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内在的智慧
智慧是一个女人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通过它,每一个女人都能在充满希望和期待的人生岁月里,享受到生活的温馨和甜蜜。
女人的智慧不仅仅是常识,不仅仅是知识,不仅仅是聪明,也不仅仅是经验。一个女人的智能是站在常识、知识、聪明和经验的台阶上,观察这个世界时所睁大的那双充满欣赏和不断有所发现的眼睛,是将这个美丽世界纳入其中、融入心灵时绽放的那朵感悟的花朵。
女人的智慧是心灵世界里一条涌动的河流。只要梦想还在,激情还在,她就会永远奔腾不息,并把生命之舟驶进更广阔的生活海洋,给她的生命之歌注入精神与现实的和谐音符。
女人的智慧就是与豁达博大的胸襟相随,与积极的心态为友,与乐观向上的人们同行。
女人的智慧就是生命中有梦想,有灵魂的翅膀,并用幽默的情趣和快乐赋予它生命。
女人的智慧如水,水无处不在,浩淼无边的大海里,蜿蜒曲折的江河中,我们生命的每一个微小细胞之中……女人的智慧就像是水一样,渗透到她所处理的每一件事物之中,滋润着女人的生命。
当我们进入成年,我们的思想日益成熟,有着属?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体悟,因此,是到了找回真正自我的时候了。我们要返回内心,探索内在的智慧,从丰富的内在世界找寻改变生命的力量!智慧的女人知道,学习与成长是灵魂进化的全部。每一次我们学习到新的事物,都会深化我们对生命的了解。
我们每个人都隐藏着内在的智慧、爱和幸福的宝藏,所有我们要问的问题的答案,都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之中,只是需要一点时间去思考,这就是静坐的重要性。它让我们沉静下来,以便接收到自己的内在智慧,这也是我们和一切生命之间最好,也是最直接的通道。
我们可以逐步形成追逐内在智慧的天赋,只要创造机会,它自然就会来到我们心中。要怎样才能做到呢?可以找个闲暇时间安静地坐下来,向内心深处探索,并且找寻宛若山中深潭般和平、深远且宁静的氛围。静坐中,我们可以找到喜乐,接触到广大无垠的爱,它们全在我们的内心之中,没有人能偷走这些宝藏。
给自己一些时间倾听内在的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天不拿出一些时间静坐,没有人可以完全接触其内在的智慧,在静谧中打坐,是我们能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没有一个外人对我们的生命有足够的了解,倾听自己的心声,只有倾听会以最好的方式,引导你走完生命的旅程!
不要盲目崇拜权威
生活中有很多变相的权威和偶像,比如学历、权贵、名流等等,它们会禁锢你的头脑,束缚你的手脚。如果盲目地附和众议,就会丧失独立思考的习性;如果无原则地屈从他人,就会被剥夺自主行动的能力。
电影明星洛依琳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了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年轻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
整个巴黎都知道她,但这个姑娘却没表示出丝毫的惊讶和兴奋。
“您喜欢看电影吗?”洛依琳不禁问道。
“当然喜欢,我是个电影迷。”
她手脚麻利,看得出她的修车技术非常熟练。半小时不到,她就修好了车。
“您可以开走了,小姐。”
洛依琳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
“对不起,我还有工作。”
“这同样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难道不亲自检查一下吗?”
“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
“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
车跑得很好。姑娘说:“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
“怎么,您不想再陪陪我吗?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
“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是个影迷。”
“您不认识我?”
“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后洛依琳。”
“既然如此,您为何对我这样冷淡?”
“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只是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绩,我有我的工作。您今天来修车,是我的顾客,我就像接待顾客一样接待您;将来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像今天一样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
洛依琳沉默了。在这个普通的女工面前,她感觉到自己的浅薄与狂妄。
“小姐,谢谢!您让我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现在,我送您回去。再要修车的话,我还会来找您。”
对权贵和名流的崇拜,只能给我们自己带来两种结果,第一是对自卑心的安慰,第二是对自尊心的亵渎。
人生而平等,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一样重要,我们有什么必要降低自己的人格去向权贵和名流表达平白无故的敬意?恪守本分、不卑不亢,做人才不丧失尊严。问题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这样?
