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宝宝育教完全手册
10680900000030

第30章 第17~18个月

发育概况

生理指标

● 体重

17个月男孩正常体重范围为8.9~12.9千克,女孩为8.2~12.3千克。

18个月男孩正常体重范围为9.1~13.1千克,女孩为8.4~12.6千克。

● 身高

17个月男孩正常身高范围为76.9~85.6厘米,女孩为75.0~84.4厘米。

18个月男孩正常身高范围为77.8~86.7厘米,女孩为75.9~85.5厘米。

感知运动

18个月的宝宝更加好动。走路更稳了,有时还想跑,尤其是在户外,如果你不注意看护的话,宝宝可能一溜烟跑出去好远,需要你跑着去追赶。会拉着玩具或独自倒退着走;扶着栏杆走上楼梯,拉着一只手走下楼梯;会蹬着椅子伸手够东西;在家长的演示下,会有踢球的动作意识。会用4块积木搭成高塔;翻书页的动作较前熟练,可以每次翻2~3页;可以双手协调做一些动作,如:盖瓶盖,但盖得不很严。

能听懂许多话,认识了很多东西,但多数还不能准确地知道它的名称,概括性不强。如给宝宝面前放一些图片,问他“哪个是手表?”“哪个是水杯?”宝宝可能还不能准确地指出,但如果问:“哪个是妈妈带的手表?”“哪个是宝宝喝水用的水杯?”他可能就会指出图片中相应的物品或者只会指具体的实物;会指出身体部位6个;能理解1~2个方位性语句,如:“把手绢放在床上。”“把玩具放在盒中。”

在语言表达上,会说任意20~30个字;可以说2~3个字的短句;用简单的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要求,如:“要吃”、“喝水”、“上街”、“不要”等等;能说出几种简单、常用的物品名称。

情感个性

18个月的宝宝记忆力和想象力也有所发展。他开始思考和记忆那些不是眼前正在发生的事物。比如,你把一件玩具藏起来,宝宝不会认为这件东西消失了,会努力寻找,如果在他认为可能藏玩具的地方没有找到,他就会换一个地方再找。

宝宝现在还会有一些特别的生活习惯,比如特别喜欢一个玩具熊,走到哪儿都得带着,或是喜欢一天到晚嘬自己的大拇指,或者睡觉时不停地玩一条小枕巾等,这些都是宝宝的心理需要,以此来安定自己的情绪。除了吃手的习惯外,其他不必强迫宝宝纠正。

快18个月时,宝宝们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相互玩耍,科学家们称之为“平行”:你常会看到两个一岁的孩子背靠背坐着,玩得很开心,却完全忽视对方的存在。而到18个月左右,你会看到宝宝们在游戏中相互之间会产生微妙的影响。这种相互影响是宝宝2岁后能够完全进行游戏共享的一个先兆。

随着宝宝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宝宝开始理解自己拥有的概念。宝宝有能力坐爬、站、走,这些事情带给他一种身体上的成功感和独立意识,所以,他将独立行走而不必依赖你的帮助了。在1~2岁期间,他不仅巩固了他生命的第一个年头所学会的全部身体机能,而且还将掌握最难学的智力技巧之一——说话。借助说话,他竭尽全力地表达出他的想法和要求,并且借助于他逐渐发育完善的大脑,他终于明白自己是完全独立于你之外的个体,他将意识到“自我”。

此时,宝宝的违拗情绪仍然存在。他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能干而独立的人,想自己做主,自己做事,而且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同时,他也知道了许多社会规范,并觉得可以对此提出疑问。

你可能注意到他时而会感到灰心丧气,时而会大发脾气,因此,他需要更多的慈爱,需要进一步的鼓励和不断的支持。

养育要点

饮食营养

18个月的宝宝正处于第二个发育阶段,饮食营养很重要,给宝宝准备食物千万不能马虎。宝宝食物要软、烂、碎,利于宝宝消化吸收。虽然萌出的小乳牙可以帮助宝宝咀嚼食物,但是,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仍旧不完善,在烹调宝宝的食物时要多下些功夫,一些比较硬,或者不易消化的食物还是暂时不要给宝宝吃。

少食多餐。宝宝的饭量比成人小,可是所需的营养与成人相比并不少。不要强迫宝宝一次吃很多,每次少给一些,如果不够再添加。宝宝在这个时期应该每天吃5~6餐,即在正常的三餐之间加餐两次,睡前可以再少吃一些。

