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宝宝育教完全手册
10680900000002

第2章 第 1 个 月

发育概况

宝宝正常特征

一个健康正常的宝宝具备的特征为:胎龄满37~42周,体重在2.5~4.0千克之间,身高在45厘米以上,而且各器官功能均已成熟。

正常宝宝出生后会响亮地啼哭,哭声洪亮、有力,皮肤红润,呼吸有规律,四肢活动有力。正常新生宝宝具有维持生存的基本神经反射,如“觅食反射”——当用手轻轻触摸新生儿的嘴角时,他会立刻把头侧过来,张开嘴寻觅;又如“吮吸反射”——将手指放进宝宝嘴里,会引起吮吸的动作;再如“抓握反射”——当把手指放入宝宝手掌时,他会紧抓不放。正常的宝宝生下来就对光亮和声响有所反应。当强光照射宝宝会立即闭上双眼。他的听觉反应也比较灵敏,当周围突然发出较大的声响时,宝宝会出现惊跳现象。这些反应说明宝宝的视觉和听力是正常的,是一个正常宝宝应具备的。

使用上述简单易学的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妈妈判断宝宝有无先天缺陷或异常,了解宝宝出生后的健康状况。

宝宝特有现象

刚出生的宝宝,经常会发生各种使年轻父母们想象不到的现象。其实有一些是新生宝宝的特有现象,是正常的,父母可不必担心。

1.体重减轻。宝宝出生后一周往往有体重减轻现象。这是因为出生后未能立即进食或进食量少,再加上每天排出的大小便,由呼吸和皮肤排出的肉眼看不到的水分等,使体内一时失去平衡,造成暂时性减重。这种现象在10天内即可恢复。如果10天后仍未恢复到出生时体重,要寻找原因,是否因哺乳量不够充足,牛奶冲调浓度不符合标准,或有无疾病等。

2.四肢蜷曲。宝宝出生后,常有两小腿轻度弯曲,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四肢呈屈曲状态。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这些现象与宝宝出生前在子宫内的位置有关,宝宝在母亲腹内都是头向胸、双手紧抱于胸前、腿曲起的姿势。出生后仍暂时保持着原有的胎儿体形,大多需满月后消失,双足内翻3个月后就会正常。如果肢体有较严重的反转现象,应前往医院检查。

3.呼吸不规律。宝宝的呼吸不但浅,而且不规律,有快慢不匀现象。这主要是新生宝宝肋间肌较弱,加之宝宝鼻脸短,鼻咽部和气管狭小,肺泡适应性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所以宝宝以腹式呼吸为主。又因胸廓运动较浅,新生宝宝每次的呼气与吸气量均少,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因此呼吸较快,一般每分钟呼吸为40~50次,这些属正常现象。如有面色发紫及不安状况出现,应及时就医。

4.下巴抖动。由于新生宝宝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抑制功能较差,故常有下巴不自主的抖动。这不是病态,家长可不必紧张。在冬天家长应做好保暖工作,如有不正常体温变化,则要考虑疾病因素。

生理指标

● 体重 出生时平均体重3000克,正常范围为2500~4000克。大多数宝宝在最初五天内会丢失若干体液而体重下降6%~9%,之后会在五天内恢复。到满月时,宝宝体重能增加1000克左右。

● 身高 出生时平均身高为45~52厘米,头长占身长的1/4.满月时,宝宝身长能增长2~4厘米。

● 体温 宝宝从母体到体外,体温一般要下降2℃左右,12~24小时内逐渐回升,稳定在36℃~37℃之间。

● 呼吸 宝宝每分钟呼吸35~45次,哭闹时可达60次/分。由于呼吸中枢的不健全,刚出生的宝宝表现为呼吸浅快、不匀。

● 心跳 宝宝脉搏没有规律,一会儿慢,一会儿快,一般平均120次/分,最快可达140次/分。

● 头围和胸围 宝宝一般头围在31~35厘米左右,胸围比头围少1厘米左右。满月时胸围可增加2~3厘米。

感知运动

● 视觉 宝宝一出生就有视觉,当用强光照射他的脸部时,可以引起闭眼动作。满月时眼睛大约能看20~30厘米远,喜欢黑白或者高对比度的图案,最喜欢看妈妈的脸。

● 听觉 刚出生时听力较差,但在第一个月期间,听力发育就完全成熟,他会密切注意人类的声音,对噪音敏感,会将头转向熟悉的声音和语言。

● 味觉 宝宝出生时味觉发育已经比较完善,味觉十分灵敏,对不同的味道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对有甜味的东西喜欢吸吮和吞咽,而对有苦味、酸味、咸味的东西则表示拒绝,用舌头把东西推出来,甚至引起哭泣、恶心和呕吐。