有一名酷爱文学的女青年,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一位著名的作家指导。可是这位作家当时正好眼睛不适,于是学生便将作品读给作家听。
读到最后一个字,学生停顿下来。作家问:“结束了吗?”听语气似乎意犹未尽,渴望下文。这一问,可能写得不错,学生心中暗喜,马上回答说:“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她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构思叙述下去。
又“念”了一会儿,作家又似乎难以割舍地问:“结束了吗?”
小说看来写得真不错,学生心中暗想着,于是她更兴奋,更激昂,更富于创作激情。她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续、接续……最后,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学生的思绪。
电话里有人找作家有急事。作家匆匆准备出门。
“那么,没读完的小说呢?”学生问。
作家回答:“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询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结束。没必要画蛇添足,看来,你还没能把握情节脉络,尤其是缺少决断。”
决断是当做家的根本,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学生追悔莫及,自认性格太易受外界左右,作品难以把握,放弃了当做家的梦想。
多年以后,这个女孩儿遇到另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羞愧地谈及那段往事。谁知这位作家惊呼:“你的反应如此迅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出众,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假如能正确运用,你的作品一定能脱颖而出。”
别人的意见固然可以参考,权威的意见固然值得参考,但参考毕竟是参考,作决定的还是自己。这是因为,权威可能今天是权威,不代表永远是权威,而且权威有很多,你是听信哪种呢?今天正确的权威不代表真理!如果你多问几句,这是真的吗?如果你改变一下,这次不这样做,结果会是怎样?如果你说不,会是怎样?不要害怕自己的决定会错,因为权威们也不知道真正的事实到底是什么,他们也是以自己的经验在做判断。相信自己的决断是正确的,你也就实现了自我突破。自我突破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是面对权威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出路所在。
崇拜权威,他们会禁锢你的头脑,束缚你的手脚。不要照搬权威的意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坚持并创造出一条权威之外的属?自己的成功之路。
读懂方与圆的生存智慧
俗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要想在复杂的社会上求得生存,就必须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懂得应变的道理。善于权变,审时度势,相机而动,古来许多成功者的成就都足以说明,不懂变通的人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一提到审时度势,相机而动。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墙头草,迎风无力,任意东西,左右摇摆不定,风吹向哪边,便倒向哪边。不用说,很多人都喜欢那种迎风挺立的傲松,认为没有定性的小草不好。换个角度来说,大家都承认的一个原则就是:为人应有一种骨气。诚然,为人处世缺不得骨气,并且,我们这里所说的相机而动,也绝非是要人们学墙上之草,随风任意摇摆,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任何事物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正如孔子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墙头之草固然是左右摇摆,但这也并不失为一种求生之道。试想几尺高墙之上生有一草已属不易,寸土之上,瓦砾之间,独出新芽,婀娜于天地之间,岂非奇事?墙头草自知身单力薄,生性柔弱,便避免与这强风劲吹分庭抗礼。相风而动,因风而摇。都说它错了,它却能保存自己,挺立于墙头之上。
海中礁石因是傲然挺立,敢与海浪争锋。排浪滔天,礁石却迎风顶浪,屹然不动,终落得千沟万痕,伤痕斑斑,坑坑点点。都说礁石好,却落得面目模糊,断肢残骸。
因此,我们不能说墙头草就无可取之处,墙头草的随风倒正是为了生存。试想,如果连自身的性命都保不住,还要谈什么宏伟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创什么宏图大业。
有这么一个传说故事:
据说,在燕王征北时,来到一条大河边,河水滔滔,波浪翻滚,湍流如箭,没有舟桥,无法过河。当时又值九月,离河水封冻尚早。燕王在河边率兵马无计可施,军心浮动,士气不高。燕王心急,便派一人出去观看河水是否封冻,那人跑到河边一看,河水滚滚,毫无冻冰之象,便跑回来报:“回燕王,河水毫无冰冻之迹象。”
燕王听罢,大怒,一挥手:“拉下去,杀了!”
那人被推出去砍了头。
燕王又派一人出去察看,那人来到河边。河水汹涌,依旧奔腾不息,浪花翻卷,哪里有半点封冻征兆,那人回来如实回报:“燕王,河水的确没有冻冰之迹象。”
燕王问也不问,拍案大喝:“推出去,杀!”
