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10678800000047

第47章 会理财,才会生活

很多父母由于爱子心切,把自己的钱都花在了孩子身上,这导致了很多孩子以为赚钱是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他们常常一时兴起往家里搬回很多新东西,没用几天就扔在一旁。这不仅浪费了父母的血汗钱,也养成了乱花钱的坏习惯。带着这种习惯长大的孩子,在以后自己的独立生活中也很难克制自己,可能成为当今流行的“月光族”。

高爸爸近段时间很烦,因为他的大儿子沉溺于收集棒球卡,小儿子每周都光顾游戏软件商店。而且两个儿子买回来的东西没几天就扔到一边,变成了垃圾。为了改掉孩子这种不良的消费习惯,让他们重视金钱的真正价值,高爸爸尝试了各种策略,经过一些失败之后,也取得了一些成功。

一开始,高爸爸让每个孩子选择一个共同基金,然后每个月都给他们存进去一小笔钱。高爸爸以为这样可以使孩子懂得投资,还可以教导孩子要节俭。可是他的如意算盘却打错了,大儿子是典型的追逐业绩的投资者,总是在成长性股票基金备受追捧、处于牛市顶峰时买入,随后在熊市几乎触底时转向保守的平衡型基金。尽管这一招失败了,但是高爸爸一点也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账户资金永远在不断增加,因为他每个月都放一笔钱进去。

此外,高爸爸还准备了一个笔记本,用以记录两个孩子的存款。然而这本“父亲的银行”只是个权宜之计,时间一长,大儿子开始对自己的存款最后只会落入父亲的口袋而感到不满。因此,高爸爸又改变了策略,转而为两个孩子在银行里开了活期账户。新账户的利率自然没那么高,但两个儿子每个月都会收到银行的对账单,也可以在网上查询账户余额。最重要的是,这两个账户银行还提供免费的提现卡。儿子对这种方式很是满意,因为他们可以自由地从柜员机取款。

从个人的账户里取钱这一招还真管用。慢慢地,大儿子对棒球卡没有了兴趣,小儿子虽然没有放弃买游戏软件的爱好,但买的数量明显减少。两个儿子说,他们宁愿看着自己账户里的钱不断增加,也不要每个月都花光。高爸爸问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他们答道:“以前感觉那是您的钱。但现在,觉得钱是属于自己的了。”高爸爸高兴地说:“这是你们做得最好的一次。”现在,他的两个孩子终于懂得勤俭节约了。

高爸爸能够从小就注意孩子的理财倾向,并用真实的投资方式来引导孩子,这是值得当今父母学习的。其实理财并不是大人的必修课,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金钱观念和理财能力已成为孩子生存必备的基本素质。国内外儿童专家认为:孩子趁早接触钱,学习理财,长大后,也就越会赚钱。从小塑造子女正确的财务观和金钱观,会成为孩子未来的事业、生活的好帮手,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学会理财。

目前国内的年轻父母对孩子的理财商数(MQ)越来越重视,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形成理财观念,打下财富基础。根据学者研究,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关键期是5~14岁。

第一招:定期发放零用钱,使孩子懂得金钱的作用。

无论家庭条件如何,父母或多或少都要给孩子零用钱,并把钱数控制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内。一开始时,父母可以“周”为发放零用钱的时间单位。等到孩子习惯后,时间慢慢拉长为“月”。这种方式除了可让孩子学习在固定时间内分配金钱消费之外,也可训练孩子对钱的规划、使用能力。一个建议是:每个月的第一天给孩子一定的零用钱,由孩子自行支配,提前花光也不能再向父母索要。零用钱包括孩子平时爱买的零食费用、买文具的费用,如果需要买课外书,父母可以与孩子各付一半。零用钱的发放不论什么情况,都一定要严格按照约定的时候发放。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让孩子懂得如何勤俭。

积分制。找一个挂历或硬纸板,每次孩子在家里做完一件有益的事就给他加一分。到周末你可以奖励他,比如1分奖励1角钱。这个方法对年幼的孩子效果最好,他们的工作相对简单,比如叠被子或布置餐桌等。

反向选择。把孩子的零花钱(比方说每周5元)换成硬币装入玻璃瓶内(也可用角币)。每次你让孩子帮忙干家务他不答应的时候,你就从里面拿出几个硬币。到了周末,剩余的钱就是他的零花钱。

第二招:培养记账习惯,训练孩子有计划地用钱。

父母有时只会责怪孩子乱花钱,可是这钱花到哪里去了,不仅父母弄不清楚,就连孩子也说不出来。这个时候,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记账。首先,给孩子准备一本记账本。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帮助孩子将未来一星期所需的花费写下来,然后逐日补上额外支出项目。记账的内容还包括零花钱、压岁钱等收入与支出。记了几次后,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记账。记账可以使孩子做到“胸中有数”,如果账上的余额不多了,他们就会控制自己的购买欲,从而懂得以收抵支、欠债要还的道理。此外,父母还可以借此了解孩子的消费倾向,若发现有偏差,可适时纠正。

让孩子建三本账簿,把每一笔收入都分成三份。第一本账簿记录日常支出;第二本记录为将来投资而准备的资金,就是常说的第一桶金,为更高级的理财做准备;第三本记录为远期目标而准备的资金,也可以叫做“梦想基金”。

不在乎账本的大小和数量,关键是记账的过程和持之以恒。

梦想基金。比如说孩子想要某样东西,价钱比较贵,且孩子想要的东西往往会很多,但是他想要的不一定是他需要的,此时可以让孩子把想要的东西列成一张详细的清单,在旁边写上价钱。然后和孩子探讨,看看哪些属于需要哪些属于想要,最后选出最最需要的。需要和想要虽然只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必须让孩子有一个理性消费的思维。

第三招:开设银行账户,培养储蓄观念。

储蓄是理财的基础,若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意味着理财观念已开始萌芽。父母们不妨从给孩子买储钱罐开始,鼓励他们存钱。在家里自己存钱只是培养储蓄观念的开始,开设银行账户才是真正培养孩子的储蓄观念的好方法。为增加存钱动力,父母可以设定存钱目标,当孩子达到目标时,给予额外奖励。例如,孩子当年的储蓄达到一个指定的金额,便可以获得一定的奖金,储蓄金额越高,奖金的金额也越高。比如,假设孩子每年储满500元,就可以得到100元奖金;储满1000元,得到250元……此外,当父母到银行办事时,不妨也把孩子一起带去进行随机教育,让孩子了解银行作业流程、ATM功能等等。若父母已开始利用此账户理财,则可利用银行对账单、投资报表等,向小孩说明,让他们亲身感受“复利”的效果,激励孩子多储蓄。

第四招:让孩子学当“管家”,体验“有付出才有收获”。

许多孩子没有正确的理财习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懂得挣钱的艰辛,也不懂得“柴米油盐贵”。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当家”的机会,例如,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买菜、交水费、交电话费等,使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父母每个月都需要支付哪些开支;带孩子购物,向孩子示范理智的消费习惯,告诫孩子用好每一件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再便宜也坚决不买。这样,等孩子慢慢学会节约,避免家里出现“财政危机”。

要改变孩子不正确的消费观,父母还可以让孩子了解你的工作,体会父母的辛劳。比如让孩子到父母打工的工地上体验一天,让他也流点汗试试。只有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血汗钱是怎么来的,他才会在幼小的心灵产生震撼,才会知道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