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10678800000056

第56章 掌握生活节律,为了每一个明天

每逢放完长假又回到学校,孩子的生物钟就很难调整过来。他们常常黑白颠倒,白天上课的时候觉得困,上课打瞌睡;晚上到了要睡觉的时候头脑还很活跃,没有一点睡意。这样的作息习惯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率,而且会使孩子的身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开始引导孩子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规律,让孩子每天的学习和生活都处于最佳状态。

飞飞和扬扬要上学了,妈妈希望利用这20天时间来调整她们的作息时间。

执行的第一天,爸爸妈妈在出门前叮嘱老人,中午11点吃饭,12点15分让飞扬睡觉,大概睡80分钟。如果过了时间就不让她们睡了,带她们出去玩,让她们坚持到晚上再睡。这样,晚上就可以早点安排她们睡觉。可是老人没能控制局面,11点让飞扬吃完饭后,两个小家伙就一直玩,到了下午2点也没有睡意。老人觉得到过了点,就带飞扬出去玩,可她们走着走着就要睡觉,而且赖在路边不想走。老人拗不过,只好让她们回家睡了一个多小时。

看来白天的努力没能成功,晚上爸爸妈妈以为可以让孩子早点睡,可是打开电脑一忙,忘记了时间,过了晚上9点。于是妈妈急忙带孩子去睡觉,不一会儿妈妈就出来了,她以为两个孩子差不多都睡着了。可过了一会,爸爸进房间一看,两个小家伙在里面正闹得欢呢。想想,下午才刚睡了一个多小时,现在才晚上9点多一点,她们怎么睡得着?妈妈没有办法,只好给她们讲故事。就这样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到了晚上11点,孩子终于略显睡意,纷纷躺下了。晚上11点,正是孩子平时睡觉的时间。

就这样,全家人一天的努力完全失败。

飞扬的妈妈希望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可是失败了,一方面是因为她没有一套适当的方法,另一方面她没有弄清楚属于孩子的作息时间。人体的机能状态在一天24小时里是有规律可循,但是每个人的规律各异。心理学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人的体力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算起以23天为一周期的“体力盛衰周期”;人的感情和精神状况则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算起以28天为一周期的“情绪波动周期”;人的智力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算起以33天为一个周期的“智力强弱周期”。充分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达到最佳状态。为了孩子每一个健康的明天,父母要引导他们掌握生活节律。

第一招:掌握人体器官工作表,合理安排作息和饮食时间。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介绍了人体器官24小时工作表:

1:00是人体进入浅睡的阶段,此时头脑较清楚,很容易醒,所以熬夜的人在这个时间段想睡反而睡不着。

2:00人的绝大多数器官处于一天中工作最慢的状态,肝脏却在紧张工作,生血气为人体排毒。

3:00是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的阶段,这个时候人体的全身肌肉完全放松。

4:00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刻,这时,血压处于一天中最低值,糖尿病病人易出现低血糖,心脑血管患者易发生心梗等。这时也是老年人最易发生意外的时候。

5:00处于人体阳气逐渐升华,精神状态饱满的时候。

6:00人体血压开始升高,心跳逐渐加快,所以是高血压患者吃降压药的时候。

7:00人体免疫力最强,因为刚吃完早饭,营养逐渐被人体吸收。

8:00人体的各项生理激素分泌旺盛,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9:00最适合打针、手术、做体检等。此时人体气血活跃,大脑皮层兴奋,痛感降低。

10:00是人的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

10:00~11:00属于人体的第一个黄金时段。心脏充分发挥其功能,精力充沛,不会感到疲劳。

12:00人在紧张工作一上午后,需要休息。

12:00~13:00是最佳的“子午觉”时间,这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不宜疲劳作战,最好躺着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

14:00是人反应最迟钝的时候,所以容易有昏昏欲睡之感,人体应急能力降低。

15:00午饭营养吸收后逐渐被输送到全身,工作能力开始恢复。

15:00~17:00为人体第二个黄金时段,最适宜开会、公关、接待重要客人,也是孩子大脑最活跃的时间。

16:00血糖开始升高,有虚火者此时表现明显,如阳虚、肺结核等患者的脸部最红。

17:00工作效率达到午后时间的最高值,也适宜进行体育锻炼。

18:00人体敏感度下降,痛觉随之再度降低。

19:00是最易发生争吵的时间,因为此时是人体血压波动的晚高峰,人们的情绪最不稳定。

20:00人体进入第三个黄金阶段。记忆力最强,大脑反应异常迅速。

20:00~21:00适合做作业、阅读、创作、锻炼等。

22:00随着呼吸开始减慢,体温逐渐下降,最适宜对身体进行梳洗。最好在22:30泡脚后上床,能很快入睡。

23:00阳气微弱,人体功能下降,开始逐渐进入深度睡眠,一天的疲劳开始缓解。

24:00气血处于一天中的最低值,除了休息,不宜进行任何活动。

第二招: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律。

人体存在智力、情绪、体力周期分别为33天、28天和23天的生物钟,这三种“钟”存在明显的盛衰起伏,在各自的运转中都有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所以被称为“人体三节律”。在高潮时表现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乐观、记忆力、理解力强,这时是学习、工作、锻炼的大好时机;相反,在临界或低潮期时会表现耐力下降、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健忘走神,这时易出车祸和医疗事故,也难在考试中出成绩。了解自己三节律的临界日和低潮期,可以在心理上早作准备,以顽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克服困难,安然度过临界期和低潮期。以下是计算自己智力、情绪、体力钟的高潮、低潮和临界期的方法:

先算“总天数”,即计算出生之日至所计算之日的总天数。公式:t=(365.25×周岁数)±x。式中“t”表示总天数,“x”表示除周岁数以外的天数。例:某人于1935年10月15日出生,要计算1987年1月29日的这天生物节律,t=(365.25×52)——259=18734(天)。

再算“余数”,将前算得的总天数分别除以33、28、23(即智力、情绪、体力节律周期的天数),然后得到余数。注意必须用手算,而不要用电子计算机计算。18734÷33=567……23(智力钟余数);18734÷28=669……2(情绪钟余数);18734÷23=814……12(体力钟余数)。

把余数求出之后,如果只需要了解计算日处什么期(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期),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周期天数除以2对照法”,又叫半周期法:33÷2=16.5(智力钟半周期数);28÷2=14.0(情绪钟半周期数);23÷2=11.5(体力钟半周期数)。将“余数”与半周期数作比较,若余数小于此种生物钟的半周期数,此生物钟运行在高潮期;如果大于半周期数,运行在低潮期;若接近半周期数或整周期,以及余数为零者,则为临界期。

例如,智力钟余数:23>16.5为低潮期;情绪钟余数:2<14.0为高潮期;体力钟余数12>11.5,数字接近半周期,为临界期。

第三招:借助辅助活动拨正紊乱的生活节律。

长时间地打破规律的生活,会造成生物钟紊乱。人会感到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判断力差、疲劳、萎靡不振,工作、学习效率低,出现睡眠、饮食障碍,“困了睡不着,饿了吃不下”,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易感染疾病,原有疾病会加重病情。生活节律强的人表现比较明显,且恢复也慢。

采用泡脚的方法调整睡眠。生活节律不强的人很快能自行调整好,但是对于出现明显不适的人,可以采用泡脚的方法。睡前一小时热水泡脚,水温至脚能忍受,泡至脚踝,双脚互相搓脚心。如果水变凉了,要再加热水以保持水温,泡15分钟,用手搓脚。出水后,盘腿再搓脚心,足底从跟部上量一寸(食指第1~2关节为一寸)处,用双手拇指向上搓至涌泉穴,反复搓双脚5分钟。然后作腹式呼吸10次,速度宜慢,每分钟4~6次。

调整饮食帮助调整人体生物钟。由于长时间熬夜会导致饮食无规律,胃肠生物钟已不正常,疲劳状态的机体,也产生大量酸性物质。这时要适量食用碱性食物(牛奶、青菜类、鲜蘑菇类、干鲜豆类、水果)。不宜选择油炸、高热量、糯米类、有刺激性及酸性食品(肉、鱼、禽、蛋、谷类),这些食品不仅会增加胃肠负担,还会影响机体排酸,加重胃肠生物钟紊乱,延长不适感。短时期忌饮浓茶、咖啡、烈酒,晚餐宜七八分饱。

使用适量药物拨正生物钟。首先要补充过度消耗和流失的微量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B族。可服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能很快地恢复人体活力,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适量运动有助生物钟调整。机体锻炼,以静力性项目为主,可以试试练瑜伽。

通过调整吃饭时间调整生活规律。美国研究人员通过老鼠实验发现,一日三餐何时吃有可能对于调整人体生物钟具有重要作用。一日三餐是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适应人体肠胃环境及生理功能的生理节律。定时进餐可以维持血液中营养物质的稳定,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一般来说,每餐之间间隔4~5小时是根据食物在人体胃中停留的时间决定的。7:30左右,即在起床后20至30分钟吃早餐最合适,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12:00~12:30吃午餐为宜,午餐是最好的休息时间,应该让自己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吃午饭;一般在晚6点以后、7点以前吃晚餐为最好,这样在4小时以后,即到晚10点以后或11点左右睡觉,较为适宜。另外,父母不应该提倡孩子吃夜宵,因为临睡前进食,不仅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睡眠,还会影响第二天早餐的食欲。不过对于要上晚自习的孩子来说,用脑时间较长会有饥饿的感觉,为了保证睡眠的质量,建议夜宵应少量,而且在9:30~10:00为宜。

第四招:注意四季人体生活节律的差异,适度调整。

人体的健康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密不可分。《黄帝内经》中记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长期以来它对人们养生防病、抗老防衰起着重要的作用。

秋冬之季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和太阳一同起息、小睡个懒觉,是为了滋阴。

春夏之季,自然界万物复苏,草木生长旺盛,人们的起居也应随之做出相应调节。清晨起床要早,不能再像冬天一样赖被窝,“夜卧早起”,差不多6、7点钟起床,晚上11点钟左右睡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