第二人又被砍头。
燕王又派第三个人前去探看,那人到河边观望,河水奔流如故,他并不比前面的两个人多看到什么,但他回来后,没有如实报告,而是随机应变地说:“恭贺燕王,河水已经封冻,冰层厚盈几尺,如钢浇铁铸,大兵即可渡河。”
燕王大喜,说:“重重地赏他,传令三军,今晚渡河。”
第三人非但活命,而且得了重赏。当夜晚间燕王率兵踏水而过,顺利渡河。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有的人为了使故事自圆其说,就说当时燕王过河时,水中有好多乌龟在水下浮着,托着那些士兵过了河。
我们且不去论故事本身是真是假,但其中的道理却是让人深思的。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都如实回答,遭到的都是灭顶之灾。第三个人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却领了重赏。燕王让看河水冻结与否的目的在于稳定军心,而绝非河水本身。前两个人,思想僵守,不懂应变,杀身之祸在劫难逃。第三人善于思变,巧妙回答。点中了燕王的心事,得到了燕王的赏识。
第三个人充分发挥了“墙头草”的智慧。不但保住了性命,还获得了丰厚的赏赐。其实,因为在任何一个地方,或是任何一个环境中,都会有二种人存在,那就是强者与弱者。那么身为弱者的你,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你就要学会变通。不然,你就会被排挤,那么你的苦日子也会随着你的不变通随之而来。
善于权变,审时度失,相机而动。有智能的女人,当然懂得这其中的道理。
追求时尚把握适度原则
当然,女人爱美没有错,追求时尚也没有错。只是在追求时尚时,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把握适度的原则。
1.多运动。
一个时尚的女人可以没有美丽的容貌,也可以没有丰厚的薪水,还可以没有各种名牌香水。但是,时尚的女人必须是一个爱运动的健康女人。
虽然运动不是追求时尚的灵丹妙药,但是运动的确可以拉近女人与时尚之间的距离。在人们感叹女人为体育运动痴迷所展现出来的豪情时,体育运动正高举着时尚的大旗,引领着更多的女人,在追求时尚的大路上飞奔。
2.注重时尚的和谐。
(1)时尚与性格的和谐。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追求时尚时也应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时尚。模仿不是美,时髦也不一定是美,只有当内在性格与时尚追求和谐一致时,女人的美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当时尚成为女人的一种“强加物”时,它就会破坏女性的美。例如,旗袍给人以文静优雅的感觉,“假小子”式的女性就不宜穿着。所以,女性追求时尚要注意服装款式、色泽、质地都应与个性吻合,不可一味地模仿。
(2)时尚与年龄的和谐。时尚具有很强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的女性追求不同的时尚,已经成为普遍的生活现象和文化现象。所以,女性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来选择恰当的时尚服装。三四十岁的女性应穿着柔和性色彩的时尚服装,这类服装色彩心理反射不太强烈,流动美感属?中等水平,装饰性线条不太多,显得安定而宁静,给人以沉静、典雅之感。
(3)时尚与环境的和谐。女性在追求时尚、强调着装个性化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环境的因素,即在选择时尚服饰时,应与一定场合的气氛和谐统一。例如,在办公室里不宜穿着过分时髦的时装,不能给头发烫太夸张的颜色。如果在比较严肃的环境里工作,刚好社会上流行红色,你头顶耀眼的红发去上班,肯定会引来异样的目光。
(4)时尚与职业的和谐。职业不同,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就不同,因而,女性在追求时尚时要注意与自己的职业相协调。例如,女教师为人师表,就要为学生做好榜样,因此穿戴不要太前卫,以免造成不良的影响,损坏自己的形象。在追求时尚的同时,注意结合职业特点来着装,可以显示出女性的工作能力和气质风度。
3.切忌重金追时尚。
有些商家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故意将一件成本很低的商品打造成价格不菲的时尚用品,如一张普通的木床,价格可以高到能买下半亩树林;一件花花绿绿的衣服能花去女人一个月的工资;一个吊挂在脖、腕上的小饰物足以使几个失学儿童的三年学费得到全额支付……面对如此这般的所谓时尚,女性不应不识,更不能不防。
三四十岁的女性,追求时尚没有错,但要把握好度,这就是有智慧的女人与愚蠢的女人的区别。
女人要懂得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顾名思义,就是对幸福的追求持一种极易满足的态度。
这种态度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下的产物,我国古代哲人们认为,人的痛苦根源不是在于贫困而在于欲望。欲望、追求都得不到满足便产生了痛苦;一种欲望满足之后很快便有了新的更进一步的追求,总是不满足,总有痛苦。
