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宝宝育教完全手册
10680900000042

第42章 入园准备

宝宝什么时候上幼儿园合适?

目前,国家规定宝宝上小班的年龄是三周岁,因为三周岁是宝宝从婴儿期进入幼儿期的一个转折,这个转折也标志着宝宝的生理、心理、个性品质等各方面的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比婴儿期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这个时期宝宝无论是身体机能的发育状况、认知学习能力的水平,还是个性心理的稳定程度都比婴儿期更适合独立参与集体生活。

现在有些家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希望宝宝早一点上幼儿园,最早也要孩子满24个月,2周岁。因为这涉及宝宝生理、心理各方面发育的成熟度的问题,宝宝太小就上幼儿园,生理上首先就不适应,他走都走不稳,语言能力、独立性等都比较弱,很难愉快地独立参与集体活动。更重要的是2岁以内是宝宝和家长建立一种亲密的、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从宝宝6、7个月开始,他就会把父母和照料他的人当作安全的依靠,家人在身边的时候,他的情绪就很愉快、敢于去探索周围的事物,当家人不在身边时孩子就会出现分离焦虑——哭叫、害怕,见到家人就抓住不放等紧张情绪。这种情况一直会延续到1岁半,宝宝要2岁以后才能渐渐忍耐短暂的分离。这是因为宝宝已经知道最爱他的父母离开他是短暂的,到时候就会回家。

所以太早送宝宝上幼儿园,他不但不能照顾好自己,而且还有可能对他造成被遗弃、不安全等心灵伤害。

如何选择合适的幼儿园?

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考虑、考察,进而选择最适合宝宝的幼儿园。

1.全托、日托

全托的宝宝与老师相处时间长,感情更容易建立,会比较独立,系统学习的时间更多。如果家庭条件许可,家长也有时间照顾宝宝,建议入日托的幼儿园,让宝宝逐步适应幼儿园新环境。

2.师资力量

在选择幼儿园时应先了解幼儿园园长及带班老师的学历、专业等情况,最好能对老师的人品、性格、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尽可能了解多一些,因为和宝宝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老师,老师的行为举止将对宝宝的很多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

3.幼儿园体制

现在各种体制的幼儿园很多,不同体制的幼儿园也各有优势。公立幼儿园的历史比较悠久,保育工作做得比较好,管理方式、师资条件比较稳定,但是老师的教育思想可能相对比较固化、保守;私立、民办的幼儿园虽然稳定性不如公立幼儿园,但是教育和管理模式可能更灵活,因此更适合一些思想比较前卫的父母。

4.教学

活动教学是以宝宝为中心,老师定主题,然后通过游戏、讨论或小组活动,来启发宝宝的创意,诱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家长可留意幼儿园的环境,教室里是否挂满了宝宝们的杰作,是否设有家庭角、美劳角及其他启发创意的因素。

5.环境及卫生

幼儿园的环境对宝宝的情绪及性格养成影响很大。环境是否宽敞、整洁,卫生状况好不好,幼儿园各种用具是否专为幼儿设计,能否保证宝宝的安全,玩具数量够不够大家平分等,都应该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另外,参观幼儿园时,最好到厕所、厨房走一走,这是两个最能反映幼儿园卫生状况的场所,不可忽视。

6.路程远近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宝宝来说,如果每天起早贪黑上幼儿园,势必导致睡眠严重不足,加上舟车劳顿,可能会影响宝宝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最好选择距离住址较近的幼儿园,或者有校车接送,且车程不超过1小时的幼儿园。

7.口碑好坏

选择幼儿园时,一定要多听取亲友或其他家长对该幼儿园的评价,这样会对幼儿园有进一步的了解。选择口碑比较好的幼儿园自然比较安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的名气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在确定将宝宝送到某个幼儿园之前,应先了解一下这个幼儿园的优势是老师整体素质很高呢,还是因为它们有某些常上电视、电台的艺术班、美术班等。还可以留意幼儿园展示区里的奖杯奖状,细看奖项名目。幼儿园能获得许多含金量相当高的奖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代表了这家幼儿园有值得信赖的理由。

选择日托还是全托?

