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六十大诀笔
10682700000032

第32章 拢字诀

——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前,蒋介石不得不调整策略,广泛寻求合作,共同抗日。这为中国革命带来了焕然一新的凝聚力和活力。但是蒋介石答应的合作,更多是为了国民党的利益。

◎小礼物收买大人物

蒋介石麾下也有很多谋臣,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一班文臣。这些人专于学术,对于谋略并没有什么研究。但蒋介石就很明白要尊重和讨好这些“大人物”。

蒋介石北伐成功后,在注意提拔黄埔系军官的同时,也有意吸收当时一些杰出的文人为其服务。到国民党统治后期,由于国民党官员的腐化,蒋介石更是注意吸收一些“社会贤达”、重要的知识分子参加政府,这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蒋介石政府的智能水平。

蒋介石任用的文人,大致有这样几个类型:

第一,高级幕僚。这批人员专门为蒋介石书写文告,处理日常事务,负责信息的整理和传达等,类似今天的秘书。这批人的代表是陈布雷、徐道邻等。

第二,专门人才。国民党统治稳定下来之后,也开始了国家建设。但蒋介石手下大都是军人出身,对经济建设、外交等专业领域都是外行,为了弥补专门人才的不足,也为了装点门面,蒋介石选择了一批在学术上有贡献的人担任政府官职,这批人被称为“学者从政”。

第三类,帮闲文人。除在蒋氏政权中正式担任职务的知识分子外,蒋介石还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将当时的一些有社会声望的文人,罗致在自己名下,这些人虽然没有具体的职务,但往往以国民参政会成员或各种委员会委员的名义参议政事。这些人不乏真正的知识分子,但也有很多是帮闲文人,蒋介石利用他们制造自己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样子,为自己的政府装潢门面,有时候还利用他们攻击政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蒋介石用尊重、礼遇和官位作为礼物,换来了一批读书人的忠诚、驯服和全力扶助。相对而言,读书人因为知识全面,操行和能力方面,比一般人要强一些。所以他们对当时挽救颓势、消除腐败,还是起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打人情牌,用官位和礼遇收买知识分子为己所用,这是蒋介石的谋略之一。

◎佯装革命,借力打力

我们都听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蒋介石很明白只要善于铺桥,巧妙地引导敌对的两方互相开火,那么可供自己钻空子的机会就大得多了。

蒋介石在北伐关键时期,挑起争端,失去了民众尤其是工农大众的支持,受到空前孤立。他想要成就大业,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支持力,寻求靠山。

而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革命浪潮的高涨,严重威胁着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帝国主义也需要寻找新的代理人,以便维护其在华利益。拥有相当实力且已显现出反革命意向的蒋介石,就是他们所需要物色的对象。

蒋介石和帝国主义的勾结,以与日本打通关系为突破口。蒋介石多次接见日本驻九江领事等,明确表示他不会废除不平等条约,甚至对他们作出不损害日本在华特权的承诺。蒋介石还派戴季陶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出访日本,与日本外务次官、亚洲司长会谈,向日本政府进一步阐明蒋的立场,“结果甚为美满”。从而促使日本当局确定了以“怂蒋反共”为主的方针,对中国革命进行破坏。

在英美关系方面,蒋介石派宋子文、王正廷等与英美有关人士接触,打通关节,美国还派代表到南昌同蒋介石会谈。双方在合作中找到了一致的利益。

在国民革命军进占南京时,英美帝国主义进行了公开的武装挑衅,使我军民数百人伤亡,财产受到重大损失,酿成了“南京惨案”。随后,英、美、日等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形势紧张。蒋介石不积极组织还击,不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反而向它们道歉,并嫁祸于人。大肆宣扬是“军队内部不良分子和南京共产党支部成员共同策划制造的”,并想要借此事为由头,解散共产党支部。

当南京人民还陷在惨案的阴影中,蒋介石却派人前往上海英、美、日、法、意驻沪总领事馆,公开宣布:“国民革命军是列强各国的好朋友,决不用武力来改变租界的现状”,“保证与租界当局及外国捕房取得密切合作,以建立上海的法律和秩序”。这表明蒋介石为了得到列强的支持,已改变国民革命反帝的纲领,力求适应帝国主义的要求。

蒋介石寻求靠山,改弦更张并非即席之作。他借力打力的目的是反共,反人民,这绝对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虚情假意,搞好“面子工程”

中国人看重面子,即使私底下勾心斗角,面子上也要摆出一副相亲相爱的样子。越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是面对利害关系更大的对手,摆出的面子也要越足,嘴里的甜言蜜语也要越多。