● 嗅觉 嗅觉发育比味觉稍差,但也已经比较成熟了。能根据母亲乳汁的气味找到乳房。虽然不能分辨各种气味,对刺激性小的气味没有反应或反应很弱,但对强烈的气味则能表现出不愉快的情绪,如呼吸节律的改变,屏气或啼哭不止等。

● 触觉 触觉在某些部位已发育得很好,像前额、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的皮肤对触觉已相当敏感。当触及宝宝口唇及舌尖时即可引起吸吮动作,而触及口周围皮肤就有张口的动作反应,轻划其手掌或足底时能引起手指或足趾的运动。

● 运动 宝宝的手大部分时间紧握成拳,手指运动非常有限,但他可以屈伸手臂,将手放到眼睛看得见的范围或口中。俯卧时能将下巴抬起片刻,头会转向一侧;觉醒时显得十分活跃,会慢慢地转动头部,伸胳膊,蹬腿,身体有些伸展运动,能蠕动身体。

养育要点

饮食营养

● 哺乳

● 喂水

新生儿期间,宝宝的肾脏发育尚未完善,喝水量要严格掌握,一次20毫升即可。随着月龄增长,喝水量可相应增多。一般情况下,喂哺母乳或婴儿奶粉即可提供婴儿所需要的水分,并不需每天固定给宝宝喝水。吃母乳的宝宝需水量相对少,而喝牛奶的宝宝需水量稍多。当宝宝处在水分较容易流失的环境下,例如气温升高、季节变化、排汗量增加等,就应额外补充水分。

● 维生素补充

婴儿食品和饮料,完全能满足出生4~6个月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一般情况下,前两个月不需要额外补充。如果宝宝出现夜惊、睡眠不安、哭闹、多汗等佝偻病早期神经症状时,应请医生检查后再适当地补钙和鱼肝油。

日常护理

● 睡眠

新生宝宝大多数时间都是安稳地睡觉,一天可以睡20个小时左右。睡眠的数量和质量某种程度上决定这一时期他的发育良好与否,所以要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睡眠时不能处于饥饿状态,睡前最好大小便。

由于新生宝宝自己不会翻身,颅骨又软,若任其长期采用一种姿势睡觉,则可能引起偏头、铲刀头、不对称等头形。因此,必须经常给宝宝翻身,变换睡姿,在宝宝侧卧时,注意勿使耳廓压向前方,以免久压变形。

● 环境温度

宝宝卧室要安静、清洁、通风,但不能有穿堂风。正常宝宝出生后第一天的“适中温度”为33℃~35℃,第二天以后逐渐降至20℃~26℃;湿度在50%左右;每天定时开窗2~3次,以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 护理

宝宝指甲长得非常快,用宝宝专用的指甲刀每周给宝宝剪1~3次指甲。要逐个手指剪,而且不要剪得太深。如果宝宝老是动不好剪,就趁宝宝睡着时剪。

鼻垢或鼻涕堵塞宝宝的小鼻子时,很容易取出来。尽量不要使用棉棒,如果实在不好取时,就用棉棒蘸上水使之变软,只在鼻孔处轻轻地擦。

耳垢一般会自然从宝宝外耳道口出来,所以用小指卷上湿毛巾,在外耳道口附近擦擦就行了,注意千万不要将棉棒等过细的东西伸入耳道内。

健康贴士

常见疾病

●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

宝宝出生后2~3天,一些宝宝的皮肤会出现发黄的现象,到出生第七天时,发黄最明显,这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一般很轻微,如果宝宝的精神很好,吃奶也正常,那么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一般8~10天会自行消退。

如果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早,在生理性黄疸减退后又重新出现而且颜色加深,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它的症状为皮肤发黄,白眼

球、泪水和尿液有时也呈黄色,如果新生儿精神倦怠、哭声无力、不吃奶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 便秘