与家人一起规律进餐。如果让宝宝与家人一起进餐,不仅可使他获得必需的营养,同时还可在和家长的交谈中学到均衡营养常识,以及怎样去与别人分享食物。

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来滋味。宝宝的食物中尽量少放盐、糖,以及各种调味品。家长在准备宝宝食物时添加这些调味品无非是根据自己口味判断,其实小宝宝还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喜好。过多使用各种调料会加重宝宝肾脏的负担,而且如果在这个时期给宝宝的食物口味很重,这种饮食习惯会伴随宝宝一生。

每天喝足够的配方奶。给宝宝喝250~500毫升配方奶,既可摄取优质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又是食物中钙的主要来源。

每天吃主食2~4小碗。主食以谷类食物为主,是蛋白质、热能的主要来源。可选择米粥、面条、麦片粥、玉米粥或软米饭中的一种,每天吃2~4小碗。

每天添加高蛋白食物25~50克。高蛋白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可从以下食品选择一种:鱼肉小半碗、小肉丸子2~10个、鸡蛋1个或炖豆腐小半碗。

每天吃足量蔬菜50~100克。新鲜蔬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每天吃50~100克蔬菜,大约半小碗,应该和主食一起吃。可选择胡萝卜、油菜、小白菜、菠菜、豌豆尖、马铃薯、南瓜、红薯等蔬菜,切碎煮烂或切成小条小块煮烂吃。

每天吃水果50~100克。新鲜水果也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可选择苹果、柑橘、桃子、香蕉等水果。可制作成果汁、果泥和果酱,也可切成小条小块吃。普通水果每天给宝宝吃半个到1个,草莓2~10个,甜瓜1~3块。

每周吃动物肝或血25~30克。动物肝或血富含铁,每周添加1~2次动物肝和血,大约25~30克,可预防1~3岁宝宝缺铁性贫血。

日常护理

如果现在你的宝宝还不能独立吃饭的话,你一定要开始训练他了。要调教好宝宝能自己吃饭是很花时间的,你必须有耐心。不要嫌他捣乱,即使宝宝可能嫌用勺子吃得慢而急不可待地用手抓着吃,那也是走向独立吃饭的一个过程,没有必要予以制止。你要想到谁都是这样开始的,慢慢会好的。这样到他上幼儿园时,你就不会担心他吃不饱饭了。

你的宝宝长大了,要经常外出晒太阳、跑跑跳跳,所以鞋子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最好选购稍大些平底的布鞋,因为宝宝正处于发育旺盛的时期,脚长得快,稍大的鞋可使宝宝的脚趾在鞋里自由地使劲,那种过于肥大的鞋穿上走路时不稳又不方便。最好不要因为漂亮为宝宝买那种不透气的皮革制鞋。

由于宝宝活动量越来越大,在不热的季节里,宝宝也可能出汗,所以尽量穿得少一些,以便让皮肤多晒晒太阳。除此之外,最好为他选纯棉质地的、透气性强的衣服,而且要便于活动、稍大一些的。从护理的角度出发,换尿布、把尿或大便,穿开裆裤比较方便,但是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一般在1岁半左右可以改穿满裆裤了。

宝宝从1岁到1岁半时期,在入睡上一般是不会出现神经质的;对不容易入睡的宝宝,必须在白天让他多活动。

● 排尿训练

1岁到1岁半的时期,排尿的训练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要温暖。二是宝宝撒尿的间隔时间比较长。

在温暖季节,排尿间隔时间较长的宝宝满1岁后,可果断地取下尿布。同时,可估摸着时间让他坐便盆。这时,如果他拼命抵抗,一坐到便盆上就挺胸后仰,大哭大叫,可再垫上尿布,推迟排便训练的时间。等到渐渐能听话以后,才叫他坐便盆。过不多久,宝宝就会坐了。如果屁股触到便盆感到太凉,宝宝就不愿意坐,因此寒冷季节不宜训练宝宝坐便盆。

宝宝排尿间隔在1个半小时以上的,可以规定时间让他练习坐便盆。间隔不到1个小时的,就不好办了。训练方法为:

