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读懂孩子“说明书”:如何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10673700000015

第15章 如何使用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惩罚方式

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孩子是怎样学会犯错的

"鲍罗,帮我把盘子刷子。"

"我现在不想洗。"

"鲍罗,该你洗了。"

"我不能等会再洗吗?妈妈--"

"就现在洗,鲍罗。"

"今晚我不想刷盘子。"

"刷吧,妈妈奖给你一块钱。"

"奖两块吧,我们就可以成交!"

做父母的正在为本应是孩子该做的工作提供奖励,而这孩子却还要讨价还价,设法逃避自己该帮忙的事儿。贿赂孩子是他犯错的诱因,贿赂孩子可以将错误行为同正确的行为混为一谈。

贿赂会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完全占据主要地位,千万不要使用这种方法让孩子改变他的主意。在你这么做的时候,你是在鼓励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与你对抗,"瞧,我拒绝刷盘子,反而得到了两块钱的奖赏!"如果孩子犯错了,就立即处理它,而不要用贿赂的方式。

米切尔与妈妈去超市购物时,一路抱怨磨人。当妈妈用一只棒棒糖贿赂了儿子,想让他安静下来,尽管孩子是安静了下来,可是下次再去与妈妈上街,小米契尔还会磨妈妈买糖,才肯乖些。通过一次抱怨,看到妈妈做出反应,小米契尔意识到抱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错误就是这样逐渐地发展了起来。

许多通情达理,指示正确的父母是偶然或无意地教孩子犯了错,做妈妈的康尼并无意去培养小米契尔的错误行为,如果你去问她是不是她教坏了孩子,她会叫起来:"你开什么玩笑?为了让孩子听话,我累得几乎是散了架!"

一些父母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孩子一些本是错误的,不应被接受的行为施予奖励。比如父母在孩子不高兴时就额外的关照一下,答应孩子一些非份的要求或是做了不应在当时做的事情,以使让孩子驱走不快。这种特别的关照是可以让孩子暂时处于一种较好的状态;而稍小一点的孩子就会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假装不高兴以骗得父母的特别关照,不快乐反而变成了一种奖赏,孩子常常将不快与食物联在一起,一旦他不高兴了,一块糖、一包炸薯条或是一顿肯德鸡就会让不高兴烟消云散。

生活中总会遇到些不快,我们需要教会孩子不讲任何条件的沉稳地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在孩子的童年里做家长的经常把食品与不愉快联系在一起,小恩小惠于孩子,成年后,孩子将无法养成一种良好的饮食习惯。想想当孩子无事可做,呆在家时,他会有多少次打开冰箱的门,随意吃自己爱吃的零食?

不要在你生气的时候惩罚孩子

一天林达匆忙的赶回家想取回上班时忘在家的文件。当她到家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屋里,正当她想马上去邻居家报警的时候,她听到了一阵咯咯的笑声。她大叫了起来,又是一阵咯咯笑的声音。她走进十三岁女儿的卧室,又听见了咯咯的笑声。原来南希和她的两个朋友藏在了衣框里,她们逃学了。林达恼火极了,她无法平静地思考。她所说的只能是:"南希,这几天我和你爸爸要好好考虑一下为此你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林达并没有因为愤怒而丧失了理智,进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实际上只是让她女儿担心上好几天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惩罚了。

当你生气时惩罚孩子,实际上你同时在做两件事;你一边在惩罚着孩子,一边又在做出愤怒的反应,如果你的孩子是故意让你发脾气怎么办?如果是因为过去发生的某件事,你的孩子想要跟你扯平或报复又怎么办?这样的话,你的愤怒对他来说并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奖励。当孩子的不良行为惹得你大发脾气的时候,实际上你正在教你的孩子如何控制情绪,你的孩子反而控制了你,这是愤怒的代价。孩子的不良习惯不但没有被惩罚,反而更加顽固了。因此,坏习惯越来越多。

惩罚的作用因为惹你发脾气而相抵消了。一些孩子当他们成功地惹恼你而获得了控制权,他们宁愿挨屁板子做为代价。能够打破这个报复恶圈的唯一方法就是停止在你发火的时候惩罚孩子,如果你发现自己生气了就走开,首先你得消除你的愤怒,然后再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千万不要让孩子使你匆忙行事。

