谊属同志,情切同胞,同心一德,生死系之。”

誓词之后,除“蒋中正”三字的签名处,还附有“妻陈洁如”四字。蒋介石搞这一套封建时代的玩意儿,其真正目的,只不过是拉拢私人关系,让人为他卖命而已。

蒋总司令在当时是炙手可热的领袖,能和蒋结拜兄弟,任何人都必然会受宠若惊。然而,李宗仁并不高兴,但也不便违背一般人情常理。在蒋介石的再三催问下,只好依样画葫芦,将蒋介石帖子上那一套四言誓词,照抄上去,下署“李宗仁、妻郭德洁”,送给蒋介石。

不管“换帖”的目的与动机如何,从此以后,李宗仁确实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北伐后期出现倒蒋运动,反蒋的说客到李宗仁的第七军军部来访,络绎不绝。李宗仁力陈拥蒋的理由,甚至连鲍罗廷的“酒叙”攻势,都没能改变他的主张。

蒋介石用他的换帖攻势加甜言蜜语,又为自己的阵营添一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