渴望成功,而每个成功的同时,也是烦恼的开始,因为人的“欲壑难填”。
其实,真正的快乐在过程中,而不是在最后的结果上。
“希望的事情,总是要实现,而实现了的希望总是变味的”,是哲学上的表述;《茶馆》里秦二爷说的“有牙的时候没有花生豆,有花生豆时又没牙了”,是艺术性的演绎。但他们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留有遗憾,奋斗的结果也许并不像人们期待的那样美好。所以,聪明的人应当珍惜过程,珍惜眼前的东西,满足眼前的状况。
聪明的女人常常把知足常乐与中庸之道联系起来,为人处世讲究适中、折衷,既能勇往直前的追求理想,也能甘于平淡,直面得失。
文人们对知足有着偏好,曾国藩认为人生一切都“不宜圆满”,以免乐极生悲,名其书房为“求阙斋”。林语堂说半玩世半认真是最好的处世方法,不忧虑过甚,也不完全无忧无虑,才是最好的生活。一个计划,1/3实现了,1/3没实现而遗憾,1/3已经忘却了,是最正常的。全部实现了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戏剧中“抑制高潮”是成熟的手法,因为高潮过后就是结束,尤其是人生不像自然界那样循环不尽,“四季交替”只有一次。应当尽量维系和延长相对足够的状态,残缺也是美的一种境界,可以使人处在一种相对满足的感觉之中。
虽然不能从哲学或是其他理论的高度来阐释知足,聪明的女人却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同样的道理,知足常乐!
幸福是比出来的
常常有人抱怨着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是非常幸福的。
如果你拥有自己的家庭,有关心自己的人,每天吃得饱穿得暖,这就比世界上很多的人幸福了。
早上睁开眼睛就能看到清晨的太阳,身体健康无病无痛,那么你比世上其他上百万的人更幸运,因为他们在死亡在线苦苦挣扎,甚至有可能再也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
假如你从未遭受到战争的威胁,从未经历过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滋味,那么你的处境要好于世界上其他五亿人。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房子住,晚上有床可以睡觉,那么你比世上75%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抬起头面带微笑而心存感激,那么你是幸运的,因为很多人本可以像你一样心存感激,但却没有这样的机会。
所以说,拿自己的优势跟别人的劣势比,越比越幸福;相反,若拿别人的优势与自己的劣势比,却会越比越伤心。幸福是比出来的,痛苦也是比出来的,关键看你怎么比,聪明的女人知道该如何比较出幸福,而不是痛苦。
知足常乐是一种心态
知足常乐是一种看待事物发展的心情,不是安于现状的骄傲,自满的追求态度。《大学》曰:“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而达到最理想的境地和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是最好的。
知足常乐,知前乐后,也是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如此才不至于好高骛远,迷失方向,碌碌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弄得心力交瘁。
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唯有知足,方能常乐。
知足常乐,贵在调节。可以从纷纭世事中把自己解放出来,独享个人妙趣融融的空间。对内,发现自己内心的快乐因素;对外,发现人间真爱与秀美自然,把烦恼与压力抛到九霄云外,感染自身及周围的人群,促进人际关系的逐步亲近平和,进一步拥抱浅景淡色与花鸟虫鱼。
知足常乐,对事,坦然面对、欣然接受;对情,琴瑟和鸣,相濡以沫;对物,能透过下里巴人的作品,品出阳春白雪的高雅。
做到知足常乐,良好心态就会和待人处世并驾齐驱,充满和谐、平静、惬意、真诚。这是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找不着北的时候,知足常乐,是平凡人生中深沉的最丰富的底色,它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来说,是最好的避风港口。休憩整理后,毅然前行,来源于自身平和的不竭动力。
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中蕴涵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
更多的时候,知足常乐是融合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意境中的。知足常乐,是一种人性的本真。在孩童时代,我们会为拥有自己梦想得到的东西而喜上眉梢,笑逐颜开,烙下一串串深刻的记忆。今日重温,也许会忍俊不禁,无论行至何方,所处何位,知足常乐永远都是情真意切的延续。
生活中的不如意,感情上的一塌糊涂,事业上的不顺心,都是一种心态。
