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如果药物使用不当,则可能对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代谢产生很大影响。可用药物对细胞破坏来解释。当药物损伤肠上皮时,吸收能力降低,但不意味着药物引起吸收不良而是对上皮细胞破坏所致。药物影响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主要是引起消化不良。泻药增加肠蠕动,可降低营养素吸收,但近来也有实验证明,泻药仅改变肠蠕动很少引起吸收不良。
(1)对维生素B1的影响:洋地黄中毒患者血清丙酮酸增加,表明患者对维生素B1需要量增加。大量药用维生素C会影响B族维生素的吸收。
(2)对维生素B2的影响:导致严重腹泻的药物可以降低维生素B2的吸收。
(3)对维生素B6的影响:影响维生素B6缺失的药物,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抗结核药,对氨基水杨酸,胆酸消退药消胆胺,以及氯化钾、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利尿药、磺胺类等。
(4)对维生素B12的影响。引起维生素B12营养缺乏病的药物包括异烟肼、环丝氨酸及其他抗结核药物,降压药,肼屈嗪,金属螯合物青霉胺等。
(5)对叶酸的影响:10种主要药物拮抗叶酸的吸收或增加叶酸在体内的转换及损失,包括细胞毒素甲氨蝶呤,抗疟药乙氨嘧啶,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以及利尿药氨苯蝶啶。已知影响叶酸利用的药物有口服避孕药、抗结核药环丝氨酸、抗炎症药如水杨酰偶氮磺胺嘧啶。
(6)对维生素PP的影响:异烟肼是维生素B6的拮抗药,影响色氨酸转变为维生素PP,故可引起维生素PP缺乏病。6-巯基嘌呤及5-氟尿嘧啶等抗代谢药物也可引起维生素PP缺乏病。
(7)对维生素C的影响:作为大剂量维生素C药片,可破坏食物中B族维生素,故建议不要在进餐时摄入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C在小肠很快吸收,组织饱和时由尿迅速排出。在垂体、肾上腺皮质、黄体、胸腺、肝、脑、卵巢、睾丸、甲状腺、胰、肾、白细胞及血小板中维生素C浓度较高,给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致肾上腺含量下降,但对肾上腺类固醇合成并无不利影响,许多药物可致组织维生素C去饱和,包括酒精、食欲抑制剂、抗惊厥药及四环素,其中阿司匹林最重要,可使血小板维生素C含量降低。维生素C缺乏可致维生素C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