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愫眼看世界
10678500000025

第25章 飞向大洋彼岸

小时候常常听母亲讲“古今”,尽管当时听得很仔细,很认真,时间久了,也就都淡忘了,记下来的只有不多的几个情节片段。记得母亲曾经讲地底下还有一层人,这层人高不过一尺……

一个连字都不识的农村老太太讲出的故事自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了。不过在我们的地下,地球的那一边,确实还生活着一层人。按照经纬度划分,这层人就是美利坚人,正对应兰州的便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当然,这层人不是传说记忆中矮矮的一尺,而是人高马大的高族群人。

小时候想看看地下那层人的愿望,今天终于要借助现代化交通工具——飞机实现了。

2007年4月12日,我有幸作为中国广播电视赴美技术考察团成员,乘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大型客机,前往美利坚作为期半个月的广播电视业务考察。

按照日程安排,今天从北京飞往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飞行时间十二个多小时。

中午12点整的航班,我们早晨9点钟就从饭店出发,因为按惯例,出国出境,安检的手续是很繁琐的,加上海关检查,托运行包和赶往机场的时间,差不多得要三个小时。

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检查,我们正点登上了美联航客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太过繁忙,飞机起飞排队就像蜗牛行步一样,12点20分我们才跃上蓝天,飞向浩瀚的太平洋,飞往大洋彼岸——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

北京到旧金山空中距离为10480公里,按飞机的正常航行速度最少也得12小时左右,就是说三四百号旅客得在密封的空间熬上一个整天。

上次去欧洲时,来回都乘坐的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班。虽然都是最大的客机波音747,但200型机型老旧,几百号人眼巴巴地守着投影,没有电视看,广播音乐也很单一,有些频率干脆就没有声音,和2003年在澳大利亚去往新西兰的澳航豪华747-400型客机比,一人一台电视机,可收看十套电视节目,可同时听18套音乐,还可以打游戏的条件比就逊色多了。原想这次乘美联航客机,机型一定很高档,等上了飞机一看,心凉了半截,也是一架老掉牙的200型飞机,心里老是琢磨这十几个小时太难熬了。

美联航的飞机老旧,飞机上的空乘人员也不年轻,她们大多都有五六十岁,有个别年龄大的大概不小于六十岁了,脸上的肉都下坠了,和中国年轻漂亮的空姐比,这些早就成了空妈了。

飞机虽老旧了些,但它卖力的飞,从雷达显示仪上看,时速最高时达到1015公里,大多时间在九百七八十公里。空乘人员年龄虽大了些,服务质量却非常的好,不停地在走廊里穿来穿去,主动地为旅客服务,“咖啡”“tie”“哦特”的叫个不停。真是佩服她们的这种敬业精神。

有大型飞机这样的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世界变小了,同吃一种饭菜,把全球各族各色人的差别就变得更小了。本次航班上大多坐着两种人,一种当然是返乡的美国人,另一种则是前往美国的中国人。不管美国人、中国人,饭菜的内容都是统一的,只有两种可供选择:牛肉拌意大利面,另一种是鸡蛋炒米饭。不由分说,我要了鸡蛋炒米饭。为什么说地球变小了呢?因为两种饭菜的味即合中国人的口味也合美国人的口味,原以为是北京准备的,但后来边吃边看,得知是美国人自己准备的,所有的配料都是美国货。正餐是鸡肉、米饭、小油菜、切成片的凉西红柿、卷心菜和类似豆皮状的东西,还算好吃。原本拌生菜吃的甜辣酱不经意间拌一小块面包吃掉了,觉得生菜没什么拌了也就真正生着吃了,刚刚吃完了又发现原来还有一包类似什么酱闲着了。当然,一盒黄油照例闲着,那玩意我向来不沾口的。

飞机一路不太平稳,到日本京都上空后颠簸得越来越厉害,且左右摇晃,以至于飞机尾部的铁箱子“哗啦”作响,响声怪吓人的,此刻人人脸色好像都变了,大家都默不作声,任凭飞机摇晃,下面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但愿它保佑我们太平,安全飞往目的地。

由于逆着太阳飞行,北京时间下午4点半,天就黑下来了,飞机刚刚到达和俄罗斯的堪查加半岛经度相同的位置附近,这里才飞越了太平洋的三分之一左右,接下来还有三分之二、近8小时的飞行时间。这颠簸难耐的8小时真是让人觉得太长了。

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6点50分,此时的飞机平稳多了,天黑两个多小时,我还是没有一丝睡意,根据飞行时间该到了太平洋中部的位置,机舱外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

供晚餐了,是美国产的方便面。碗要比中国产的小些,味道还像那么回事。据说,美国人不吃方便面,不发手机短信,原因是美国人手不大灵活方便,眼下我就看见他们很起劲的在吃。这人的习惯还是可以改变的!

天亮了,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10点,再有两小时就要到旧金山了。东方的色彩很漂亮,我要照相和摄像了,就此搁笔。

2007年4月12日晚于

北京飞往美国旧金山的航班上

旧金山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