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总统家训
10671600000028

第28章 好学的人必成大器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 由于家里很穷,他没有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母亲在他9岁时去世,一年后父亲再娶。林肯的继母萨利是个宽容的女人,她很爱护小林肯。有一次小林肯在书店看中了一本关于华盛顿的书,他很想买,但是又没有钱。这事让萨利知道了,于是她自己拿钱把书买了回来,送给了小林肯,并对他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孩子。”这件事让小林肯非常感激,他接受了这位继母,也懂得了好学的重要。

林肯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他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就在土沙地上和木板上写写画画,练习写字,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玉米饼子,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还常常在小油灯下读书读到深夜。

林肯就是凭着这种好学的精神,获得了惊人的成就。除他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一位美国人曾经把语言编织成如此美丽的形式,或是说出具有如此无与伦比的音乐节奏的短句:“怨恨无人,博爱众生。”他可以把柏恩斯、拜伦、布朗宁的诗集整本背诵出来。

当林肯进入白宫之后, 内战的悲剧负担消磨了他的精力,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仍然经常抽空拿出英国诗人胡德的诗集躺在床上翻阅。有时候,他在深夜醒来,随手翻开这本诗集,会凑巧看到对他有特别启示或令他感到高兴的一些诗,这时他会立刻起床,身上仅穿着睡衣,脚穿拖鞋,悄悄找到他的秘书,然后把一首又一首的诗念给他的秘书听。他在白宫时,也会抽空复习他早已看熟的莎士比亚名著,也会批评一些演员对莎剧的看法,提出他自己独特的见解。

罗宾森在他的著作《林肯的文学修养》一书中写道:“这位自修成才的人物,用真正的文化素材把他的思想包扎起来,可以称之为天才或才子。他的成就过程,和艾默顿教授描述文艺复兴运动领导者之一的伊拉斯莫斯的教育情形一样,他已离开学校,但他以唯一的一种教育方法来教育自己,并获得成功,这个方法就是永不停止地研究与练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最终成就了林肯伟大的一生。

培养自己气质和修养方面,读书是最有效的秘诀。著名主持人杨澜在接受访谈时说过:“也许读过的东西有一天会全部忘掉,但正是这个忘掉的过程,塑造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举止修养。”

好学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孜孜不倦、力求上进的思想。家长要培养出一个好学的孩子,要让孩子对知识有谦逊的态度,家长不能一味地表扬孩子聪明,因为很多小孩子都觉得自己聪明,对待知识不求甚解。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感兴趣的知识都要去学习。而我们会发现,获得更多的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一个好读书的人能够感觉到读书时妙不可言的乐趣。一个人如果喜欢读书,他即使不能成为伟大的人,也能成为博学的人。

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时,不能永远局限在一个领域。因为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掌握”,而是“融会贯通”,进而转化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如果某一领域的知识积累很多,却不能消化,这是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读书还要掌握方法,有的书泛读即可,有的书则需要深读。凡是时尚而肤浅的书籍,不可深读,更不可多读。凡是伟大而隽永的作品则要多读、深读、精读,还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以便随时查阅。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好习惯,家长可以跟随孩子共同完成。开始时,也可以用比赛的方式,看谁写得好、读得透。当孩子把读书思考养成一种习惯后家长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完成了。 当然,让孩子养成好学、好读书的习惯也不是一天可促成的。我们可以给孩子规定时间,如每天15分钟,最好是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这样所有其他的空闲时间就都是额外收获了。当习惯养成,孩子就会有读书的决心,有了决心,不管多忙,他一定能找到这15分钟。慢慢地,孩子们会发现,手上有书,一旦开始阅读,这15分钟里的每一秒都不应该浪费。

当然,给孩子看书的内容要广泛,不要只读故事类。在孩子的文字阅读有一定基础时,可以选些其他内容的书籍,如:自然、动物、军事……很多知识就藏在那里边,只要孩子有兴趣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