蒋介石就很擅长搞“面子工程”。当他退到台湾之后,依然高喊着“反攻大陆”的口号。这口号就是一种面子工程,可以帮助他在政治上打“胜仗”。

首先,从对军队的统治来说,蒋介石一向认为治军要从治心开始。当时的国民党军队绝大部分是从大陆来的,对台湾的环境比较陌生,日久思乡,如果不给予他们以“反攻回家”的幻想,军队就会思想不稳,进而引起部队向心力的溃散。

其次,从台湾社会而言,只有创造一个“反攻大陆”的气氛,才能使蒋介石对台湾独裁统治“合法化”。蒋介石到台湾之后,实行政治上的高压政策,特务横行,压制各种民主思想的传播,以“反攻防谍”名义,对任何不符合他的思想、人物、政治组织进行弹压。在反攻的气氛下,台湾一直处于准战时状态,人民为此而感到紧张,从而不免增加对政府的依赖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攻大陆”是符合他的政治需要,也是他维持独裁统治的法宝。

最后,蒋介石提出“反攻大陆”也是做给国际上看的。在冷战的背景下,两大政治军事集团进行殊死的斗争。台湾完全依靠美国撑腰,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是蒋介石心知肚明的。他知道自己只要保持激烈的反共态度,就能赢得“自由世界”的同情,虽然美国不赞成他“反攻”的冒险,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是愿意看到他这个“坚定的”反共战士的。实际上,每当蒋介石高喊“反攻大陆”的时候,美元总是源源不断地涌来。

蒋介石知道,“师出无名”是非常可怕的,不但会导致部队战斗力的下降,还不能保证军队的团结和指挥统一。为了他的军队战斗力,也为了让军队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所以他要不停地喊“反攻大陆”。

“反攻大陆”并不是蒋介石的真实目的,但却符合他建造“面子工程”的政治需要。在他看来,只要把“面子工程”做好,相当于为自己打通了各方关节。想办事的时候,自然人家也要还你一个面子,那时就所向披靡了。

◎黄鼠狼给鸡拜年

黄鼠狼给鸡拜年,为的就是以拜年为理由接近小鸡,再用小鸡果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的“黄鼠狼”也可以解读为厚黑学家。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常常会隐藏起真实想法,用讨好的口吻接近自己的猎物。当目标卸下防备之后,就一举攻入,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蒋介石也擅长伪装,他往往在局势没有明了的时候,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以达到左右逢源,攫取更大权力的目的。

为了学习苏联的经验,争取更多援助,1923年8月,孙中山派蒋介石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蒋介石以实用主义的眼光对待苏联的建军经验和党的组织领导,贬斥苏联的社会改革政策。他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共产国际对各国党的态度,以及未来两党两国关系,国共合作,产生重重疑团。他到了广州,向孙中山汇报了苏俄建军经验,也谈了自己的一些疑虑。孙中山认为蒋介石“对于中俄将来的关系,未免顾虑过甚,要适合于当时革命现实环境”,勉励他为中俄合作多做贡献。尽管他未接受孙中山的忠告,迫于孙中山的威严,他把自己的观点隐藏了起来。

尽管蒋介石对共产党人的理想,有着天然的反感,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只好把这种情感隐藏起来,尽量伪装进步,以赢得黄埔学生的拥戴。戴季陶等人也提醒他,要他先掌握实力,暂不表示不同政见,等羽毛丰满后再说。于是他在公开言论和著述中都有很多漂亮的革命词藻,盛气凌人的锋芒也有所收敛,表现得颇为谦恭。他对苏联顾问很虚心,对共产党表示团结和尊重,黄埔军校的校训“亲爱精诚”也是他提出来的,内含着加强联合战线的意味。他亲笔题写了这四个大字,呈请孙中山核准颁布,挂在军校门上。在一些训话中,蒋介石大谈俄国革命的经验,号召学生学习俄国革命精神,声言“我们要党成功,主义实现,一定要仿效俄国共产党的办法”。他对苏联顾问鲍罗廷和加伦也表示尊重和信任。加伦当时写道:“蒋介石将军与我国教官的关系尚属融洽”。

蒋介石的表现,迷惑了很多人,不仅陈独秀被蒋介石的假象所迷惑,连苏联顾问也称赞蒋介石“在政治上是个左派,并正往左发展”。由于蒋介石伪装巧妙,左右逢源,赢得左派和右派的支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的得票仅仅比汪精卫少一票,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在二届执委第一次会议上,又被推选为常务委员。他已成了仅次于汪精卫的第二号人物。

蒋介石就通过这样伪装自己、讨好苏联的方式,一步步攫取了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