人,长大了,欲望也会跟着年龄一步一步增加,不像孩童时那么容易得到满足。可是若干年后回头看看,我们今天的欲望与孩童时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得到和失去只在一瞬间,而在一路前行时,聪明的女人会停下来,看看四处的风景。
当然,知足常乐,不是要躺在成绩簿上睡大觉,沾沾自喜,盲目乐观,矫揉造作,狂放不羁。事情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洞察暂时的成功,然后乐于进取,乐于开拓,为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鼓足信心,做好充分的准备,乐观的心态才不至于扭曲前进的风帆。知足常乐,真正意义上是个人永远追求的精神加油站。
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了,才懂得它的弥足珍贵,最主要的是我们遗落了那一份拥有时的心旷神怡。现代人匆匆的脚步已定格为一种时代的风景,竞争与挑战接踵而至,在前进的道路上,当我们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如果我们都能乐由心生,对待困难的工作情绪,就会如阳光般朗朗映照。
知足常乐,聪明的女人会在自己能力控制范围内循序渐进,不把太多不可能的事实摆在自己的眼前。她的聪明不仅体现在对未来的追求上,更体现在时机适宜时的放弃上。执着是一种美德,但有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知足常乐,在烦躁与喧嚣中,会过滤一种压抑与深沉,沉淀一种默契与亲善,澄清一种本真与回归,久而久之,步伐轻盈,精力充沛。
小说《笑傲江湖》里有一句话: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这不失为一种人生感悟,点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真谛。
如果每个女人都能知足常乐,世间便少一点儿纷争,多一点儿平和。
学会分享,学会爱
有一位哲人问他的学生:“对一个人来说,最需要拥有的是什么?”答案很多。哲人都摇头否定,但有一位学生的答案令他露出了笑容,那位同学答道:“一颗善心!”哲学家说:“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了别人所说的一切东西。因为有善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知足常乐,能去做一切与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他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和可亲的朋友。”
一颗善良的心,一种爱人的性情,可以说是一个女人最大的财富。虽然她给予他人以爱、同情和鼓励。然而她本身却并未因为给予而有所减少,反而会由于给予而获得更多。她把爱、同情、善意给人的愈多,她所能收回的爱、同情和善意也就愈多。
有一个女人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中,死了以后,她想搞清这是为什么。于是她来到上帝的面前讨教怎样才能获得快乐。上帝对她说:“来,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他们进入了一个门上写着“地狱”两个字的房间,看到许多人正围着一桌丰盛的食物坐着。他们骨瘦如柴,但眼睛里却充满贪婪和焦急。他们每个人手上都绑着一把勺子,只因为勺子太长,所以食物没法儿送到自己的嘴里。他们的互相争抢,更增加了吃饭的难度。
“来,现在我带你去看另一个地方。”上帝又带她进入了一个门上写着“天堂”的房间。这个房间也有一大群人围着一桌丰盛的食物坐着,他们的勺子跟刚才的那群人的一样长。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满脸幸福的微笑。他们又吃又喝,有说有笑。原来他们是互相喂对方吃的。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活在世上要学会分享和给予,养成互爱互助的行为。那群地狱里的吝啬鬼宁愿饿死。也不愿去喂对方,而天堂里的人们却知道“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有一个48岁的女人。丈夫病逝不久,儿子又因车祸而身亡。她整天沉浸在悲痛之中,久而久之得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好心的邻居劝她去做些能使别人快乐的事。然而,快50岁的她能做些什么呢?她过去喜欢养花,自从丈夫和儿子相继去世后,花园都荒芜了。她听了邻居们的劝告后,强忍悲痛。开始整修花园,施肥灌水,撒下种子,很快花园里就开出鲜艳的花朵。此后,她每隔几天就将亲手栽培的鲜花送给附近医院里的病人。她给医院里的病人送去了温馨,得到了一声声的感谢。那些美好的话语轻柔地浸润着她的心田。她的忧郁症也慢慢地治愈了。她还经常收到病愈者寄来的贺年卡、感谢信,这些卡片和感谢信驱赶了她的孤独,使她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快乐。
所以,不管一个人的生活多么平凡,所处环境多么困难,都应该掌握这个使自己解脱的精神处方--多想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快乐!