不要在你生气的时候惩罚孩子。首先你要冷静下来,因为你惩罚孩子的目的是教你的孩子如何在将来表现得更好,而不是和他扯平。有的时候,可能你的孩子会使你非常生气,但这时绝对不是惩罚的最佳时机。我记得有这样一个孩子,由于受到父亲的严厉惩罚而一直郁郁寡欢。当我和他的父亲谈起这件事的时候,他说那是因为孩子把他的一些工具给弄丢了,他当时太生气了,就告诉那孩子这辈子都别想再碰他的工具。显然,他的反应有点过火了。

当你由于生气而反应过激的时候,你可能会说,那并不是你的本意,你不可能惩罚孩子一辈子。因此你不要在生气的时候惩罚孩子,你这样做只会告诉孩子惩罚是报复的一种形式。

惩罚的目的是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教育孩子如何做出正确决定,只有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规矩惩罚孩子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只是一时冲动做出的惩罚的决定肯定收效甚微。你在生气的时候,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反面的榜样,这样你就无法教育孩子如何做出正确决定。

不要用令孩子尴尬的方式惩罚孩子

惩罚不应该让孩子感到难堪,更不要羞辱和贬低孩子。因为惩罚孩子只不过是想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惩罚使孩子感到难堪,孩子的心里就会滋生出不满情绪来。这种难堪的感觉会使孩子认为你很讨厌或者很不公平,如果这样的话,孩子就不会做一些你认为是正确的事,他也不会学着与你合作。在生气的时候,他会反过来也这样对付你,由此,一场恶性循环开始了。

不要在其他孩子面前惩罚你的孩子。把你的孩子带到一边,指出他的错误行为并告诉他得为此受罚,等过一阵儿,你再和孩子单独谈谈这件事。

要始终如一地执行惩罚

惩罚措施一定要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一旦你决定对孩子的某种错误行为做出惩罚,就要坚持到底。如果你只是偶尔想起来惩罚一次的话,那么情况就会更糟。一旦你告诉孩子他得为他的行为受惩罚,你就要一直坚持这样做。不管你多累多烦,该惩罚孩子的时候还得惩罚,你决不能让他的错误行为从你眼皮底下溜走,一次也不行。许多父母都犯了这样的错误,孩子喜欢这样,因为这使得他有机会试验你,看你这次是不是会惩罚他。

安吉拉搞不懂为什么任何惩罚对她的独生子布赖恩都不起作用。她说:"我什么都试过了,可对他都没用。他从来不按照我说的做。"经过几番谈话,我得知安吉拉在一周内偶尔惩罚布赖恩一两次,其余的时间,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由于安吉拉没能坚持执行惩罚措施,因此布赖恩可以在一天内犯好几次错,而一周却只被惩罚一两次。这对孩子来说,当然是最划算的交易了。这样安吉拉和布赖恩都陷入了误区,安吉拉认为惩罚并不起作用,所以她就不坚持执行惩罚措施。布赖恩认为他大多数时间都可以逃脱惩罚,因此他就继续犯错误。后来,安吉拉制定了一个使用积极反馈和惩罚措施的计划;她开始重视父母与孩子的合作,并主动教育孩子如何做出正确决定。她也使用一些轻微的惩罚措施,并且能坚持始终一致的执行,结果,随着安吉拉的转变,布赖恩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

惩罚措施要合情合理

惩罚措施一定要合情合理,短期且简单的惩罚往往比严厉的措施更有效。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应做到反应适度,不要因为孩子没吃完自己的那份菜就限制他一个月的活动自由,只要取消他的甜食就足够了。如果惩罚是合理的,孩子就会知道哪种行为是正确的。

父母应该在孩子犯错误之后立即实施惩罚。这个措施采取越及时,效果就越显著,这一点对小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不过当你正在气头上时,就另当别论了。千万不要在你生气的时候马上惩罚孩子,首先你得冷静下来,正如当林达发现南希逃学时所做的那样。同样,你也可以说:"你会为此受到惩罚的,不过我得先冷静一下。"

对待一些孩子经常犯的错误,父母应该先尝试用一些积极方式,若实在不行,再采取惩罚措施。然而大多数成年人都首先想到用惩罚来对付孩子的错误行为。其实你完全可以通过积极肯定他的优点从而改进他的缺点,例如,两个孩子吵个不停,你可能会对他们说:"你们如果再这么吵下去的话,这个周末你们俩个谁也不许出门。"

实际上,如果你不提惩罚这件事,相反,你能指出错误行为的反面,效果肯定不一样。争吵的反面是合作,当你看到他们正在合作,分享的时候,就应该用鼓励的语言和积极的回馈。比如,你可以说:"很高兴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好,你们能一起合用计算机,真太好了!你们应该为自己感到自豪。"很多家长都首先想到用惩罚的方法解决麻烦,但却没有人喜欢那种感觉,它就像个陷阱,而唯一能够摆脱这个陷阱的办法就是集中精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

请你给孩子些建议,好吗?

