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很长时间里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依然无法摆脱对侵略者的仇恨。很多地区的德国战俘在押运途中都遭到了愤怒群众的袭击。
1944年的一个冬天,两万名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的一条大街上依次穿过,准备返回德国。尽管天气非常寒冷,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群众。大批苏联士兵和警察组成了一道人墙,拦在群众和战俘之间,防止出现暴乱事件。
而那些围观者早已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都大声叫喊着,拥挤着,将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因为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在这场侵略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和家园,他们都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此刻,要不是有士兵和警察竭力的阻拦,他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把那些罪人撕成碎片。
战俘们显然也很明白自己的处境有多么危险,他们带着惶恐的表情,小心翼翼地从群众的面前缓缓走过。
就在这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径直来到一位警察面前,请求警察允许她走进警戒线去好好看看这些战俘。警察看她满脸慈祥,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这名老妇来到一个战俘身边,平静地端详着他,良久,她轻轻地说:“你和我的儿子差不多大,不过,他已经不会回来了。”在她那纯净的目光中,那名俘虏无地自容地低下头去。
老妇想了想,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来,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面包塞给这个疲惫不堪、面容憔悴的战俘,嘴里还说着:“回去吧,你的妈妈一定也很想你。”
那个战俘怔怔地看着面前的老妇,刹那间泪流满面。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给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人们磕头。
于是,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人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战俘,把面包、香烟塞给这些曾经的敌人……
在人们种种复杂多变的情感之中,仇恨可谓是最为黑暗的一种。它让人们长时间地生活在痛苦之中,不但让自己的敌人伤痕累累,也让自己在仇恨的重压下无法呼吸。面对仇恨,很少有人能像故事中这位善良的妇女一样,用宽容和博爱去化解心中的阴影。
宽容能将人们心中仇恨的苦种连根拔起,让人们的心胸变得宽阔坦荡,也让人们停止互相伤害,让人们开始彼此同情,彼此关怀,并把爱与和平播撒进所有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