让别人快乐,同时你也会得到快乐,否则。带给你的就是误解和愤怒。“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威尔逊总统说,“我想,我可以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的更紧。但是如果你来找我说:‘我们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见相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会发现,彼此的距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彼此的分歧并不多。而且看法一致的观点反而居多。你也会发觉。只要我们有彼此沟通的耐心、诚意和愿望,我们的沟通就不成问题。”
让别人快乐,并不是只有大富翁才能做的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只要用心去找,努力去做。虽然没有一文钱可以给别人,但是你能比那些慷慨解囊的富翁做更多的善事。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个盲人说:“其实很简单。我提上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我手里提上灯笼,别人就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身上,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助人就是助己。当一个女人微笑着奉献出自己的善良时。那么这个世界也会对她展露最舒心的微笑。
你不必期待每一个人的赞许
要想成为一个自信女人,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性,不要让别人(或自己)的消极想法影响你的行为和事业。
对于一件事情是否应该去做,如果你去征询十个人的意见,通常会有七个人说“不能做”,两个人说“不好说”,表示赞同的人最多只有一个人。这就是经济学上有名的“一二七法则”。绝大多数女孩之所以最终没有成为成功者,就是因为深受“一二七法则”的左右,陷于其中而无法自拔。
有一位大学教授,曾举例说明男、女学生处理问题时的不同态度。他说,有一次美国的学校举行考试,其中一道试题是:在时钟的两点到三点之间,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重迭?结果,许多女学生都用公式计算,在那里埋头列着繁琐的算式,费了好大劲,仍未得出任何结果;而许多男学生都拨表,一下子就得出了答案。
这位大学教授不无感慨地说:“人家本来就没有限制你用什么方法去得出结论,你为什么不用最简单、最实际的方法去做呢?”
当然,你决定走新路的时候,一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连你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也会反对你,你必须勇敢地坚持己见。只要你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成功,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反对的声音自然就会烟消云散了。
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实在不胜枚举。
黛比从小就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和鼓励,但由于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根本顾不上她,这种经历使她长大以后依然缺少自信心。尽管她嫁给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丈夫,但美满的婚姻并没有改变她缺乏自信心的状态。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必须选择一条属?自己的新路,否则就会庸碌无为地度过余生。她对自己的父母和丈夫说:“我准备去开一家食品店,因为你们总是说我的烹调手艺有多么了不起。”她的父母和丈夫都告诉她说:“这真是一个荒唐的主意。你肯定要失败的,这事太难了。快别胡思乱想了!”但这一次,黛比没有听从他们的劝阻,而是毅然决然地采取了实际行动。
生意刚开始的时候的确很艰难,食品店开张的那一天,竟然没有一个顾客光临。黛比几乎被残酷的现实击垮了。看起来自己似乎必败无疑,她几乎相信父母和丈夫的看法是对的。
不过,黛比并没有退缩。她决定坚持下去,并一改平时羞涩的窘态,端起一盘刚刚烘制好的食品在她居住的街区,请每一位过往的人品尝。这样做的结果使她越来越自信,因为所有品尝过她食品的人都认为味道非常好。
今天,“黛比·菲尔茨”的名字已经出现在美国数以万计的食品商店的货架上,她的公司“菲尔茨太太原味食品公司”,也已经成长为美国食品行业中最成功的连锁企业。
要想成为一个自信的女人,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性,不要让别人(或自己)的消极想法影响你的行为和事业。
莫尼卡·狄更斯二十几岁时虽然已是有作品出版的作家,可是仍然举止笨拙,常感自卑。她有点胖,不过并不明显,但那足以使她觉得衣服穿在别人身上总是比较好看。她在赴宴会之前要打扮好几个小时,可是一走进宴会厅还是会感到自己一团糟,总觉得人人都在对她的打扮评头论足,大家都在心里耻笑她。
有个晚上,莫尼卡忐忑不安地去赴一个不太熟悉的人的宴会,在门外碰见另一位年轻女士。
“你也是要进去的吗?”