帕姆搞不懂为什么斯蒂文表现这么差,她想采取积极的措施,但又总忘记。斯蒂文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孩子,他总去动那些他不该碰的东西,每次看到斯蒂文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帕姆就又沮丧又伤心,她不是大吼大叫,就是大打出手。然而这些似乎都不起作用。亲爱的读者,你能给帕姆什么建议吗?

孩子通过抱怨、耍赖和发脾气得逞,他其实是个地地道道能操纵父母的小专家。有些情况下,是孩子自然而然的一种能力,而有些时候,孩子的这种行为却是我们做家长教出来的。我们常常屈服于孩子的脾气,满足他们提出的种种要求,这些又恰恰在孩子以后的成长岁月里增加了孩子犯错的机率。通常,在孩子两岁的时候,这种状况就时常发生。

每次你去买东西时,都会见到像小米契尔那样的孩子。有好几次你都会犯愁,就像做家长之前犯愁一样,那时我总在想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现在一切都清楚了,就是因为做家长的轻易地屈服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的结果。

当一个孩子通过大喊大叫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他便懂得了犯错误还会有回报。一旦他知道了这些,孩子的行事方式就很难再被改变,不仅仅是家长做出让步就可以改变的那么简单,所以请停止给孩子造成错觉吧。

在布兰特和奥德拉的家里,他们得在上学前把床铺整理好,否则的话,他们就要提前三十分钟上床睡觉。布兰特最后一次没有整理床铺是在三个星期前,而奥德拉在一周之内几乎有四天早上都没有叠被子,为此,她每次都要提前上床。

大多数父母都认为早上床睡觉是一种好的惩罚方式。这看起来似乎不错,可实际上又怎么样呢?这种惩罚对布兰特很有效,他总是记着整理床铺以避免受到惩罚。他现在认为晚一点儿睡觉对他来说很重要。

然而对于奥德拉,早些上床并不能算是惩罚。她不在乎这个,早点儿睡觉对她的坏习惯没有任何影响,她还是不打算叠被,也许她喜欢早些上床睡觉呢。这种惩罚对布兰特很有效,对奥德拉却不起任何作用,因此对奥德拉应该使用另外一种惩罚方式,一种能够使她改掉坏习惯的方式。

惩罚是一种消极行为,当使用得当时,它可以消除或减少不良习惯。然而正确地实施惩罚是很难的,它需要始终如一的坚持。过多的惩罚是有害的,它不但会产生逆反情绪,还会使人精疲力竭。惩罚确实有作用,但有效地使用惩罚却不那么简单,多数的父母认为惩罚会使孩子不再重复那些不良行为,有的时候会这样,但有时却不会。

"你是怎么惩罚你的孩子的?"

"我对他大吵大嚷。"

"你的孩子对此有何反应?"

"他没有任何反应,他一般是不会理会我的。"

"然后呢?"

"然后我就生气了,有时我会再一次大吼大叫的。"

"他会停下来了吗?"

"可能会停一会儿。"

"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有时我打他的屁股。"

"你多长时间打一次他的屁股?"

"一天大约八至十次吧。"

任何一种惩罚方式用的如此频繁都会失去作用的,不良习惯不会因此有所改变。孩子们不会去听父母的吼叫,他们也不会在乎被打屁股。

小结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成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快乐。--马卡连柯

帕姆需要意识到她的惩罚方式不起作用,斯蒂文对打骂已经司空见惯了,可他的错误还是照犯不误。帕姆需要控制自己,生气和恼怒只能使形势更为恶化,没准她的愤怒正是对斯蒂文的鼓励呢。总之,帕姆-定要牢记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她所拥有的最强大的武器就是积极的反馈。

惩罚确实起作用,但它不容易实施。相比较而言,实施积极的反馈就容易得多,也有趣得多。积极的反馈会在孩子们的内心产生动力,它能教给孩子自律,并促使家里形成健康愉快的气氛。在这方面很成功的父母都很重视积极的反馈。实际上,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它们,积极的反馈和惩罚都在起作用,成功教育孩子的关键在于意识到它们,并根据情况正确的运用它们。

