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阅读经典:丁玲散文
10670300000023

第23章 似无情,却有情

六十年前,我离开了这块生养我,培育过我的地方。当时我只感到这地方的贫穷、落后、人压迫人,人欺诈人,充满了腐朽、黑暗。当我决定奔向广阔的社会,寻找挽救国家的道路时,我鼓动稚弱的双翅,除了对独立自强的母亲满怀同情和依恋外,对别的是毫无眷恋的,别了,我的家乡。

六十年来,我追求,我彷徨,我获得,我斗争。我曾四处流浪,也曾深夜苦读。我曾跋涉高山,游渡大海,遍踩荆棘,备受熬煎。我在幸福中成长,在苦液中浸泡,在烈火中锤炼。诬陷、迫害对我也是教科书,监狱、劳改也是自我改造的课堂。只要自己信仰坚定,无论处顺境、逆境,都不断地追求,就可能步步前进,赶上时代的浪头。

六十年来,战争时期或和平建设时期,我到了祖国的南北东西,我爱祖国的山川,我爱祖国的人民。我走到哪里,从人民中我总会发现珍宝,无私的心怀,高尚的情操。人民鼓舞我,抚慰我,启发我,鞭策我,在我的心上埋下了一颗火种,时时照亮我前进的路。有时晴空万里,有时阴云四布。但它总为我露出一丝光亮,使我充满希望和信心。我在人民的拥抱中,在复杂的生活里遨游。党教育我,我决心为人民服务,不向人民伸手。而人民却给了我一切,给了我幸福。有人问:“哪里是你的故乡?”我回答:“处处都是我的故乡。”于是我忘了生养我、培育过我的那块地方。

六十年后,我怀着一片蓦生好奇,回到了这块地方。似无情,却有情。南岳的雄伟,张家界的奇秀,岳阳楼的古雅;湘资沅澧,四水清湛,八百里洞庭,浪涛滚滚,自然景色,如此明丽;历史文物,更激发了思古之幽情。这些情景,在六十年前,我离开这里的时候,如果我看到了,我也许会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之慨。但现在到底是六十年后,到了我不容易动情的时候了。但是我在这里匆匆走访了一个月之后,我却不能不因故乡人民的热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豪迈而满怀欣喜与感激。一个月来,我每到一地,总免不得要回首当年。呵,旧的已经消失了,找不到痕迹了;新的却迎面扑来,矗立在你面前:巨大的水轮泵站,好象要走向天际的渡槽,翠绿的茶园,宝石般的挂在枝头的蜜桔,满山的绿树,黄金色的等着收割的晚稻,躺在树荫下笔直的柏油路,按规划修建的生产队部、居民房舍、社办工厂、队办企业,这是三中全会以后出现的新式农村呵!我接触到一些社、队的基层干部,他们那么热情拥护党的路线,那么熟习生产,熟悉人民。他们思想活跃,有理想,有步骤。他们爱生活,爱集体,爱国家。如果有同志要问:“社会主义新人在哪里?”那不就是这些人吗!自然,又不只就是这些人。他们是实实在在的人,普普通通的人,是亲切的人,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一步向前走着的人。这些人真正迷住了我,我真想停在他们那里。我原来没有故乡的感觉,但这些可爱的人却使我产生了一种回到了可爱的家乡的感觉。我看到和我同姓的族人,“安福蒋家”的老老少少,我看到他们现在都有了固定的工作,他们都成了劳动人民,生气勃勃,样样都好。和旧社会的“安福蒋家”相比,他们谁也不再富甲一方了,可是如今他们什么也不缺少。在党的十二大决议指引下,他们也会发展生产,也能发家致富。自然,再也不是返回历史,回到旧社会的剥削掠夺。我看他们丝毫没有消沉,丢掉了旧的包袱不是会跑得更快吗!过去我曾经怕见他们,如今我们又站在一起合影留念。我不把他们当作落后,而是把他们当作新生的一代,当作自家人一样那么希望;他们也同我亲近,把我当作最亲的家人。这不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吗?

六十年后,我算有了一个真正的故乡,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可爱的故乡。我曾是天涯游子,四处为家。我的根子不是扎在小小的故土,而是扎在祖国的大地。但现在却因为这块可爱的故土,使我有了一股新的温情,这大概就是所谓故乡情了吧。呵!故乡,祝你永远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进!

现在我又要离开了,在多了一份感情,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份怀想之后,我又将离去了。这和六十年前离开故乡的情景是多么不一样呵!我将满怀这故乡之情而永远振奋,不遗余力,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而斗争前进。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二日长沙