宝宝每天应该有4~5次大便,但宝宝如吃母乳或特别配制的奶粉,可能次数会略少,

要注意大便的形状,正常大便应是软性的。便秘是指没有大便,或次数忽然减少很多。同时,大便变得很硬,排便时困难,以致婴儿哭啼。这时不妨先给些果汁或者把奶调得稀些,如果便秘情况不改,应该带宝宝去看医生。灌肠次数太多是危险的,会让宝宝养成依赖性,非要灌肠才排便,所以这方面还是听医生的指示去做较安全。

● 吐奶

宝宝吃完奶后,常常会吐出一些奶,这并不是生病,只是在吸奶时连带吸入了空气,在吃完奶后把空气吐出来,使得奶也跟着吐出。预防方法是,不要让宝宝吸奶吸得太快,而且在吃奶中途让宝宝有机会排出胃内的空气。当他吃完奶后,不要马上将他放回小床,而应该抱起他,让他把头伏在你的肩或膝上一会儿,轻轻由下向上抚扫他的背部,使空气排出(应可听到明显的打嗝声)。如果发现大量呕吐,应请教医生。

● 呕吐

当宝宝吃得过量,可能将部分或全部的奶都吐出来,这是无碍的。如果发生呕吐现象,应立即停止喂奶。每天给他喂几次少量的温开水。若呕吐不止,就该去看医生。注意,生病的宝宝必须在安静的房间休息,同时给以充分的水分,因为宝宝对缺乏水分特别敏感。

● 腹泻

腹泻是宝宝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在天气炎热,或受其他疾病影响时,都会腹泻。如果发现宝宝腹泻及发热,应立即去看医生,不可拖延。腹泻很容易辨认,大便次数忽然增多,而且稀焖和有臭味。在看医生之前,应让宝宝多吃流质东西(不是食物),如温开水或粥水,让宝宝多饮流质是很重要的,因为宝宝已失去大量水分,这种情形很危险。应注意保持宝宝的清洁卫生,也要在替宝宝处理完粪便后洗净双手,以防病菌传染。

● 脐炎

在脐带还没脱落的这段时间内如果护理不当,就容易感染细菌而发炎,引发脐炎。预防很简单: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脐带未脱落前给宝宝洗澡时要分成上、下两部分洗,不要让脐带及包扎脐带的敷料沾上水。如果脐带上的敷料湿了,要及时更换。一旦发现宝宝的脐部有渗出液,一定要找医生看。家长要按无菌操作的程序给宝宝清洗脐带。必要时还要给宝宝用些抗菌素。

● 湿疹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有遗传倾向。多见于对牛奶过敏的宝宝。人工喂养的宝宝患湿疹的就比母乳喂养的多。以2~3个月的宝宝患湿疹最严重。主要分布在面部、额部眉毛、耳廓周围,面颊部也有。初起时为红色的小丘疹,有渗液,最后可结痂、脱屑。反反复复,长期不愈。宝宝会感到瘙痒难受。

一般不严重的湿疹,可不做特别的治疗,只是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不要用香皂、浴液等给宝宝洗脸、洗澡,只用清水洗就行了。到了宝宝4个月以后,开始逐步给宝宝添加辅食,减少牛奶的摄入量,直到宝宝完全脱离以牛奶为主食,代之以饭食后,皮肤湿疹常常会不治自愈。全身治疗可口服抗过敏的药物如扑尔敏、维生素C。同时吃一些钙剂,较重的湿疹,可用硼酸水湿敷。患湿疹的宝宝,长大后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鱼、虾等。情况不明的,或长时间不退的,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诊治。

易发意外

● 卧床喂奶时,妈妈睡着了,乳房压住了含着乳头的宝宝的鼻子,闷住了宝宝的呼吸,最后导致宝宝缺氧窒息而死。故妈妈不应于睡时喂奶。

● 喂奶后宝宝溢奶,呕溢物吸入气管,引起宝宝吸入

性肺炎,重者可致窒息死亡。所以,宝宝喂奶后应侧睡,并应在喂奶后略直抱起,轻拍其背,使其呼出吸入的空气,可减少吐奶。

● 使用热水袋保暖时,因疏忽塞子未拧紧,热水流出烫伤宝宝皮肤,或由于热水袋太烫,离宝宝皮肤太近而导致烫伤。所以,热水袋内的水温应小于60℃,并用布包裹。

● 宝宝跌撞伤。由于未抱牢宝宝,或包裹松开未抓牢,洗澡时手滑未抱牢,或床塌陷等原因,均可使宝宝跌伤,应引起重视。

● 应尽量减少在宝宝身旁、床边放置物品,以免砸伤、碰伤宝宝。

安心问答

● 如何给宝宝称体重?