仅仅对取得控制权感兴趣的家长会选择惩罚。而希望孩子能够合作的父母则会选择积极的反馈并辅以少量的惩罚,如果你强调的是积极的措施,那么适当一点的惩罚就足够了。

下面几页是"冰箱启示"将这几页复印下来,挂在冰箱门上。第一页是-张表,上面列了一些有关惩罚方式的问题。

第二页是一个小结,总结有关如何巩固或纠正孩子的各种行为的方法,后面两页讲的是积极的回应和惩罚之间的比较。许多父母如果说,他们偶然看到的这几页的内容确实帮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回应上。我希望这几页对您也会有帮助。

当你对孩子进行惩罚时,你最好能先问问自己这样十个问题:

1、惩罚能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吗?

2、惩罚能不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3、这么做能不能在今后起到减少惩罚必要性的作用?

4、当我惩罚孩子时真的很生气吗?

5、惩罚是不是教育计划中的一部分,我今天这样做究竟对计划的进展有没有推动作用?

6、我这么做对孩子来说是否公平?会不会让孩子感到羞愧和不安?

7、我能不能对孩子做到始终如一?

8、如果不生气的话,我能不能坚持惩罚的做法?

9、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惩罚孩子吗?今天的惩罚对孩子来说公平吗?

10、在惩罚孩子之前,我是否想过用其它的方法去解决此事?

如何巩固和纠正孩子的各种行为

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

对孩子好的行为,你应该去给予积极的回应。

举例来说:

当孩子做了好事时,做父母的应该感谢他,这是奖赏他的最好方式。

当你看见孩子与伙伴们共同分享他的快乐时,你应该告诉他,你为他所做的感到骄傲。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1、相反,对于孩子的不好行为,你应立即采取如下措施,让它向相反方向转化。

例如:

如果你想减少两个孩子的争吵,可以在不吵架的时候让他们意识到这点。

如果孩子有与你截然相反的观点。

2、你可以制定条令规定如果孩子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作为惩罚,他就要被扣除一部分零用钱。

比如说:

不要满足孩子的过高要求。

当孩子试图让你去接受你并不同意的观点时,不要理睬他。

3、利用惩罚。

常见的例子有:

如果孩子回家晚了,就以第二天不能出门作为惩罚。

如果孩子逃避做家务,就从他的零用钱中扣除一部分。

积极回应和惩罚的比较

积极的回应

惩罚只能造成双方的不快

它能让孩子明白良好行为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如何去思考。

惩罚很有可能让孩子对一些不良行为更感兴趣。

回应能激发孩子做好事的热情。

惩罚对提高孩子做好事的积极性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会让孩子感到一种成就感。

会使孩子感到失败的沮丧。

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

惩罚对孩子的自尊心的提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能让孩子更加自信。

让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

让孩子对自己的决定充满信心

惩罚并不能给孩子带来信心。相反,有时它只能给孩子带来多余的担心和恐惧。

会激励孩子去寻求新的目标。

惩罚会让孩子感到绝望:"我为什么要去试?算了,我总是遇到麻烦。"

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当我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时,我感觉自己非常了不起。"

惩罚常常使孩子对他所做的一切回避责任。

能促进家庭气氛的和谐与融洽。

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疏远。

让孩子有勇气对自己的父母说真话。

惩罚会使孩子没有勇气与父母进行交流。

能让孩子相信别人,对人热情。

使孩子具有攻击性。

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可靠的教育方式。

惩罚这种方法却很难运用得当。

选用容易坚持的惩罚方式

一种真正的惩罚是很少使用的,因为很少用得着这样做,这是关于惩罚的金科玉律。惩罚是为了减少更多的惩罚,是为了减少不良习惯,如果习惯没有任何改变,那么惩罚就是无效的。

很多父母都犯了这个错误,他们大多地把精力敌在惩罚上而不是坏习惯上,如果在一天里你要因为同一个坏习惯惩罚你的孩子五六次,那么这种惩罚就不会起作用了。

如果你不断地追加惩罚,而坏习惯依然不改,那么这惩罚也不会再起作用了。应该说,重要的不是惩罚,重要的是那种不良习惯。

因此,一种惩罚必须要改变它,如果不能,就试试别的方式,你可能认为大叫、吓唬,责骂以及打屁股是好的惩罚方式。

这些确实可以缓解你的愤怒,但它们绝不是好的惩罚方式。它们对不良习惯没有长期的作用,愤怒和惩罚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