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总统家训
10671600000066

第66章 人的成长需要空间

虽然约翰逊家境比较贫寒,但是在约翰逊中学毕业后,父母还是希望他可以继续学业。但是年轻的约翰逊却选择中学毕业即辍学,和几个朋友流浪到加利福尼亚州,成为无业游民。那段时间,他只能靠帮人摘橘子、给餐馆洗碗碟维持生存。这段经历给了约翰逊很深刻的感受, 因为农业萧条时他根本无以寻得活计。

一年后他不得不返回家乡,到公路养护队谋得养路工的活计,凭着年轻力壮苦干挣钱。这时父母动员约翰逊继续求学,但还是被约翰逊拒绝了。直至18岁,约翰逊感到干苦力活不堪其负后,才改变主意继续求学,并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州立西南师范学院。

在大学阶段,约翰逊所有的教育经济支持全靠自己解决,他课余去当门房,给学院办公室打杂,期间还休学一年到科图拉城去教墨西哥孩子,他节衣缩食省下的钱终于供自己读到毕业,那年他才21岁。

从约翰逊的求学经历可以看出,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孩子有自己对事物认识的过程,约翰逊正是在经历了挫折,进行了思考后,才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现在有些孩子,在父母制订的圈圈框框中艰难地成长着,他们缺少自己的思维,整天像机器人一样,学习、吃饭。如果稍微休息一下,父母就要唠唠叨叨。为什么孩子都喊着“我要长大!”的口号?其实,他们只是想有一个自由的空间。

父母可以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小时侯是不是也讨厌让家长管束呢?所以,我们为人母为人父的,也要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由他们自己支配,不要每一分钟都计算在内,分秒必争,紧迫盯人,要顾及孩子内心的感受。孩子慢慢长大后,便会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尊重孩子。如果孩子完全照我们的方式去做,一成不变的话,人类怎么会有创新呢?只要目标达到了,请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很多人类的文明就是来自不完全听父母话的孩子的创意上!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获得个人自由成长的空间,0~6岁的儿童同样也需要成长的空间。而且,由于在0岁到学龄前期儿童的身体及心理都处于刚刚发育的启蒙期,更需要家长的精心关注和扶持,更需要一个不受束缚的、能够自由自在成长的空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像小鱼儿一样顺畅地呼吸,像小鸟一样快乐地飞翔,像小草一样茁壮地成长。

儿童的思维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出于好奇心他们不轻易相信别人说的话,总要自己亲自试一试,总要自己做。

幼儿园老师要求小朋友在家中的花盆里种几颗黄豆,丽丽很听话地完成老师的任务,她天天浇水等待小苗出土。两三天后,她终于忍耐不住,用小棍扒开土取出豆子看看,再重新埋进土里。此后,她每天都要这样看看那几颗黄豆。

妈妈轻声劝说:“不要再挖豆子了,你要把它挖死了。”

丽丽天真地回答:“我在观察呢。老师让天天观察的。豆子埋在土里,不挖出来,怎么看呢?”

如果丽丽的妈妈提出坚决不许她再挖豆子,极有可能会阻碍丽丽的好奇心,把她探索的兴趣扼杀掉。所以家长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用孩子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探索空间。

现如今的孩子都十分聪明,只要你给他足够的思考空间,他就有可能会进发出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可是有些父母不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和需求,总在按自己的模式去塑造孩子。他们或是盲目超前培养、揠苗助长;或是不顾孩子的兴趣,强制执行填鸭式的计划;全然不给孩子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在给孩子思考空间,让孩子自由探索时,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乐乐的妈妈最喜欢家中来客人的时候,让乐乐器一手——表演讲故事的绝活。乐乐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还可以编出不同的结尾。但是乐乐也有一个小毛病就是他一遇生人会紧张,一紧张就忘词。妈妈比乐乐更着急,总在边上提词。慢慢的,乐乐也不动脑了,反正有妈妈提词呢。结果他讲的故事再也没有新的创意了。

其实,我们身边像乐乐妈妈这样的家长还真不少,他们一点儿也不清楚,他们这样做是剥夺了孩子思考的空间。很多家长代替孩子培养兴趣,代替孩子选择玩具,代替孩子回答问题,代替孩子完成老师留的各种需要创意、需要动脑筋的作业。结果当别的孩子想出房子装上轮子,汽车长出翅膀,树上结鸡蛋,天空架彩虹桥的大胆幻想时,他们又在埋怨自己的孩子笨。事实上,不是孩子脑子不好使,而是他们没有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的习惯。人的大脑像一部机器,不用就会生锈,越用才能越灵活。培养聪明孩子的关键是使孩子养成积极思考、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总统任期:1969年1月20日~1974年8月9日)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是美国的第三十七任总统,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位美国总统。作为访问中国的第一位美国总统,他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为改善和发展中美两国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尼克松是登过高峰也下过深渊的美国总统。年轻时的他是美国政界的“少年才俊”,平步青云,虽有过挫折,但总体顺遂,直至当选为美国总统。在事业上处于最高峰时,因为“水门事件”,尼克松被拉下了马,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自动辞职的总统。在权力的高峰和深渊中,尼克松自有一套为人处世的准则。面对困难和责备,他没有沉迷过去无法自拔,而是从失败中站了起来,并赢得了世人的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