给宝宝称体重有几种简单的方法,可在家中进行。

(1)先用小被单将宝宝兜住,用秤称重,然后减去小被单及包括尿布在内的一切衣物重量,即为宝宝体重。

(2)家长抱着宝宝站在磅秤上称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宝宝体重。

测体重时应注意,在测量前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尽量给宝宝脱去衣裤、鞋帽、尿布等,仅穿单衣裤;所测得的数据应减去宝宝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每次测得的宝宝体重都应作记录,在注意宝宝体重是否达到参考标准的同时,还应注意体重增长的速度。有的小宝宝出生时体重比较轻,但其增长速度已达到甚至超过正常水平,尽管测得的体重还没有达到参考标准,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宝宝不但生长健康,还在努力“赶上生长”呢。相反,有些宝宝虽然测得的体重尚符合参考数值,但增长速度比较慢,倒要认真寻找一下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 如何给宝宝量身高?

身高(身长)是宝宝骨骼发育的一个主要指标,它包括头、脊柱和下肢长的总和。3岁以下的宝宝应躺着测身长,在医院有特定的量板测量宝宝的身长。

测量前先脱去宝宝的鞋、袜、帽、外衣裤及尿布。让宝宝仰卧在量板的底板中线上,头接触头板,面向上。测量者站在宝宝的右侧,用左手按直宝宝的双膝部,使两下肢伸直、并拢并紧贴量板的底板;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宝宝的足底,读取身长的刻度。

在家里,如果没有量板,也可让宝宝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在桌面或床沿贴上一软尺。在宝宝的头顶和足底分别放上两块硬纸板,测量方法和医院量板的量法一样,读取头板内侧至足板内侧的长度,即为宝宝的身长。测量身长时需注意足板一定要紧贴宝宝的足底,而不能只量到脚尖处,否则,会使测得的身长大于其实际身长。

3岁以上的宝宝,可站着测身高。可用身高计或将皮尺钉在墙上进行测量。宝宝直立,背靠身高计的立柱或墙壁,使两足后跟、臀部、双肩及头部均接触到立柱或墙壁,两手垂直于身体两侧,两膝站直,不能弯曲,足跟并拢,足尖稍分开,两眼平视正前方,头不能上仰或俯视。用一横木板紧压头顶,读取数值,即为身高。

宝宝到底能长多高,是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人的身高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遗传、内分泌、营养、疾病以及活动锻炼等等。一般来讲,5岁以前,宝宝的身高受遗传的影响不大,主要受营养、慢性疾病和内分泌因素的影响。5岁以后,遗传因素起一定的作用,父母高大的,宝宝一般也长得较高。但也有不少矮个子的父母其子女身高远超过父母的,说明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保证宝宝合理营养,充足的睡眠,一定的活动量,促使宝宝健康生长。

亲子培育

感官训练

● 视觉训练

宝宝天生就有模仿潜能,出生后8小时,宝宝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就可以学着妈妈的样子吐舌头、动眉毛和做鬼脸。面对面向宝宝做鬼脸,虽然滑稽,但宝宝却是非常有兴趣的。慢慢地,你会发现,宝宝在尝试着模仿你的样子呢,这是亲子互动,增进感情的好机会。

1.与宝宝面对面地轻声谈话,让宝宝注视你的脸,慢慢移动头的位置,设法吸引宝宝的视线追随你移动。要使宝宝看清物体,就要将物体放在距眼20厘米左右处。

2.用一个红球(或黑白、高低对比度图案)放在宝宝的眼前,引起宝宝两眼注视,慢慢移动,使宝宝两眼随红球转动。妈妈可经常移动位置给宝宝看,并用深情的眼睛注视宝宝,不仅可促进宝宝视力发育,还

可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3.把室内的窗帘拉上,使室内变暗,开灯1分钟,关灯1分钟,交替开关,10分钟内各开关5次,每天玩3次或者用手电筒代替感受光的明暗变化,发展视觉。

