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10678800000054

第54章 自护自救,学会生存

孩子玩火而导致丢了性命,贪玩到河边游泳而溺死,回家路上被人绑架……这些新闻时常有见。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总不能24小时地对孩子加以看管,如果他们从来没有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这些情况的出现父母是需要负一定的责任的。父母平时对孩子呵护有加,反而降低了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自护自救是安全知识的第一课。

1999年2月22日,华俊才9岁,他住在无锡市广丰新村,被父母反锁在家里做作业。

早上11点的时候,华俊把塑料尺掉在了床下的地板上,于是他点了蜡烛,趴在床底下找。一不小心,华俊手上的烛火突然引燃了被褥。火一下子就窜了起来,小华俊先是用手拍打,可是一点用都没有,火反而更加旺了。他见不管用,又开始用杯子盛水灭火,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火越烧越大了,面对浓烟烈火,小华俊急忙逃离了卧室,并随手关紧了房门。火灾并没有使小华俊吓得不知所措,他沉着地打通了“119”报警电话,然后来到窗口喊救命。当他从窗口看到消防车到来时,他叫得更大声了。

消防官兵听到求救声,迅速用消防斧连破两门,救出了处境危险的小华俊。

这则新闻告诉我们,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自救知识,能使他们在关键时刻脱离危险,保护自己。小华俊能够在如此惊险的情况下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这与他在平时接触过自护自救的常识是分不开的。据调查,不少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几乎为空白,通常采取的办法就是看到危险时,才会紧张地提示孩子“别动那个”“离远点”,可至于为什么“不要动”“离远点”,孩子往往并不知道。孩子的好奇心常常使得他们再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而父母又不在身边,危险就很难避免。意外情况是不可预料的,只有让孩子掌握了意外自护的常识,才能避免伤害。让孩子学会自护自救,是学会生存的开始。

第一招: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自救能力。

好的心理状态是孩子自我保护的基础,让孩子在发生意外时能够不慌乱、进行良好的心理自救可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平时要教会孩子有应急的心理准备。

要在平时告诉孩子,一般情况下可能遇到的几种险情,并且告诉他们解决的方法。

教育孩子遇事要沉着冷静,不要不顾后果地采取跳楼、翻墙等危险行为。

多看一些自我保护的书和相关的电视,树立必胜的信心。

要学会团结好人跟坏人斗智斗勇。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遇事细心勇敢。

第二招:创造良好环境,减少危险可能性。

消灭不安全因素。父母要注意对现有的、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建筑进行拆除和改造,对大型玩具进行全面检修,认真检查每一颗螺丝,做到防患于未然,将意外伤害消灭在萌芽之中。

创造安全的环境以及做好预防危险的前期工作。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缝在孩子的手绢或衣服上,即便孩子暂时走失,遇到好心人也可帮忙联系;药品或者化学品放在上了锁的抽屉、箱子或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不要把可攀爬的凳子、桌子放在窗边、阳台上;电源插销、开关等不要放在孩子可以触到的范围之内;孩子在嬉戏、哭闹时不能进食;给孩子必要的性教育,孩子长到四五岁,父母就应向孩子说明哪些部位是个人隐私区,任何人无权随意接触,即使是医生检查身体,也要监护人在场监督。

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能。很多体弱的孩子不爱活动,造成动作不协调、平衡能力差,遇到情况反应慢,所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而那些活泼健壮的孩子,由于好动、灵活、反应快,遇到情况能采取紧急措施,因此受意外伤害较少。由此可见,增强孩子体能是提高他们自护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父母应该经常带领幼儿去郊游,通过远足活动对孩子进行力量和耐力的练习;自觉加强排球、跳绳、投掷、翻滚等项目的练习……

第三招:学习自护自救基本常识,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

教孩子相信直觉。父母不仅要告诫孩子留意从接触的人或事中获取不安的感觉,还要注意倾听,鼓励孩子讲出他感觉不安的人和事,然后耐心地传授应对方法。

遇人求助多个心眼。父母要告诉孩子,对于陌生人问路或请求协助寻找丢失的宠物之类的事要保持警惕,这是犯罪分子诱拐儿童的两种普遍伎俩。要让孩子知道,任何人甚至是警察或消防员,在未得到孩子监护人允许的情况下,都不能将孩子带走。