“大概是吧,”她扮了个鬼脸,“我一直在附近徘徊,想鼓起勇气进去,可是我很害怕。我总是这样子。”
为什么?莫尼卡在灯光照映的门阶上看看她,觉得她很好看,比自己好得多。“我也害怕得很!”莫尼卡坦言,她们都笑了,她们两个都不再那么紧张了。她们走向前面人声嘈杂、情况不可预知的地方。莫尼卡的保护心理油然而生。
“你没事吧?”她悄悄问道。这是她生平第一次心不在自己而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这对她自己也有帮助,她们开始和别人谈话,莫尼卡开始觉得自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而不再是个局外人了。
穿上大衣回家时,莫尼卡和她的新朋友谈起各自的感受。“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比先前好。”莫尼卡说。
“我也如此,因为我们并不孤单。”
莫尼卡想:这句话说得真对!我以前觉得孤立,认为其余的人都自信十足,可是如今遇到了一个和我同样自卑的人。原来,我因为让不安全感吞噬了,根本不会去想别的,现在我得到了另一启示:会不会有很多人看来意兴高昂,谈笑风生,但实际上心中也忐忑不安?
莫尼卡常为其供稿的一家报馆有位编辑,总让她觉得此编辑有些粗鲁无礼,问他问题,他只用一两个字来答复,莫尼卡觉得他的目光永远不和自己的目光接触。她总觉得他不喜欢自己,现在,莫尼卡怀疑会不会是他怕自己不喜欢他?
第二天去报馆时,莫尼卡深吸一口气,对那位编辑说:“你好,安德森先生,见到你真高兴!”
莫尼卡微笑着抬起头。以前,她习惯一面把稿子丢在他的桌上,一面低声说道:“我想你不会喜欢它。”这一次莫尼卡改口道:“我真希望你喜欢这篇文章。大家都写得不好的时候,你的工作一定非常吃力。” “的确吃力。”那位编辑叹了口气。莫尼卡没有像往常那样匆匆离去,而是坐了下来。他们互相打量,莫尼卡发现他不是个咄咄逼人的编辑,而是个头发半秃、其貌不扬、头大肩窄的男人,办公桌上摆着他妻儿的照片。莫尼卡问起他们,那位编辑露出了微笑,严峻而带点悲伤的嘴变得柔和起来。莫尼卡感到他们两人都觉得自在了。
后来,莫尼卡的写作生涯因战争而中断。她去接受护士训练,再次感觉到医院里的人个个称职,只有她手脚笨拙,学得慢,穿上制服看来仍全无护士的感觉,引来许多病人抱怨。“她怎么会到这儿来的?”莫尼卡猜他们一定会这样想。
工作繁忙加上疲劳,使莫尼卡不再胡思乱想,也不再继续发呆。她开始感觉到与大家打成一片的喜悦,她是团队的一分子,大家需要她。她看到别人忍受痛苦,遭遇不幸,觉得他们的生命比自己的还重要。
“你做得不坏。”护士长有一天对莫尼卡说。莫尼卡暗喜:她原来在称赞我!他们认为我一切都没问题。莫尼卡忽然惊觉几星期来根本没有时间为自己是否称职而发愁担忧。
不要过分关心别人的想法。你过分关心“别人的想法”时,你太小心翼翼地想取悦别人时,你对于假想的别人不友好过分敏感时,你就会有过度的否定反馈、压抑以及不良的表现。最重要的是,你对别人的看法不必太在意。
把眼光盯住别人不放,以别人的方向为方向,应很难超越别人。要想有所成就,你得为自己开路,而你所开的路是你自己的理想、见解与方式,所以是你所独有的。
美国有一位极令人敬佩的年轻黑人女士,她的芳名是罗莎·帕克斯。1955年的某一天,她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搭乘公交车,理直气壮地不按该州法律规定让位给一位白人。她这个不服从的举动造成轩然大波,招来白人强烈的抨击,然而却也成为其他黑人效仿的榜样,结果掀起了随后的民权运动,使美国人民的良知普遍觉醒,为平等、机会和正义重新界定出不分种族、信仰和性别的法律。罗莎·帕克斯当时拒绝让位,可曾想过自己会遭遇什么样的后果?她是否有什么能够改变现在社会结构的高明计划?我们不知道,然而我们相信,她对这个社会抱有更高的期许,促使她采取了这种大胆的行动。谁能想到这个弱女子的决定,却给后人带来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成为主宰自己生命的人。千万不要因他人的论断而束缚了自己前进的步伐。追随你的热情,追随你的心灵,唱出自己的声音,世界因你而精彩。
终身学习是智能美女的保证书