1.在坐便盆之前,先对宝宝说:“好,嘘、嘘吧!”宝宝排尿时,也要从旁喊“嘘……”来进行伴奏。

2.尿完后要对他说:“尿完啦”,表示鼓励。

3.可教宝宝用语言来表示排尿。家长应努力让宝宝知道排尿就是“嘘……”也可让宝宝自己说“嘘……”,这样反复几遍,宝宝就懂得排尿就是“嘘……”了。不过,妈妈只教宝宝一遍,要他在排尿前说“嘘……”宝宝是做不到的,要经过多次训练,才能学会。

4.当宝宝在感到有尿时说“嘘……”来表示时,因妈妈听到后还没有来得及让他坐便盆,宝宝就忍不住而排尿时,不要责备他。

只有经过这些训练过程,宝宝才能真正学会在有尿意后忍住一段时间,再发生排尿动作。

健康贴士

常见疾病

● 气痉挛

家长有急事要撇下宝宝,后者不愿意,放声哭闹,突然气绝,口唇发紫,刹那间,两手紧握,翻白眼而抽起风来。还有的宝宝,手里拿着火柴,家长要拿下来,就死不撒手,而大声哭泣,突然一下子就没有声了,也好像抽起风来。医生称此做“气痉挛”。

发育快的宝宝,1岁前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多从学会走步以后开始。也有不少会持续到4~5岁的,感情脆弱的宝宝常是这样。

家长担心是否是癫痫,经过脑电图诊断后,多半不是。到5岁以后就不复发了。同祖父母、伯母等同住在一起,家长对宝宝过分娇惯,也是一个原因。

如果再三发作,可请教医生,有时医生会给少量的药物。由于抽风太可怕了,全家人都提心吊胆,宝宝说什么,就依他什么,这样宝宝就会非常任性。因此,全家人应当商量一下。当妈妈和宝宝相争时,奶奶不要袒护宝宝。一定要让宝宝去室外活动,尽量消耗他的精力。若做脑电图诊断,出现癫痫变化时,应长期服药。

在幼儿期多次出现过“气痉挛”的宝宝,长大以后也会像正常人一样,只要脑电图没有异常,就不用担心。

● 牵拉肘

“牵拉肘”,顾名思义,就是牵拉肘部引起的损伤。婴幼儿的肘关节较松,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牵拉肘”。

发生“牵拉肘”常常是家长在领着宝宝上楼梯、过马路或宝宝穿脱衣服时,用力提拎、牵拉了他们的手臂所造成的。发生了“牵拉肘”,会让孩子疼痛难当。

对于这种病症,医生根据牵拉病史,结合症状检查,就能正确诊断。这种损伤治疗上一般不困难,复位后立刻不痛,受伤的手臂马上可以屈曲、活动。用三角巾将肘关节屈曲90°,前臂悬吊在脖子上,保持3~5天。家长不要不适当牵拉,如不注意还易造成脱位,引起相同症状。

不过,等年龄增大以后,骨头发育完全,就不易再发生了,也不会留下后遗症。日常生活中,当搀扶他们走路、上楼梯、台阶时,家长不妨弯下腰来。给他们穿脱衣服时,也要注意。曾经发生过牵拉肘的宝宝,更要小心。

易发意外

● 触电

对宝宝来说,电源和插座真是太神奇了,一插上,灯亮了,电视屏幕上有声有图像了,在电脑上也能玩游戏了……它里面到底有什么,宝宝当然要探个究竟。

对策:家里有小宝宝,最好使用安全插座,有安全盖板的那种,插座、插销要防护好,不用时可以用椅子挡一下,尽量不使用能随处移动的接线板。装修时,应将插座安装在比较高的位置,至少在1米以上,让宝宝摸不到。不让宝宝玩电灯开关和拧灯泡,也不要让宝宝拆弄家用电器。不要将电线随意散落在房间里,电线如果有破损的地方,应马上换掉。

用知识武装宝宝的头脑,以故事的形式让宝宝明白电的危害一点不亚于“大灰狼”,形象的东西更能给宝宝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带宝宝到医院看看被电击伤的病人,或许比对他说上千遍更有效。

● 窒息

宝宝把珠子、扣子、干燥剂、花生米、枣核等放入嘴中“品尝”,结果误入气管。有个别宝宝吃东西时说话、笑、哭、跑等,均易造成气管异物,引起窒息。

对策:三岁以下的宝宝,最好不玩这些细小的东西,如果发生意外,应立即将宝宝倒立、拍背,尽可能将气管中的异物吐出。稍稍拖延,都有生命危险。宝宝要防止被枕头、被子等闷住。家长睡眠时要防止压了宝宝。不要让宝宝把整个脑袋伸进塑料袋内,或把被子、床单等蒙在头上,一旦引起窒息,就比较麻烦。告诉宝宝,家中柜子、箱子不是藏身之地,否则躲进去出不来,也会造成窒息,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安心问答

● 小宝宝跟大孩子玩好不好?