● 嗅觉训练

宝宝五天时,就能区别乳母和其他母亲奶的气味。可以给宝宝闻一闻做好的饭菜的香味;可以拿个苹果放在宝宝的鼻子边闻一下水果的香味。

● 听觉训练

在宝宝头的两侧摇动铃铛,节奏时快时慢,音量时大时小。观察宝宝对铃声有无反应,如宝宝听到铃铛声停止哭闹或动作减少,说明宝宝对铃声有反应。以后再训练宝宝根据铃声用眼睛寻找声源。每天玩2~3次。可检查听力,发展视听觉。

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念儿歌或者唱歌给宝宝听,不仅有助于情绪的安定,而且也增强了宝宝对音乐的反应能力。要经常和宝宝讲话,虽然宝宝听不懂,但听到父母的讲话声、笑声,宝宝会感到舒适、愉快,这也是最简单的发音训练。

(儿歌)摇啊摇: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还有团子还有糕。

● 触觉训练

每次换尿布或哺乳的时候,可以轻轻抚摸宝宝的皮肤,宝宝会觉得很愉快,这也是最简单的触觉训练。宝宝喜欢柔软而不是粗糙的感觉,不喜欢被粗鲁地摸抱。

宝宝的手常表现为握拳形状,有时能够张开。妈妈可经常轻轻扳动、捋顺宝宝的手指,或轻轻活动他的双手。不仅可以增强宝宝手指各关节的灵活性,还可以促进手的自然开合。喂奶的时候可以一边摸摸宝宝的小手一边与他说话,一方面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他会感到很愉快;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了宝宝的触摸觉、视觉、嗅觉的联系。

● 肌肉训练

在宝宝清醒时,给宝宝做四肢被动体操。将宝宝置于铺好垫子的硬板床上,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双手轻轻握住宝宝的手或脚,和着音乐节拍做四肢运动使宝宝感到舒适、愉快。如果宝宝紧张、烦躁,可暂缓做操。改为皮肤按摩,使之适应。

轻轻抓住宝宝的脚腕,然后左右交互屈伸,像是在太空漫步一样。然后再是两只脚一起屈伸。如在宝宝的小脚上挂上铃铛,屈屈伸伸的同时,还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宝宝运动起来,就更有趣了!加强关节的灵活度,让腿部肌肉更结实。

亲子游戏

● 问候

第一次贴近宝宝,家长可在宝宝耳边距离10厘米左右,温柔地对宝宝说:“宝宝,欢迎来到这个世界!”、“爸爸/妈妈欢迎你,好喜欢你!”

喂奶、换尿布、觉醒时可随时与宝宝轻声交流:”宝宝吃奶了”、”爸爸给宝宝换尿布了”、“宝宝真乖”等,使宝宝熟悉你的声音。

● 逗笑

引逗宝宝发音发笑。妈妈用亲切温柔的语音,面对着宝宝,使他能看得见口型,试着对他发单个韵母a(啊)、o(喔)、u(呜)、e(鹅)的音,逗着宝宝笑一笑,玩一会儿,以刺激宝宝发出声音。快乐情绪是发音的动力。

● 抓握

宝宝吃奶的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一根手指让他练习抓握;试着让宝宝抓握一下小玩具摇铃等,刺激宝宝的触觉发育。

本月智能测评

● 大动作测评:俯卧抬头

测评方法:让宝宝脸向下趴在床上,双臂放在头两侧,妈妈在宝宝前面摇动哗啷棒,逗引宝宝抬头。

达 标:宝宝能自己抬头,下颌离开床面2秒钟。

● 精细动作测评:握持物件

测评方法:让宝宝仰卧,妈妈将一支笔放在宝宝手中。

达 标:可握持笔杆2~3秒钟。

● 认知能力测评:用眼睛寻找声源

测评方法:将宝宝仰卧在床上,妈妈在离宝宝耳朵约9厘米处摇哗啷棒。

达 标:眼睛能向声源的方向移动。

● 言语能力测评:发细小喉音

测评方法:在宝宝清醒的时候,让宝宝仰卧,观察宝宝能否发音。

达 标:能发出除哭声以外的任何一种细小柔和的声音。

● 情绪与社会行为测评:1.眼对眼注视 2.逗引时微笑

测评方法:

(1)宝宝清醒时,父母与宝宝对视。

(2)让宝宝仰卧,父母不用手触及宝宝,而只用语言、表情逗他。

达 标:

(1)对视超过3秒钟以上。

(2)有微笑等愉快反应。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