文化可以美容?绝对没错!而且功效卓著。
苏东坡说过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恰恰可以根治俗话所说的:“百病皆可治,俗气没药医。”一个人想要不俗,的确唯有借助文化素养来突破和完善自己,让自己在美的层次上不断升级。没有人能够否认漂亮脸蛋和魔鬼身材的美丽和性感,但是如果不能兼具气质、内涵和头脑,仍感缺憾和不足。因此,痛下文化进修的功夫乃当务之急。倘若文化是一袭衣装的话,当然每个人应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机缘来为自己好好量身剪裁。
书架也要和衣橱一样丰富
读书可不是为了考试,毕业也不能与书本说bye bye。读书是在为人生汲取养分,并保持学习和成长,否则观念会落伍,大脑会退化。而且读书如果能够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是乐趣,而不是苦役。阅读经典作品是最聪明的选择,因为这些都是经过时代考验而留存的文化精华。至于读书类别则可以涉及小说、传记、历史、哲学、科普各个领域。
希望你的书架也和衣橱一样丰富,即使为了虚荣也要加强你的藏书深度和广度,时时都要补充你的精神食粮,虽然书籍不讲时尚,但是获得诺贝尔、布克奖等等的新作品应要网罗。
从电影中汲取营养和创意
这项娱乐可谓是拓展文化素养最有趣和最有效的选择。无论是文艺片、历史片、外国片、纪录片……都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和创意。通常用一个人看不看电影就足以判断这个人是否老化,建议你买一套《史上百大名片》来观赏,这可以增添自己的影迷资格。
舞台剧丰富美感经验
在剧场观赏真人演出,那可和看电影和看电视大不相同。无论是各种戏曲、话剧、歌舞剧和舞蹈,其中的经典作品能够亲临观赏,都是美感经验。一出《牡丹亭》、一场《茶馆》、一台《歌剧魅影》和一幕《天鹅湖》都令人铭心感动,会为舞台演出继续着迷下去。
古典爵乐也要认识
流行音乐容易上瘾,但是古典音乐也要了解。即使你有许多自己喜欢的专辑,但是扩大聆听范畴必有所获。光是拥有各种音乐指南书和史上百张大碟还不够,许多音乐会和个人演唱会的现场演出,感受很不一样!
逛展览增添生活乐趣
无论是大小的博物馆,还是艺廊的各种专题展出,养成逛逛走走的习惯,不仅增添生活乐趣,而且丰富学养。注意报纸艺文消息,不仅可以参与各种文化盛事,也让自己变成一个文化人。特展、画展、书法展、陶艺展、书展、花展、家具展、计算机展……可以选择的太多了。
选修各种课程
你可以选择进修的课程可谓林林总总,无论是绘画、捏陶、唱歌、跳舞、品酒、烹饪、计算机、瑜珈、太极……各种有关身心和生活上的学习,都可以依个人兴趣和条件来修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学习新知,而且可以广交朋友。
热爱旅行
谁能否认旅行是一桩极具冒险特质而又十分好玩有趣的事情呢?但是在这个流行全世界趴趴走的年代,做一个深度旅行者的诉求,早就取代了过往做个傻瓜观光客的习惯。我们必须将心目和眼目并用,才会开启智慧,不做一个四处枉游的过客。
拿起世界地图,做好个人一生的近、中、远程旅行计划,然后再就个人的财力和时间而行。最令人欣赏的是那种每去一处前,事先都能搜取数据安排自己行程的人,只有这种人,才不会入宝山而空归,取而代之的是满载而归。而且,这满载可不仅指的是物质,而是知识。即使你搬回了旅游地的各种纪念品,头脑空空,依然是堆垃圾。
同时记住,行李要简便,衣着则需要配合旅行目的。
以上七项无一不是让我们引发潜能、增彩人生、跟上时代,并让自己生活有趣、谈话有料的上上之策。
最后,在此奉劝女人千万不能将“娱乐”变成“愚乐”。尽管当今社会是文化混血、趣味混杂、风格混搭,甚至让人感到一片混乱,但一切却仍应讲求深度和格调。
一个想要愈变愈好的女人,莫不希望能够扩大知识领域,并从中获得启示。知识不仅是力量,而且像一面镜子一样可以照见自己的优缺点,让我们不仅拥有自知之明,还能具有先见之明。终身学习,是每一个女人应当给予自身的功课,这样才能做一个心智丰富且具有良好世界观的聪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