大多数幼儿对那些比自己年长一些的大孩子的活动总是心驰神往。一般在1岁之后,他们便能够或多或少地看懂大孩子们在玩些什么了。他们还往往把大孩子视为心中偶像,大孩子的力量、智慧、做派和能说会道常常会让他们惊羡不已,并力图仿而效之。此外,如果宝宝是独生子女,更可能渴望受到比自己更为强大的孩子的保护,以增加安全感或减少寂寞感。由此要是大孩子欢迎他加入自己的队伍,或仅仅只是容许他跟自己在一起,这些小不点们便会受宠若惊地跟大孩子泡在一起,有时受点排挤、遭点欺负也在所不惜。实际上,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十分正常的依附心理。

年龄稍小的宝宝通过与年龄稍大些的孩子的接触和交流,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他们身体的灵敏度和协调性明显加强了,语言和社交水平提高了,并从胜过自己一截的大孩子身上获取了智慧以及宽容、让步等技巧。调查显示,与那些只愿和同龄孩子玩的宝宝相比,喜欢跟大孩子玩的宝宝其智力和身体发育得较快,也能更为融洽地与他人相处。

不过在游戏过程中他们有时并不总是受到大孩子们的欢迎。作为候补的游戏成员,由于腿脚尚没有大孩子般坚强有力,动作尚没有大孩子灵活,他们常常会被横冲直撞的大孩子绊倒在地。此外由于脑袋也远不如大孩子灵光,他们在激烈的游戏中往往也只能甘拜下风,或充当象征性的陪客之类的角色。

如果宝宝在和大孩子们一起游戏时只是望洋兴叹还无伤大雅,但如果他不时遭到来自大孩子的过分轻视,把他们当作玩具一般任意摆布,或粗暴地被剥夺参加游戏的资格,或被侮辱性地称作笨猪、笨蛋,就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时家长就有必要阻止自己的宝宝参与这样的游戏。

亲子培育

培育提示

本阶段的宝宝,无论接受性言语还是表达性言语,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够听懂许多话,会用语言表达一些简单的要求,要想使他的言语能力进一步更好的发展,此时家长必须注意:

尽可能让宝宝了解周围事物的概念,告诉他什么东西是什么,要强调这些物品的名称,了解事物和经验与其代表词之间的关系;在宝宝用手势或动作表达自己要求时,父母要坚持教宝宝用语言表达;不要模仿宝宝说儿语,但不必纠正宝宝的话;为使宝宝说话更标准,清楚,一开始就让宝宝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宝宝说话尽量标准、清楚、简洁,多听广播或电视里的朗读。

现在宝宝已经具备了与人交往的本能:会独立行走,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但还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因此,这一时期既是学习社会交往能力的大好时机,也是关键时期。要尽可能地给宝宝创造机会与其他年龄相仿的宝宝一起玩,每周至少有2~3次机会。并且鼓励宝宝以自己的方式去接近别人;其次,不要对宝宝保护过度或管教过严,当宝宝之间发生冲突时,只要没有危险,就尽量让宝宝学会自己处理冲突,自己经历“给予”的快乐和学会如何保卫自己的权利,这也是社会交往中的基本规则。所以,家长既不要因为“舍不得”而不让宝宝把玩具给别人玩,也不要仅仅为了礼貌而让其他宝宝抢走宝宝手中的玩具。

尽管宝宝喜欢自主活动,但他还特别需要家长的陪伴,自己一个人玩儿的时候,还非得家长在一旁观看,如果家长长时间离开,他会感到焦虑和恐惧,会感到做什么都不安全。这个阶段家长能把心放宽,对宝宝成长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持。