进入幼儿园后,是日托好还是全托好呢?这要分析一下日托、全托的利与弊。

A。日托:就是周一至周五送宝宝去幼儿园,每天早晨送,下午接。

利在于:与家长相处时间较多,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白天与同龄人交流,回家与家长说话,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每天接送过程中,宝宝在路上会看到许多有趣的人、事、景,从而开阔宝宝视野;虽然幼儿园是营养配餐,营养均衡、全面,但具体到每个宝宝却不一样。有些宝宝吃得慢,可能就吃不饱。日托回到家,能再吃些水果、牛奶等营养丰富的食物,有利于补充所需营养。

弊在于:很多事情宝宝依赖家长或者家长嫌宝宝做得不好,亲力而为,从而降低了宝宝自己动手的能力,独立性较差;幼儿园过的是集体生活,接回家中的宝宝,往往受家长的影响,不能保证非常规律;教育不一致,有些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到家后就忘了。

需要条件:家长需有较充裕的时间接送、陪伴宝宝。

B。全托:就是每周一早晨将宝宝送到幼儿园,周五下午接走宝宝。

利在于:宝宝自己穿衣、洗漱、吃饭,独立自主的能力显著提高;在集体中,每个宝宝都得到相同的待遇,没有特殊,宝宝不娇气;在年龄相仿的群体中学习、生活,可以学会与人相处,养成合作共事能力。

弊在于:与家长没有充足时间交流感情,导致情感上的隔阂、冷漠;对认知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平时接触面窄,所看到的景物局限于幼儿园,思维显得幼稚,语言表达也不丰富;吃饭没有选择余地,显得嘴馋。

专家建议:如果家长有时间,还是日托为好,不要为自己省事而将宝宝放在幼儿园全托。如果家长工作繁忙,无法按时接送宝宝,接回后也无暇顾及宝宝,最好将宝宝全托。年幼的宝宝尽量日托,5~6岁的宝宝已有一定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较适于送全托。

入园前的准备

家长都应该在宝宝入园前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对宝宝进行相应的训练,积极地做好入园准备。

1.心理准备是首要

家长情绪:宝宝初入园的时候,家长千万别表现出忧虑或不安,因为家长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宝宝。

熟悉环境:在入园前几天最好带宝宝去幼儿园参观一下,让宝宝玩幼儿园里的玩具设施,翻翻园里的图画书。在宝宝边玩边看的同时给宝宝讲幼儿园的优点(比如能认识好多的小朋友,能听好多有趣的故事,能学会唱新的儿歌,能玩许多家里没有的玩具等)。

结识老师:如果宝宝先认识了老师,也许会容易克服陌生感,可消除内心的恐惧。

结交朋友:宝宝在去幼儿园之前,家长应该多让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并教给他一些处理矛盾的方法(比如小朋友们同时看中一件玩具,应相互商量着轮流玩,切不可强抢等)。

2.生活准备很重要

在宝宝入园之前,家长可以先到幼儿园了解一下孩子们的作息时间,然后在家里试行,并逐步培养宝宝一定的生活技能。

独立吃饭:限定宝宝的用餐时间,开始时间可长一点,以后逐渐缩短,直至半小时左右。

食物搭配:让宝宝养成不挑食的习惯。因为在幼儿园里每个宝宝的饭菜都一样,幼儿园和家里不一样,不会迁就宝宝的饮食喜好。

学用茶杯:练习直接用杯子喝水,让宝宝学会控制水杯的倾斜度,做到既能喝到水又不会将水洒到身上。

关于午睡:调整好宝宝的作息时间,让宝宝养成午睡的习惯。

如厕训练:在宝宝1岁半左右,家长就应有意识地训练宝宝说“我要大便”、“我要小便”。稍大一点还要教会宝宝擦屁股。

穿脱衣服:3岁左右的宝宝应学会自己穿脱裤子。遇到比较“难对付”的衣服,要教会宝宝睡在被窝里向老师发出“求助”,而不是掀开被子坐在床上“傻等”,那样会着凉,容易感冒。

3.物质准备要周到

有的幼儿园要求统一购买被褥、洗漱用品,有的则要求自己准备。入园前,家长先打听好,做好准备。

衣物:有必要为宝宝准备几套衣服,以防尿湿或汗湿衣服。

鞋子:午睡的时候为了宝宝如厕方便,最好准备一双小拖鞋。

玩具:如果宝宝依赖性较强,家长可以征得老师的同意,让宝宝带上自己心爱的玩具。宝宝在陌生的环境中看到自己的“老朋友”会增加一些安全感,这有利于稳定宝宝的情绪,减轻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