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作家非常讲究作息规律,每晚10点准时上床睡觉。可是他所居住的楼层,却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搅了他的睡眠。
最开始,是住在作家楼下的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旧得像严重的哮喘病人,发出“突突突”的巨响,作家时常被这样的“噪声”惊醒,心里别提有多气愤了。
后来,住在作家楼上的一家人给女儿买了一把小提琴,每天天刚亮,女儿就被父母叫起来开始练习,可初学者拉出的琴声一点儿也不动听,呜呜咽咽,毫不连贯,搅得作家睡意全消。
作家的妻子让他去与楼上楼下的邻居沟通一下,叫他们不要再这么“扰民”。可当作家走到那两家人的门口时,又犹豫了,谈什么呢?让他们不要再发出噪声?可楼下的那个住户,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小提琴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作家怎么忍心让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呢?何况,即使作家提出了要求,对方也未必会答应。
万般无奈之下,作家找到一个朋友,叫他帮忙物色一个清静的住处,准备搬家。朋友对他的诉苦呵呵一笑,说:“你到我家来坐坐吧,我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清静。”
作家来到朋友家,觉得这里环境非常优雅,便对朋友说:“你就帮我找这样的房子好了。”朋友却含笑不语。在朋友家坐了一会,作家忽然听见隔壁传来一种奇怪的声音,听上去像有人在说话,可声音又刺耳又含混,让人听了格外不舒服。
看着作家探询的目光,朋友解释说:“那是我的邻居,他家有一个9岁大的智障男孩,他妈妈正在教他学说话呢。”作家惊讶地说:“天哪,他们不会每天都这样吧,也亏你受得了啊,这么吓人的声音。”
朋友严肃地说:“我不觉得这声音难听。我和这家人做了5年的邻居,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的时候,他就是这样了。可他的父母一点儿都不嫌弃他,不但辛苦抚养他,还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医生说这孩子不可能好转了,他妈妈也没有放弃希望,一直锲而不舍地坚持每天教他说话,开发他的智力。你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很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是用耳朵在听。而我们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动听,很欣慰,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爱在听。”
这一席话让作家感到万分惭愧,朋友又补充道:“其实有些时候,你要用心去听,用爱去听,就不会觉得是折磨,相反你可能会觉得是享受呢。”
从朋友家出来,作家打消了搬家的念头。说来也很奇怪,从这天起,他再听到楼下摩托车的轰鸣声时,居然不觉得刺耳,而是觉得欣慰,因为那对下岗夫妇今天又有生意了,又有收入了,他为他们感到高兴。而当他再听那楼上传来的小提琴声时,也能听出小女孩的琴技每天都在进步。
作家用爱倾听着邻居们发出的各种声音,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他感到自己枯竭许久的文思似乎又畅通了,于是拿起笔来,在稿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标题——“用爱倾听”。
在繁华的都市里,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时这声音听上去配合得十分和谐,构成一首美妙的生活交响乐,但有时候又让我们觉得嘈杂不堪,让我们烦厌不已。其实,声音本身并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心境。
用爱去包容这些声音,感受这些声音,我们就会发现原来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朝气蓬勃,每天都是充满了新的气息。我们的心灵沉浸在这一首首动人的乐曲中,便会忘记烦恼,重新去感受生活的甜蜜。爱,是多么神圣的东西,它能转变一切,充实生活。如果没有爱,我们又怎么会听到如此美妙的音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