亲子游戏

● 球球泡泡澡

准备浴缸和塑料球。让宝宝先进入浴缸,再将浴缸注入清水,然后将球一颗颗放入浴缸中,让宝宝体验玩水的乐趣及触觉刺激,感受浴缸从“0”(没有球)开始后的变化。

家长丢球进浴缸的时候,可以同时报数,让宝宝对数与量有最基本的认知。

本游戏通过水、球等物品,让宝宝体验触觉感受,并启发宝宝对数量、多少的基本认知。游戏中特别注意,避免宝宝在浴室里滑倒,发生窒息或溺水的意外。宝宝如果有害怕、逃避、拒绝的反应时,不要强迫他,可以慢慢地引导他用手或脚先行碰触。

● 大手牵小手

准备好水彩笔、颜料和白纸。家长先在自己的手掌上涂上水彩,然后盖印在白纸上面。让宝宝自己涂,或是由家长协助宝宝在手掌上涂上喜欢的色彩。在涂水彩的过程中,宝宝会对于水彩冰冰凉凉,以及毛刷刷过的感觉感到好奇。请宝宝张开小手,将手盖印在家长的手印旁边,就是一幅好看的作品了。

当然,除了色彩的选择外,家长们还可以跟宝宝讨论,除了手掌以外,还可以用哪些东西来盖印,增加作品的创作变化,也培养宝宝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本游戏中家长跟宝宝一起创作,通过色彩和线条增强宝宝的视觉感受。

● 玩泡泡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专门让宝宝用来吹泡泡玩的泡泡枪,这是宝宝非常喜爱的一种玩具,可以有多种玩法。

1.让宝宝试着用湿手去抓肥皂泡,然后再用干手去抓,看看有什么不同;

2.让宝宝去踩落在地上的肥皂泡;

3.用双手去拍肥皂泡。如果有大量的小泡泡,那将更具趣味性。同时播放音乐,让他伴着节拍去拍肥皂泡;

4.让宝宝用手指戳飘在空中的肥皂泡。如果他手是湿的,也许会在手指上粘上许多小泡泡。

本游戏可锻炼提高宝宝的精细动作和肢体动作的能力。

● 方和圆

给宝宝两块方形的积木,一个塑料球。教宝宝把一块积木搭在另一块上,再试着把塑料球搭在第二块积木上,宝宝尝试几次,但塑料球总是掉下来,滚到一边去了。这时,再给宝宝一块方形积木,让宝宝搭上去,这次没有掉下,宝宝成功了。给宝宝一根小棒和一只小皮球。看看宝宝是否知道用小棒推着皮球滚动。然后拿走皮球,给宝宝换来另一样东西(比如一个罐头盒、一个易拉罐),看宝宝是否会用小棒推着易拉罐滚动。

游戏时不要急于教宝宝玩,而是要启发宝宝自己去做。游戏结束,可由家长对游戏进行总结,加深宝宝理解能力。

本游戏可训练宝宝的观察力,让宝宝能够通过观察明白圆的东西可以滚动。训练宝宝小肌肉的运动,训练宝宝手指的灵活性。还可让宝宝逐渐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本阶段智能测评

● 大动作测评:踢球

测评方法:家长把一个球放在宝宝的脚下,让他把球踢走。

达 标:知道抬脚踢球并独立准确地踢球一次。

● 精细动作测评:扔东西

测评方法:给宝宝一个玩具,让他扔出去。

达 标:会模仿扔,但扔不远。

● 认知能力测评:1.对应形状 2.喝水

测评方法:

(1)宝宝面前分别摆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再给宝宝一套形状,让他把相同的形状放在一起。

(2)自己端水杯喝水。

达 标:

(1)可以正确地把相同形状放在一起。

(2)自己能拿杯子(洒出一点水也无妨)。

● 言语能力测评:背儿歌

测评方法:家长引导宝宝背儿歌或者诗歌。

达 标:可以背出儿歌一句的最后几个字。

● 情绪与社会行为测评:1.执行简单命令2.坐便盆

测评方法:

(1)可以让宝宝帮忙取一些物品,如:鞋子、纸巾等常用物品。

(2)白天会控制大小便,有大小便时拉下裤子,会自己坐在便盆上。

达 标:

(1)拿到妈妈所要求的物品(4件以上)。

(2)偶尔湿裤子,也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