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曾提到M14步枪之所以失败在于它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错误地使用。M14本身是一支相当不错的步枪,因此精确化后的M14即M21狙击步枪便受到使用部队的欢迎。1969年M21装备部队,但直到越战后期才成为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通用狙击步枪。多年来M21经过多次改进,1988年被M24SWS取代。但直到现在,M21仍在国民警卫队及其他特种作战部队(如海豹突击队等)中使用,而根据美军狙击小组以两人为单位的基本组成,担任2号射手的狙击手也常常使用半自动的M21来辅助及掩护使用M24SWS或M82的1号射手。
越战逞能
1966年,位于岩岛的美国陆军武器司令部、本宁堡的战斗研究司令部和阿伯丁的有限战争委员会与美国陆军射击训练队一起共同研究新型的狙击步枪。他们将所有能使用的军、民用枪与各种瞄准镜和枪弹配合使用,并根据他们自己制定的原则标准和精度标准,最后选择了配有莱瑟伍德3—9倍ART瞄准镜的一个精确化的M14NM半自动步枪,并命名为XM21。1969年,陆军的岩岛兵工厂把1435支M14NM步枪改装成XM21狙击步枪,并提供给在越南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狙击手使用。
将M14步枪精确化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改进:首先当然是选用重型比赛枪管,其次是选用一个合适的瞄准镜,当然还要改进发射机构。因为一个平稳而敏感的扳机对于提高单发射击精度是极为重要的,最后就是选用精度高的枪弹,XM21所配用的是盐湖城武器弹药厂生产的M118比赛弹,弹头为173格令,初速810m/s,弹道比7.62mm北约标准弹低。
1969年12月后,XM21已经被非正式地称为M21,不过直到1975年才正式定型为M21。在整个越战期间,美军共装备了1800支配有ART瞄准镜的M21。在一份美国越战杀伤报告中记载,1969年1月7日至7月24日的半年内,一个狙击班共射杀北越军人1245名,耗弹1706发,平均1.37发弹杀伤一个目标。
M21的消焰器可外接Sionics消声器,该消声器不会影响弹丸的初速,但能把泄出气体的速度降低至音速以下,使射手位置不易暴露。在越战中,美军狙击手就经常采用一种被称为“Silent Death”(寂静射杀)的战术,他们在夜间行动,事先埋伏在水稻田里,使用Sionics消声器和夜视瞄准具射击200—300米距离上的目标,并发射一种初速小于330m/s的亚音速步枪弹。关于Silent Death有这么一个战例:一个班的北越士兵在深夜沿着小树林潜行,突然领头的倒了下去,他们都有作战经验,立即卧倒并滚到沟里去。大约15分钟后,另一个北越士兵起来去捡死者的枪,结果又倒了下去。于是传出了美国人使用了激光武器和制导枪弹的说法。
在1964年,詹姆斯·莱瑟伍德提出了ART的概念,引起武器装备部的重视,在1965年由有限战争实验室研发了一套新的瞄准系统。LBL在ART瞄准镜上进行改进,把倍率调整钮连接到一个修正弹道高度的滑槽上,并把标准的十字瞄准线加上水平和垂直的标记线,这样就研制成一套新的瞄准系统。后来莱瑟伍德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来生产和销售ART瞄准镜及配套的瞄准镜座。
ART瞄准镜的特点是在十字线的横标线和竖标线上各有两个准距线。当放大倍率为3时,横标线的两个准距线对应于300码(约274米)处的实际长度是60码(55米);而竖标线的两个准距线则对应30英寸(0.76米)。例如:普通士兵的腰带到钢盔顶部的长度是0.76米,故在300码的距离上,瞄准镜放大倍率定为3时,竖标线的两个准距线刚好分别碰到瞄准镜中人像上的腰带和钢盔顶。若目标在300码以外,可调整放大倍率环圈,使准距线再次落到腰带和钢盔顶上。距离与放大倍率是成正比的。例如,距离为300码时,使用3倍放大率就刚好使准距线落在腰带和钢盔顶上,那么在放大率为9的情况下,准距线落在这两个位置时所对应的距离就一定是900码。
由此可使狙击手准确判定与目标的距离。此外,ART瞄准镜还有另外一个作用——能自动地给出步枪准确的射角。该瞄准镜放大倍率环圈上有一弹道调整凸轮,它依据所使用的枪弹的种类进行装配。当把准距线调到上述正确的位置后,不仅可读出目标的距离,而且可以根据瞄准镜轴线的移动来给出步枪的射角。其做法是,先确定出弹道调整凸轮——通常用M118比赛弹作为标准——在瞄准镜架的凸轮座上的位置,并用瞄准镜架中的弹簧定位。这样,不管放大倍率环圈(弹道调整凸轮即装在上面)如何调整,只要两准距线之间的目标的高度是0.76米,就可以读出准确的距离。
一般的经验做法是,对于0.38米高的目标,狙击手可把目标对象调在横标线和竖标线上的一个准距线之间;对于0.51米高的目标,则目标象应占据两准距线之间2/3的长度;对于1.5米高的目标,如果方便的话,最好使用横标线上的准距线。
ART最大的优点是测距的动作和弹道高低的修正同时完成,大大缩短了狙击手的准备时间,可以快速地射击临时出现的目标。但是它的缺点是:有效距离受限于瞄准镜的倍率,由于倍率也是测距和修正弹道高低的主要工具,最大距离只到900码(823米),超出此距离时除了靠经验估计,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辅助;由于要求目标在瞄准镜上呈现的影像大小一定,无法在较近距离使用较大的倍率以求精确地狙击目标的某一部位。后来ART瞄准镜经过改进,把倍率调节环与弹道调节凸轮各自独立,改进后的ART瞄准镜被称为ARTⅡ,而原来的ART瞄准镜被称为ART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