不要只防陌生人。父母常会这样叮嘱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其实,孩子并不一定懂得什么是陌生人,在他们看来,只有那些面目凶恶的人才像坏人。事实上,许多想侵犯孩子的人通常会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父母更应该特别提醒女孩,不要单独在外留宿或跟异性到任何地方去。

勇敢地说“不”。尽管父母都想培养孩子有教养,但也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破常规。比如,有人想威逼孩子做无礼或危险的事时,教会孩子勇于说“不”。

让孩子尽情倾诉。父母与孩子要经常交流,如果孩子对某人不满,父母不要简单地制止孩子说某人坏话,而要和孩子一起分析,让孩子畅所欲言。这样孩子一旦遇到搔扰才愿意向他所信赖的人尽情倾诉。

遇事不仅仅求助警察。遇到麻烦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识,还要让孩子知道,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员,甚至路人都可以成为求助对象。让孩子明白,多一个可求助的人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莫轻信网友。随着网络的普及,孩子接触网络馅饼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因此父母要告诉孩子注意保守家庭及个人秘密,不要轻易约见在网上结识的人。

第四招:教会孩子应对险境,提升自护自救能力。

家中煤气泄漏。告诉孩子阀门的开关方法,煤气泄漏会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状况,要快点打开窗户或大门通风。然后迅速将煤气阀门关闭赶快离开家,到外面拨打急救电话999、120或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千万不要在煤气味浓时打电话,这样做可能会引爆煤气。

意外烫伤。告诉孩子尽快在水龙头下冲洗,并拿出牙膏涂抹。严重的时候要求父母带去医院检查。

遇到陌生人。只要是孩子没有见过的都应该算是陌生人,不能轻信。不要让孩子随便告诉对方自己的行程安排。如果遇到陌生人送东西,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对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都别动心,尤其是对“我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等都别相信,并且明确告诉陌生人,父母就在附近,或用“爸爸马上就要来接我”的话,把陌生人吓走。假如陌生人还缠着你,就声东击西,趁其不备朝人多的地方跑,大声求救,高叫“火警!”以引起路人的注意。

面对暴力事件。孩子身单力薄是无法和歹徒搏斗的,因此不用教一个小孩子如何用拳脚打败侵犯者,但孩子却能做许多吸引周围人注意的事情,或者利用周围的障碍物与坏人周旋。除了找警察外,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员,甚至路人都可以成为求助对象。

独走时有人盯梢。父母要告诉孩子,独自回家时发现有成年人在后面跟着你,一定要想办法“割”掉这个尾巴。简单的方法是:到一个离自己最近的十字路口,向正在执勤的交警叔叔问个路;或者直接说后面有坏人跟着。遇到危险的时候,让孩子懂得求助是非常有效的。如果坏人胁迫你跟他走,就惊叫着奔向人多的地方;如果知道这时家里没人,千万不要往家里跑。

遭遇有人过分亲昵。在孩子遭遇性侵犯的案例中,相当部分是熟人造成的。因为他们已经取得了孩子的信任,不再受到设防。所以,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原则:除了爸爸妈妈,别人都不能碰自己的身体,也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隐私处,更不能让别人接触自己的隐私处。此外,还要让孩子知道,不能让自己与陌生人在封闭的房间里相处,如果有人正在侵犯自己的身体,可以大声叫喊:“爸爸快来呀!”以此来蒙蔽坏人,然后趁其不备,赶快逃离。

遇到有人勒索钱财。父母要告诉孩子,此时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这种情况下决不能逞强,钱是小事,要尽量避免自己受伤害。同时,要记住坏人的样子,事后及时报警。如果父母有事在孩子放学时不能去接他,记得要与同学结伴而行。

游乐场找不到父母。4岁以上的孩子都应该清楚记得家人的电话和自己的住址,平时父母要将如何打电话和如何在街上找到公用电话的方法一遍遍地演示给孩子看。如果是5岁的孩子,有必要让他学认路和辨别方向,知道距家最近的公交站名。如在游乐场与父母走散,可以在原地稍等一会儿,然后请工作人员帮忙找到广播室求助。父母要叮嘱孩子“遇事不慌”,千万不要随“好心人”到人少的地方或他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